□蒋璟璟
“医院开的,用不完,想要的私聊,懂的来。”“二手摩托车牌照架,懂的自然懂,懂的联系。”……近年来,二手交易平台的出现,给不少人处理闲置物品提供了新渠道。然而,据报道,二手交易平台上售卖违规品的现象很普遍,包括假货、盗版、婴儿奶粉、处方药品等,还有涉及色情低俗、侵犯他人隐私、宣扬封建迷信等物品,更有甚者,通过暗语还能检索到警用设备、假证等,成为影响社会秩序稳定和消费者安全的隐患。
二手交易平台上鱼龙混杂,相关问题由来已久。其实,早在2021年,江苏省消保委就发布消费调查报告揭露了二手交易平台存在的违规品销售情况。之后,江苏省消保委针对二手交易平台消费调查发现的问题,对涉及的12家二手交易平台开展线上集体、公开约谈。而时至今日,上述提及到种种问题,依旧未能获得解决。在局部,乱象甚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某种意义上说,某些二手交易平台,已有“黑市化”“暗网化”的趋势。在其生态中,形成了一种类似的“黑话”“加密”“解码”的沟通方式和交易文化,这有效绕开了平台方面的过滤机制。据悉,当前二手交易平台对卖家发布的物品信息主要采用系统审核和人工审核两种,主要还是诉诸“敏感词触发”。但是记者实测发现,只需要对特定文字表述进行简单处理,整体意思未变,便可以顺利发布。
相比于天量的货品信息和成交记录,二手交易平台的审核和风控模块,明显是严重不适配的。横向对比来看,就算是相比传统电商、直播间电商等,二手交易平台的“过滤”机制,也显得简陋至极。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这并非技术问题,而更多是重视不足、投入不足。线上的二手交易,呈现出典型的小、碎、散的特点,这使得平台要进行穿透式监管、过程式监管,难度非常大。而基于效率、成本等维度的考量,很多二手交易平台,都不会对卖家商品进行详细的、实质化的人工审查,简单诉诸于“系统过一道”,注定是粗枝大叶、漏洞百出。
大量违规物品借助二手交易平台流通,这对于公共安全来说,是个明显的风险点。为此排险,平台责无旁贷。无论是强化团队配置,优化算法模块,还是系统化重新梳理整个的发布审核流程,二手交易平台可以做的事情其实很多。最重要的就是,真正担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而非为了GMV、日活等数据,对显而易见的隐患置若罔闻。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