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陆续报到,科技创新、灾后恢复重建等话题受关注

市人大代表陆续报到,科技创新、灾后恢复重建等话题受关注

00:00
09:35

1月19日晚7时,参加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代表陆续到会场报到。来到会场,代表们向新京报记者介绍了今年关注的话题、带来的建议。

代表们的关注点既覆盖北京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灾后恢复重建等重大议题,也有慢行系统、垃圾分类等城市治理的关键议题。还有的代表关注经济社会发展议题,提出与“银发经济”有关的建议。

多位代表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准备建议

推进“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是北京市坚持城市战略定位的一件大事。今年的人代会将审议《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多位代表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建议。

“我最关注人工智能。”市人大代表、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李冬妮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数据、算力、算法、应用场景等领域均取得重要进展,行业竞争力稳居全球第一方阵。

李冬妮说,根据工信部2024年1月发布的数据,我国人工智能企业目前已超过4400家。从区域分布看,北京、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人工智能科研活动和科技企业最为集中,产业集群效应明显,是我国最有可能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地区。其中,北京集聚人工智能核心企业、研发力量和顶尖人才,在核心算法、理论研究、基础设施等方面优势明显,多项指标领跑全国,拥有得天独厚的人工智能发展要素。

“不过,当前也存在一些制约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因素,例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有待成熟完善、部分研究与应用存在同质化倾向、人工智能高端复合型人才紧缺、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监管等。”李冬妮建议,推动人工智能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高效协同、深度融合,加大力量建设高质量应用场景和高质量行业数据集。依托北京市创新潜能和资源优势,结合政务、金融、医疗、文旅等优势领域打造示范场景。面向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将顺义等区域优势与天津、河北的制造底蕴相结合,建立京津冀场景建设与应用联合体,加快人工智能研发成果落地应用。

市人大代表许泽玮关注在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时的人才引进问题。“要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就是要保障好他们的生活需求。”许泽玮说。

此外,他还提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许泽玮说:“如何界定科技成果的权属,这涉及划分科技成果的比例的问题。完善相关政策规定,既鼓励科学家创业,又能让科研院所有所收益,更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关注经济发展议题,有代表提出延续惠企政策

经济发展话题备受代表关注。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有代表围绕“银发经济”提出建议。

“看到新闻里说‘银发经济’,我对自己的建议更有信心了。”市人大代表柳春英是一名社区书记,她提出,现在针对老年人的一些服务措施还是不到位,特别是安全出行方面。

“比如老年人如何代步出行、如何养老等方面。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养老驿站,那可不可以再通过‘物业+养老+家政’等方式让老人的养老有多种形式?”柳春英说,这些问题都是老人们经常向她反映的,她在总结、调查后形成自己的建议。

还有的代表提出,惠企政策可以继续执行下去,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许泽玮代表提出,过去几年,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了影响,这些影响还没有彻底消除,“比如阶段性缓缴社保等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可以接着继续执行,让企业负担轻一点,让经济恢复发展得更快一些。”许泽玮说。

代表提出,灾后重建过程中要做好规划设计

“23·7”极端强降雨灾害发生后,按照党中央要求抓好灾后恢复重建,成为去年下半年一项重要工作。这一话题,也受到参加本次大会的市人大代表的关注。

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田春艳提出,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比较成熟,有很多应用场景,例如在门头沟、房山的灾后重建中有的建筑需要加固、有的需要重建,那么在农村房屋的重建中就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装配式建筑,其中的关键环节是保证或者提升房屋设施的韧性。

田春艳表示,在灾后重建过程中还要做好规划设计,“我们不仅要考虑水灾的发生,也要考虑其他的灾种险种,比如地震。在灾后重建过程中还应重视工程质量,严控工程质量的环节做到要求更高。”

“重建完成后,还需要对设施进行定期监测,”田春艳说,“比如道路恢复之后,其地质条件可能因为降雨的影响含水量比较高,可能出现路基沉降,从而带来道路塌陷风险。”她建议,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间断性的探测,保证设施的安全,提高韧性。

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委员,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孙国升提到,“23·7”极端强降雨灾害,暴露出北京山区村庄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比较弱,建议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及沿线百姓诉求,因地制宜,精准规划设计,推动落实沿线村庄防洪功能、污水治理、户厕改造、供水设施改造、村庄清洁、清洁取暖等基础设施建设。

代表关注慢行系统建设、垃圾分类管理等城市治理话题

田春艳还就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提出建议。她告诉记者,自己在与同事的聊天中发现,很多人平时骑自行车上下班通勤,骑行的过程中会遇到慢行系统存在断点、不连续而导致的安全问题,这引起了从事市政基础设施工作的田春艳的注意。

田春艳认为,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涉及基础设施的改造更加需要有投入、有立项、有施工、有完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去不断完善。对完善过程中暂时出现的安全问题,应该通过过渡性的措施和办法去补齐。

“比如,在穿越环路时,一些立交桥下面还存在不连续的骑行道和人行道,如果暂时难以连通,可以通过设置标志和标线作为辅助,保障行人安全。”田春艳说,又如,一些立交桥和地下通道的标识可以设置得更加详细、具体,方便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此外,目前城市空间中的电动车和行人的空间仍有冲突,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再做一个区分,增加安全性。

此外,田春艳认为,应该让全社会都认识到慢行系统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否开车,大家都应该认同慢行这样的出行方式。

除此之外,垃圾分类等话题也受到代表关注。

市人大代表、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朝霞今年带来了垃圾分类方面的建议。她解释,自己本身就在街道工作,发现垃圾分类还有需要改进的方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