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引进新品种超800个!成都科技特派员扎根乡村,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近5年引进新品种超800个!成都科技特派员扎根乡村,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00:00
07:18

作为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科技特派员是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成都,“科特派”的队伍在不断扩大,一直活跃在乡村田野一线,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1月19日,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暨科技特派员成果交流对接活动在简阳市举行。活动邀请三位农业科技专家带来科技成果分享,并举行了成都市科技特派员工作交流会、科技帮扶成果展示及示范现场会。

现场

科技特派员扎根乡村

近5年引进800余个新品种

在简阳市火烧庙村林下套种赤松茸科技帮扶示范点,一个个浑圆饱满、看上去像“小胖墩”一样的赤松茸长势喜人。这里每一朵赤松茸都凝结着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简阳市科技特派团团长曾先富的心血。

“2023年是我们推广该技术的第二年。在此前的基础上,我们持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实现每亩产量较上年翻一番,产品优质率大幅提升。”现场,曾先富欣喜地分享,自己在火烧庙村指导种植的羊肚菌也丰收在望。

曾先富介绍,简阳市科技特派团一共有12位科技特派员,过去一年,每位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在水果、生猪、蔬菜、水产养殖等多领域持续赋能乡村振兴,“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我们每一个技术示范点,有效开展了技术推广与人才培养,让乡亲们实际感受到技术创新的力量,也让更多‘本土专家’得以培养成长。”

除了技术指导,科技特派员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帮助农户打通全产业链。

曾先富告诉记者:“接下来,我们各位专家将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产业链延伸科技服务,让好技术带来好产品的同时,与市场紧密相连,产生更大价值,转化为更多的经济收益!”

在成都,一批批如曾先富一般的科技特派员扎根乡村,扎实开展多样化科技服务,有力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记者了解到,过去5年,成都市积极探索“科技特派团/员+平台+科技信息员+农业合作社/农业科技企业/家庭农场”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多措并举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撑。五年来,全市科技特派员总计开展产业规划咨询、技术咨询、现场技术指导等1100余次,科技培训及科技示范80余场,培训人数累计超过30000人次;推广新技术超过500项,引进新品种超过800个,科技成果示范推广面积上万亩,发放农业技术资料上万份,实现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互惠共赢。

三位农业专家现场分享农业科技创新成果

农业科技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动力。在主题演讲环节,来自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现场“开讲”,分享自己的科技成果。

四川农业大学王林杰教授介绍了“丘陵地区‘玉-豆-草-畜’循环农业模式”。他表示,这种模式将种植与养殖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利用丘陵地区丰富的资源,实现资源全利用、物质全循环。其中,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保障原料供应充足;玉米大豆混合青贮技术可以提升饲料营养;牛羊养殖技术保证环境安全,实现资源再利用。

如何支撑区域内草牧业实现绿色高效发展?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朱永群研究员谈到,针对不同畜种、不同区域,应构建优质饲草料周年保障技术体系;针对基本农田、一般耕地、撩荒地等,应构建绿色种养循环高效利用技术体系。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进行有机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成都市农林科学院高级农艺师敖清艳介绍,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将各类养殖对象引入稻田,结合原有耕作制度,发展出稻虾、稻鱼、稻蟹等多种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尤其是我们成都的特色——‘稻鱼菜’循环绿色轻简高效模式,采用稻鱼,鱼菜共生,通过‘高位池+生态池循环水养殖模式’,设置多个高位池高密度养鱼,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还可以实现周年养殖。这样一来,不仅能节省水资源,还能保证不用化肥、农药,从而提高稻米品质和水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农业收益。”

在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方面,敖清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一方面,要扎实推进郫都区、彭州市、新津区等天府粮仓专家服务团农业科技示范项目,为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努力打造优质的天府粮仓品牌。

另一方面,与新都翠云村、简阳丙灵村、彭州白土河村、温江高山村等村庄紧密合作,开展果蔬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人才培养等服务,构建和美乡村技术服务试点示范。同时,要持续深入推进科技下乡和科技特派员工作,努力做好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相信通过这些具体的举措,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变栽培方式、节本增效,为乡村振兴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进一步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对突破瓶颈、解决难题、提高效益、促进生态发展都能提供强大助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