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漄再谈雨果奖:期盼热度尽快过去 继续写出自己满意的故事

海漄再谈雨果奖:期盼热度尽快过去 继续写出自己满意的故事

00:00
05:50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见习记者 王一理 摄影报道

“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历史属于过去,而科幻属于未来。但反直觉的是,历史的变化虽然缓慢,但永不停息,我们正在经历的现在,我们所幻想的未来,最终都将成为历史。”1月20日上午,海漄2023成都幻迷见面会上,新晋雨果奖得主、90后科幻作家海漄以“交融的平行世界”为题,分享了自己对“历史与科幻”“现实与未来”的解读,带领现场幻迷一起仰望浩瀚星空,逐梦星辰大海。

海漄

2023年10月21日晚,世界科幻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2023雨果奖”,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揭晓,海漄凭借小说《时空画师》,荣获“最佳短中篇小说奖”,成为继刘慈欣、郝景芳之后的第三位获得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

三个月后,再次来到了成都科幻馆,海漄感慨:“几个月前,我以为我只会是这座城市的一个过客,但现在却与它结下了不解的缘分;我也曾以为现实与幻想是两个互不干涉的平行世界,但如今它们已经交融在了一起,难分彼此。”

于海漄而言,获得如今的阶段性成就,与广泛阅读密不可分。他透露,自己从小就喜欢看科幻类作品,“不算小学时在书店看的《海底两万里》《珊瑚岛上的死光》《美洲来的哥伦布》,仅仅从意识到自己喜欢的是一类被称作‘科幻小说’的故事起,我‘入坑’也已经有整整20年了。”

在好奇心最旺盛,最适合阅读的年纪,海漄邂逅了科幻,尤其读到刘慈欣的《吞噬者》和潘海天的《饿塔》时,“它们分别是硬科幻与软科幻的巅峰之作,这两个在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反复讨论和区分的概念,从一开始就没有对我造成限制。”

海漄

在阅读过程中,海漄逐渐意识到科幻小说实际上也是一种“有时效性的文学”,“我们正在经历的现在,我们所幻想的未来,最终都将成为历史。”因此,像李硕的《孔子大历史》、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等历史读物,也都成了他的心头好,“当仰望星空时,我们感慨寄蜉蝣于天地,对宏大宇宙发自灵魂深处的战栗和好奇,构成了科幻最本源的审美。”

演讲中,海漄还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原则:“正如我们在科幻小说中遵循的原则:不违反已知的科学原理。历史同样是一门严肃科学——当然是人文类的。尽管科幻小说已不再承担科普的职能,但对科学的敬畏仍必不可少。因此,我始终坚持两个原则,其一,历史科幻小说中,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都不能违反当前公认的史实;其二,涉及历史背景的细节,力求还原真实。对于非专业出身的我而言,这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挑战,只有在动笔前和写作中不停查阅各类资料才能有所交代。这个过程中不乏惊喜,某些线索竟神奇地嵌入到故事中,发展出全新的脉络,最终构筑成一个整体。”

随后,海漄还分享了《时空画师》的创作来源,解释了书中将《千里江山图》作者写成“赵希孟”的原因,并谦虚表示:“在历史背景和细节上的较真,并不能掩盖这篇作品在科学素养、科幻概念上的不足,这是我近期一直在反思的,也是我今后需要努力提高的,也希望各位能不吝指点,提出自己的意见。”

再次谈及获得雨果奖后为生活带来的改变,海漄直言:“还没有完全适应现在这种状态。”根据海漄的描述,在获奖之后那几周里,海漄的手机每天充斥着各种不间断的信息,甚至个人信息也被泄露。从夸大的赞誉到尖锐的批评,只经过了短短几天时间,这也是海漄始料未及的。

既然现实与幻想已经不可避免地交融在一起,那他就时刻用友人的话提醒自己:不要被外界因素所干扰。“既来之则安之,我期盼着热度尽快过去,也希望平静的生活一切如故,我能继续我的工作,能在空闲时写出自己满意的故事。”

当天,海漄也带来了自己的首部科幻短篇集《海漄怪奇故事集》。该书收录有2023年雨果奖最佳短中篇获奖作品《时空画师》以及《龙骸》《江之怒》《愿时间在此停留》等七篇口碑佳作,另外还有两篇此前未发表的优质新作《愿时间在此停留》《土楼外的春天》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