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湖中 白居易 [唐代]

宿湖中 白居易 [唐代]

00:00
00:50
水天向晚碧沉沉,
树影霞光重叠深。
浸月冷波千顷练,
苞霜新橘万株金。
幸无案牍何妨醉,
纵有笙歌不废吟。
十只画船何处宿,
洞庭山脚太湖心。

诗的首联描绘作者黄昏时节初入太湖所见,颔联描绘进入湖心,银光撒满湖面,碧波粼粼,颈联写诗人面对此美景良宵,趁案头的官府文书不存在,何不开怀畅饮,吟咏赋诗,何其潇洒畅快;尾联写诗人竟留连不返,夜宿湖边。全诗境界壮阔,色彩明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太湖夜色的优美,令人赏心悦目。
诗人以“宿湖中”为题,却只在最后一联中点题,给人以恍然之感,原来这“宿湖中”非是苏东坡泛赤壁之上,也非杜甫驾船漂流于潇湘之中,而是欢宴未尽,暂宿湖上之意,颇有“夜未央”的狂欢意味。

译文
将晚未晚时,湖光天色渐渐转成深碧色,夕阳映照下,秋树上的红叶与天上的霞光重叠交映,如火如荼。
夜幕降临,朗月升起,皎洁的月光侵入水中,辉映着深秋清冷的湖面,千顷波光如练;及至天色渐明,秋霜落下,湖畔万树新橘披着晶莹的霜花,化出一片金色。
幸好没有公事文书需要处理,何妨到太湖上尽情一醉呢。虽能吹笙唱歌,但也代替不了吟诗抒怀的雅兴。
船队浩浩荡荡地在湖中漫游,准备在哪里住宿呢? 就在湖中心的洞庭山脚下。

注释
湖:指太湖。在今江苏省南部,面积2213平方公里,湖中有岛屿数十个,以洞庭西山和马迹山最大。
向晚:将晚未晚。
沉沉:水天渐渐转暗的样子。
千顷:形容太湖水面宽广辽阔。一顷为十五亩。
练:白色的丝绢。
苞:同“包”,裹之意。
幸无案牍:幸好没有公事文书需要处理。案牍,指官署公文。
纵:即使。
笙歌:吹笙唱歌,泛指奏乐唱歌。
废:停止,放弃。
画船:指装饰华丽的游船。
洞庭山:指太湖中的洞庭西山。

创作背景
作者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任苏州刺史,这首诗是他在刺史任上泛舟太湖时写作的。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85996xlky

    美诗一首。想那年,同学一起游太湖,我为如此广袤而平静的太湖而感动,她有着西湖般的美丽精致,却有一眼无边的深沉与坚定。这首“宿湖中”展现出了多姿的太湖。良辰美景就是她了。

    浅妈寻梦1978 回复 @1885996xlky: 一首诗勾起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