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北京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该校严文明教授获评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对于该项荣誉,严文明表示,“感谢给我崇高的荣誉,我不过勤于耕作,不问收获罢了。”
据悉,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是论坛对全球范围内享誉盛名、学术造诣深厚、学术成就卓越,对考古学领域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学者颁授的最高荣誉,这是论坛首次将该奖项授予中国考古学家。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官网资料显示,严文明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并留校任教,曾任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主任、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其研究领域为新石器时代考古,长期从事新石器时代考古教学与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洛阳王湾遗址、河南大司空村遗址、山东长岛北庄遗址、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的田野考古和室内整理工作,在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考古学史、考古学文化谱系、聚落形态、文明起源、农业起源等方面都有所创获,在多个方面引领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
“考古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严文明与考古的结缘带着几分偶然,本想考北大物理学的他被录取到了历史系。对理科很感兴趣同时颇具天赋,在老师的建议下,结合自己的兴趣与特长,严文明选择了需要理科知识与技术的考古学作为自己的专业。
1958年毕业后,严文明留校任教,承担新石器考古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严文明选择新石器考古作为自己教学科研的主要方向,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教研室的实际工作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认为新石器时期“最能反映考古学特点”,拥有较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又没有别的学科知识可以依靠,需要发展一套考古学自身的理论的方法。
此次为严文明授予终身成就奖的颁奖词里,“宣传”是一个关键词。在学者与教师的双重身份下,严文明始终致力于将考古的成果与价值传播向更多人、更广阔的世界,在学术研究和学术研究之外的层面,都为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学科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倡导考古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多学科研究方法,并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考古学的国际化,是中国考古学学科发展的重要领导者和中国考古学界的一面旗帜。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