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变化还真是快啊。
以前,我们描述中美实力对比时,常说的几句话就是,中方工业增加值早已超过美方,已超过美方的1.5倍,已接近美德日之和。
2022年这个形势已经变成了——中方工业增加值,已经不跟美德日之和相比了,已经接近美方+整个欧盟了。
据公开数据,以工业中占主体的制造业为例,2022年,中方制造业增加值约4.98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9.5%,也就是近1/3;而美方的占比是16.6%,欧盟27国的占比是14.4%,美方+欧盟的总占比是31%。
2023年,国家统计局: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
“美国+欧盟”啊,世界的近1/3,一旦中方实现超越,基本就接近“一力对抗整个西方国家”了。
那战争能力,那战争潜力…那个时候,如果我们再来谈武统,是不是就会轻松不少?
以前,为了鼓舞大家的信心,大家谈工业生产总值;等工业生产总值超过了,有人说,不能只看规模,还要看技术水平,然后开始谈专利申请/获批数量;
等专利数据超越了,大家对该数据的关注下降,开始谈自然指数;
结果,到2022年,中方自然指数排名,突然就超越了美方。
然后就突然感觉,这个自然指数排名,也“挺没劲”的。
那后面是什么?中方军力什么时候超越美方?
这张表,虽然数据略有误差,但还可以参考。从数据看,目前美方海军总吨位500多万吨,中方200多万吨。
从表中可知,美方的主要优势在“航母、其他”方面。航母大家都知道,其他主要是指补给、运输类舰艇;
其中,美方为全球作战准备的大量的海上预置舰/远征基地舰,由于吨位比较大,占了比较大的便宜。
远征移动基地舰“路易斯·普勒”号,满排约8万吨
这里面,美方只有300多万吨,对中方的优势已不大——这主要是在对比中,中方的统计包含了补给舰之类的辅助舰艇,而美方基本只统计了主战舰艇——这样结果比较“乐观”一些。
显然,第一种对比更具参考性一些。
我们知道,这些年,中方海军在每年舰艇下水吨位方面,大部分年份里是明显超过美方的;
美方又称,目前,中方在民用造船规模方面,是美方的200倍。
但根据统计,目前中方海军总吨位又只有美方的接近一半——这就是我们多次说过的,增量与存量的明显区别。
那,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下中方在制造业方面的成绩以及增长速度,这个时候,我们再来考虑下台海武统时间的问题…
不少人对于台湾问题的焦虑,似乎是自我设置了一个时间点,或者希望尽快解决——但如果你是这个国家的负责人,你来综合考虑这个问题…
台湾就在那里,不会走,可预期的时间内,也不敢公开“走”;台湾目前对中方的经济、军事价值,在逐渐下降——随着台湾GDP占中方的占比越来越低,随着武器投射距离的不断增加。
从经济、军事考虑,有没有台湾,区别越来越小。
随着中方整体实力的快速增强,随着中美整体差距的快速缩小,在台海地区,一旦中方武统,美方插手的可能性在逐渐减小,可能的插手规模也在减小。
如果我们之前就进行武统,一旦美方武力插手,就将演变成中方的“国运之战”——胜了,一片坦途;败了,崛起被打断,甚至更严重。
网络上不少人前面说,美方根本不敢插手,或者美方没有能力在第一岛链与中方对抗——他们倒是敢说,但他们敢负责吗?他们能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负责吗?即使是一个国家的负责人,在涉及到双方实力对比以及形势判断时,也可能出现误判——参考俄罗斯。
而且,如果中方优势不大,即使胜了,在战争中,以及后续的制裁中,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基本就是“赌”国运…
只是,在我们知道我们在快速增长,在快速的赶超对方;我们越来越强,对手逐渐衰弱;我们与对手的实力对比,在逐渐接近甚至赶超;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武统的代价将越来越小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在之前就“赌”国运吗?
这就是之前没有武统的重要原因,也是现在也还没有那么急的重要原因。
或许在一些人的理念里,以历史为参考,认为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但问题是,我们现在也是穿鞋的…
那之后呢?道理是一样的。相对于收台,更重要的是中方的崛起——当然,这俩也是统一的。
所以,在看待收台这个问题时,我们恐怕要将这个问题纳入到中方崛起这个大议题下,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收台而收台。
在中方崛起这个大议题下,那么收台这个问题,我们可能就需要时间,需要一个变局的机遇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