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之花盛放驼城 “榆林好人”精神引领社会新风尚

道德之花盛放驼城 “榆林好人”精神引领社会新风尚

00:00
05:51

从用爱心打开聋哑儿童智慧天窗的马小琴,到黄土高原深处小学坚守20年的女教师杨增叶;从守望36年教书育人的白志军,到扎根陕北50载、以医者仁心守护百姓健康的路生梅;从黄河里救出111名落水者的任凤祥船工组,到独居荒山十七年、一个人植绿一座山的齐军祥……

自2013年榆林好人评选以来,榆林市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内涵、创新载体、完善机制,深化拓展为建设“好人之城”工程。如今,有越来越多平凡的榆林人,开始接过“榆林好人”的接力棒,支撑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梦想,“好人现象”也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力保障。

丰富载体“好人精神”引领社会新风尚

2013年,经榆林市委文明委研究同意,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联合榆林籍民营企业家共同设立“榆林市方光玉公民道德基金”,在榆林市开展好人评选活动。2013年3月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方光玉1000万元公民道德建设基金”正式设立,由方光玉个人每年出资100万元、10年累计出资1000万元,用于榆林市道德模范和“榆林好人”评选表彰、慰问帮扶等。

10年来,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不断健全完善选好人、评好人、奖好人、学好人、帮好人、做好人的工作机制,在全市营造出学习好人、关爱好人、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古城榆林好人多,好人好事在身边”成为榆林市的一块金字招牌。

三十五年致力于聋哑儿童教育的“中国式莎莉文”杨钝、爱心早餐的“爱心香粥发起人”贺军……越来越多的好人好事被挖掘出来,出现在“榆林好人”的名单中,成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这些楷模榜样的品行如一棵棵拔地而起的参天大树,让思想道德的沙漠逐渐消失在高山品行生机勃勃的“森林”当中。

薪火相传 呈现“森林效应”

在方光玉的示范带动下,榆林市有担当的企业和企业家纷纷加入公民道德建设的行列。横山区设立了震远集团公民道德建设基金,神木市设立了龙华集团公民道德建设基金,府谷县设立了吴慧明公民道德建设基金,定边县设立了“众源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公民道德建设基金,绥德县设立了李润芳公民道德建设基金,佳县设立了“宏远公民道德建设基金”。

8年替亡夫还债20多万元累倒在病床上仍不忘教育子女诚实守信的“榆林好人”姬春梅;为了解决贫困群众就医难题,主动对医院的300多种药品降价,为3000多名特困患者减免医疗费用300多万元的“榆林好人”胡万彪……

在榆林这片英雄辈出、温暖随行的土地上,“榆林好人”宛如一面面鲜红的旗帜,成为全市人民可亲、可敬、可学的行为示范和道德榜样。十年来,全市涌现出了“爱心香粥”“最美船工”“最美矿工”“青春驿站”“文明引导”“日行一善”“禾苗课堂”“荷风书苑”“周老师热线”等“榆林好人”品牌。

追逐梦想 让文明之花绽放驼城

为了充分发挥榆林好人的榜样作用,榆林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将曲高和寡的道德教育变成了老百姓想听、爱听的大众化语言。以榆林好人的感人故事为原型的公益广告视频、微电影等在城市广场电子屏、公交车出租车车载电视、大美榆林实景演出等平台广泛宣传;在全市组织的各类大型文艺活动中,特别邀请榆林好人代表参加,让“古城榆林好人多,好人好事在身边”成为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树立新风尚、助力榆林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成为榆林的一块金字招牌。

“榆林好人”评选工作得到中省的高度认可,并成功入选中宣部2015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教材。“中国好人榜”“陕西好人榜”发布活动相继在榆林市、神木市和府谷县举办,中省主流媒体纷纷将镜头对准榆林,聚焦“榆林好人”。2018年陕西520公益季颁奖典礼上,榆林市被评为“陕西省正能量城市”。2023年第三季度“陕西好人榜”也由榆林市承办。

道德光芒辉映日月,凡人善举温暖人心。这些“好人好事”不仅标注了新时代的坐标,也一次次点燃了善念的火种,成为榆林可触可见的“道德光源”,他们犹如蒲公英的种子,满城飞落,处处生根。 华商报记者 郝锦龙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