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北京新增人民币贷款超万亿元 强化对普惠、科创等领域支持

去年北京新增人民币贷款超万亿元 强化对普惠、科创等领域支持

00:00
06:52

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举行2024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调查统计处处长周丹表示,2023年北京地区信贷总量快速增长,结构持续优化,金融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服务质效明显提升,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为首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去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3381亿元

数据显示,去年北京辖内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12月末,北京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4%,增速分别比9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0个和2.5个百分点;2023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28万亿元,同比多增3381亿元。

“从结构看,信贷结构不断优化,金融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更加精准有力。”周丹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持续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不断强化对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文旅产业、普惠小微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

数据显示,12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8.1%,比各项贷款增速高24.7个百分点;科创企业贷款余额9577亿元,同比增长18.4%,比各项贷款增速高5.0个百分点,有贷户数同比增长25.3%,其中,小微科创企业贷款余额1506亿元,同比增长25.9%,占科创企业贷款比重15.7%,比上年同期高0.9个百分点;文化、旅游产业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0.1%、14.2%,有贷户数分别同比增长18.5%、31.9%;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0%,比各项贷款增速高9.6个百分点;普惠小微有贷户数为113.9万户,同比增长50.1%。

此外,从利率来看,北京地区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两次下调政策利率,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促进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北京市金融机构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12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08%,比上年同期低14个基点。

周丹表示,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将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功能,聚焦“五篇大文章”,更好支持科技创新、民营小微、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巩固和增强首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金融机构强化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等领域支持

多位来自金融机构的高管在此次发布会上表示,去年,北京辖内金融机构持续强化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文旅产业、普惠小微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

国开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左坤表示,国开行北京市分行落实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部署,发挥开发性金融绿色信贷“主力军”作用。截至2023年末,国开行北京市分行存量绿色金融贷款项目99个,贷款余额合计733亿元,全年发放绿色金融贷款94.34亿元,重点支持了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流域及城市综合污水整治、新能源汽车制造以及科创领域研发等绿色产业,切实发挥金融支持绿色转型发展的积极作用。

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鲍晓晨表示,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再贷款、创业担保贷等货币政策工具及创新信贷产品的精准滴灌作用,聚焦支持普惠、科创等重点领域,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与满意度。2023年,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普惠贷款增量突破200亿元,拓展首贷户5600余户。

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朱建武表示,作为招商银行首批科技金融试点分行,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坚持以体系化机制、专业化能力、生态化场景三项建设为抓手,推动科技金融纵深发展。据他介绍,去年,在科创产品创新方面,招商银行北京分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指导,设立了创业担保贷,以优惠的利率、便捷的流程扶持初创期企业融资。

北京银行则持续加强文化金融创新和信贷支持力度。北京银行副行长戴炜介绍,截至2023年末,北京银行文化金融余额881亿元,较年初增长21%,在北京地区文化金融市场占有率位居同业首位。据他介绍,2023年,在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引领下,该行文化金融产品实现创新升级,首次引入文旅行业风险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数据,推出文化金融专项线上产品“文旅e贷”,并打造“文化领军贷”专项打分卡产品,额度最高达5000万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