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医方集解序-译文-医古文

33.2医方集解序-译文-医古文

00:00
04:44

医方集解序


汪昂


孔子曰:"从近处选择类似的事去做,可以说是实践仁爱的方法了。‘仁”是人心和人性的学问,尚且不可以没有一定的方法,何况对于各家众多的技艺,


可以没有方法却能使它完善吗?各种技艺之中,医学尤其重要,因为它是使人类生存的主宰,而且是圣人一定要慎重对待的事情。我私下曾经考虑,


凡是病一定有它的症状;症状就是疾病存在证候的凭证,有某病,就会表现出某病的证候。某种证候一定会反映出它的脉象,


脉象就是脏腑经络虚实寒热等症区分的界限。脉象有与病相符的,有与病不相符的,必须加以参照验证,然后方可以进行治疗。


审察脉象,辨明病证,然后方剂就能确立了。方剂,一定不可以改变它的名称。有这种病,必须用主治这种病的药来治,


不可以在此与彼之间迟疑不决,用药来进行尝试。


医方的开端起始于张仲景。后代医家触类旁通而扩展补充它,不能够计算得详尽,然而都不能超越张仲景的范围。因为前人创立了法则,


后人就沿袭了它。创始的人难以取得成效,后来继承的人就容易取得成效。,拿古人已有效验的现成方法来衡量运用它,


获得的效果不就很容易了吗?然而拿着现成的方治病,但是病不能痊愈,甚至有时反而杀人,


又可以用什么理由解释呢?就是由于脉象证候没有辨明和药物的性味没有分清,被似是而非的假象而迷惑因而违背疾病的真象。


只知道有现成的方却不知道方还有解释的缘故。


医方有解释是从成无己开始的。成无己慨叹张仲景的著作后人很少能够理解,于是对《伤寒论》进行了注解,说明了证候解释了方义,


使读者有遵循和入门的方向。成无已的确是阐发张仲景学说的功臣,并且是启示后代医家的先导。从那以后有名望的医家一批接一批地出现,


认为应当是继承前人的事业加以发展提高,分析细微之处和阐明深奥之处,使古方和时方在社会上显明,难道不是令人愉快的事吗?


为什么撰著方书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而注解方书的人不再出现,难道是秘诀失传了?还是擅长于医学的人不一定对文辞精通,


(因而)词不达意,于是就弃置一边而不去研究了?到了明代,才有吴鹤皋编集的《医方考》,文义清晰流畅,同界人士交口赞誉。


因此书籍多次再版,难道不是遇到了稀罕的宝书,


所以看见它就喜欢吗?但是吴氏的著作只是一家的理论,他在探索阐发书的深奥含义方面,有的不能透彻详尽。


这样我特地广泛收集搜罗各种医书,精心地探究深奥的道理,有的观点相同,有的观点不同,书中保存了各种观点,以便供读者参考查核。


(比如像)使探宝的人不只找到一处的宝库,品尝鼎中美味的人,不要浅尝辄止。希望病人看了它,


能用来对照自身的病证来印证,医生根据它不会导致大差错。难道不是保护生命的一种辅助读物吗?


有的人说:善于用兵的人,不用排列战斗的阵式,捕到鱼的人就忘掉了捕鱼的工具。


(处方)运用的微妙,全在于用心思考,还用医方做什么呢?我认为,像般任这样的能工巧匠都不放弃规矩准绳,


著名乐师师旷也不废弃六种标准音调。《易经》作为一部经书,讲的是变化运动不止的道理,


但是也含有变化和不变化两个方面的内容-的双重含义,所以说:“蓍草的形体圆,性能通神,卦象形体方,其性能卜知未来,


卦象的确是方正的,难道规矩和智慧之中就没有变化与神机的妙处吗?我希望读我这部书的人,能掌握这医方并且灵活运用它,这样才是真正掌握了医方的解释奥妙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