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的谢小豆 211集 假如我是鲁迅,我是怎样写《五猖会》的?

六年级的谢小豆 211集 假如我是鲁迅,我是怎样写《五猖会》的?

00:00
05:09
211集

假如我是鲁迅,我是怎样写《五猖会》的?

——读《朝花夕拾》和《老舍谈阅读写作》有感

2月1日 星期四 晴

枪杀学生的枪声没有停止,对我的迫害也没有停止,听着鹭岛外的狂涛,这时我不愿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幼时背诵的《鉴略》早已忘却,而那因背诵《鉴略》而索然无味的“五猖会”却更加清晰。

我要写的这“五猖会”,无趣、难忘。我要用这无趣的会,去揭露、去反抗。

这样的赛会该如何落笔?我努力回想少时的情景与细节,却只记得父亲叫我背诵《鉴略》的痛苦。其实心中本没有思路,想的多了,也便有了思路。我突然明白,这痛苦与压抑,正是“五猖会”的难忘之处。这痛苦的难忘,正值得揭露。揭露这痛苦,应是要抛开对这赛会的正面描写的。

设若缺少正面描写,又该如何写出事件的本质?我要从心中出土更多的回忆,深挖关于赛会的资料,越多越好。比如:少时看过的或尽兴、或扫兴的赛会,在书上读过的古代传统的赛会……各种各样的资料放影般浮现——走上剪辑的路途吧。资料很多,也很乱。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我所回忆的资料充满矛盾,像两军对垒。有什么办法将它们放于一条统一的战线,又各自分担不同的功能?我想到了用对比的方法,把各种各样的矛盾像红军、蓝军一样对列,在红军、蓝军内部再分出步兵、骑兵、坦克兵,按不同的内容作细分,通过会前与会后、自己与他人、古代与现代等的多方面对比突出主题。

对比是附丽于场景的,有场景,便有画面,有画面,便是好文。这些场景该如何设计呢?没有尽兴的赛会可以侧重于期待与失望的描写,突出会前的渴望。记忆中最盛大的赛会需多加正面描写,用以补充缺失的赛会的情景。张岱笔下的赛会,作为历史资料与古今对照穿插其中,增加历史感与层次感。

虽然我不打算正面描写那东关的“五猖会”,去赛会途中有个令人拍案叫绝的材料则可以用上。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我好像是一只针,穿的是线,刺的是破、旧。

写完落笔,大抵觉得这是一篇满意的作品。这使我满意的地方大概是:一是故事的内容和想法在心中埋藏已久,记忆弥新,资料面面俱到,落笔不蔓不枝。二是反复思考,细摩立意,内容以小见大,将儿童与家长的冲突上升到封建教育与儿童天性的矛盾。既然要写的是儿童,我决定抛开杂文式的议论,让叙述自然展现,使语言是儿童的口吻。用自然的叙述与描写,让揭露、让讽刺自然地发生。

《五猖会》没有选入中小学生课文,大致是因为和《社戏》内容相仿的原因吧。倘若只看课文,便成书呆子。幸而因为快乐读书吧的原因,《五猖会》进入中考了,它才在学生中慢慢流传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