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将沉闷的‘灰色地带’拓展成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让更多低能效的边角绿地,蜕变为服务周边居民的口袋公园。”政协武汉市十四届三次会议期间,武汉市政协委员陶志阳建议:用好高架桥边角空间,将其“变废为宝”。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高架道路给城市交通带来便利和快捷的同时,也隔断了原本完整的城市空间,高架桥下的空间是一种新型城市空间,被业内很多专家认为是提高城市空间资源利用的“金角银边”。
在城市“寸土寸金”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 “金角银边”,对于美化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方便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市政协委员陶志阳建议,用好高架桥边角空间,将其“变废为宝”。
桥下空间是一个开放空间,陶志阳调查发现,因被车行交通包围,一些桥下空间没有统一管理规范,桥下空间标识指示不清,且桥下采光不好,夜间照明不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部分桥下空间多呈闲置状态,并未有效加以利用,造成空间浪费,一些桥下空间作为停车场或者简单绿化区使用,利用形式比较单一,公共设施很少,他认为,合理利用桥下空间可为改善城市功能提供空间。
调查发现,桥下空间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且所属权并不明确,造成空间使用监管困难,常常会出现乱停车,垃圾堆放、摊位乱摆现象,显得空间杂乱无章,环境卫生状况不好,空间利用混乱。
在实地调研中,陶志阳发现,武汉市四环线东西湖段桥下空间配套工程项目中,设计了一个“口袋公园”,实现了对桥下空间的高效利用。
“项目结合场地设置带状通行,入口处以流线型铺装穿插泡状种植带,并通过由宽到窄的收缩形式,将人引入公园内部的休闲场地。”他介绍,这里布置多处雨水花园,和一块半篮球场,为市民活动提供更多元的场地,通过桥下空间微更新,将沉闷的“灰色地带”拓展成多彩的“生活空间”,使低能效的边角绿地蜕变为服务周边居民的“口袋公园”。
他建议,应利用好城市高架桥下被限制的边角空间,进行升级改造,使之成为周围居民的生活休憩娱乐空间。
目前武汉市城市高架桥下空间被有效利用类型主要有绿化带、停车场、休闲娱乐场所及其他用处。他建议,对仅安排景观绿化、土地利用率低或利用不合理的区段或空间,要结合周边区域的用地功能要求,提出综合利用调整方案,尽可能挖潜桥下空间用于市政、环卫、园林绿化、河道、消防等管理用房和公交场站、停车设施、公厕、园林苗圃、体育健身设施等,提高桥下空间利用率。
他认为,中心城区的桥下空间利用,要综合地形条件、居民、交通等因素,优先考虑设置休闲绿化广场或者综合性公园绿地,条件许可的可在桥下配套小型商业网点和市政设施用房,对于交通比较通达、出入口设置安全、周边有居民小区的桥下空间,可开发成为可供市民进入的开放性绿地或者休闲空间,如市民休闲公园、文化体育公园、广场、小商业网点等,缓解城市用地紧张与市民休闲活动需求增加的矛盾,满足市民户外活动需求。
对于桥下空间较为零星或者必须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的,可适当设置园林小品或者进行绿化,城市外围的桥下空间应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前期优先考虑建设园林绿化苗圃,待周边人流增加后再调整为其他市政等服务用途。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