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选自 地道风物
《群芳谱》解释立春“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也。”
《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过了立春,万物皆染上春色。立春有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大地开始解冻,蛰伏了一冬的虫类苏醒,鸿雁南飞,水獭把捕获的鱼一排排放在岸边,世界被无声地打破了冰封,掉下冰渣子来。
不过,人还是尚未知觉的,诗曰“人不知春草知春”,尽管尚处于春节里,人走在故乡的小路上,似乎能隐隐约约看到一丝丝春意钻过了山石的缝隙,春的前奏已经开始。作为迎春之日,立春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每至立春时节,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自立春后,就是游春的好时候,一直到端午之前,满城都尽情享受在肆意的春光里。
中国人喜爱春天,是从吃开始的。年关七日,胡吃海喝,却从立春开始,人们不约而同地寻觅起早春的蔬菜。“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春季的时令食物很多,春韭、春笋、香椿芽、嫩蒿、荠菜、榆叶、春茶……碧莹莹的一大把,看着就有生之喜悦。把这些鲜菜置于盘中,叫“春盘”,而包裹起来,就变成了春饼。
春饼是一种用白面烙成的双层荷叶形的饼,吃的时候,将它揭开,在内面涂上酱料,再放进熟肉丝和豆芽等春令鲜菜,盛行于北方。《关中记》说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寥芽包之”,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春之意。宋代的春饼“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清朝的春饼,南京人做的最有名气,袁枚认为南京的春饼“薄如蝉翼,大若茶盆,柔润绝伦。”
烙春饼,面是烫面,如果是凉水和面,烙的饼就很难嚼。饼菜配齐,家里再炒两盘菠菜粉条、韭黄炒肉丝,配上几盅酒,以资春天。
同样是吃春菜,江南人更习惯吃春卷,炸地酥脆,只有手指般粗细,一口咬下去,春光乍泄,满腔都是春天的气息。南方人做春卷时最喜荠菜。记得早起去野外挖荠菜,蹲下身子查看,贴地生长的锯齿状叶子随处可见,捏住荠菜的心中,用刀贴地齐根割断,不要连根拔起。留下荠菜的根部,也是为了荠菜明年的生长。采到的荠菜比市集上的还要有几分山野味,回家后,把采来的新鲜荠菜洗净、切碎,与肉丁、鸡蛋饼、木耳、香菇调和,以急火煸炒,春卷的馅就好了。
家里的蔬菜有剩余的话,就包一些应节的饺子的来吃。荠菜水饺最是新鲜,简简单单择掉荠菜烂叶菜根,烫一烫盐水,再浸泡冷却,细细切碎,配上猪肉一起包成馅,口味也变得清爽起来。如果包其他馅的水饺,可以加一把纤细小葱,纤细、水灵灵的小葱,有一股小泼辣。晨光一点点亮起来,吹吹水饺皮,总能让你感到一丝鲜活的喜悦。
南方有些地方还留着吃七菜羹的节俗。客家人会吃七种早春的蔬菜,芹菜、蒜、芫荽、韭菜,配以鱼、肉,一锅子煮起来,全家人一起吃。福建、台湾也吃七菜,寓意大多相同。
立春还有吃萝卜一说。脆生生的白萝卜,最能唤起心底的元气。《城北集诗注》,“立春后竞食生萝卜,名曰‘咬春’,半夜中,街市犹有卖者,高呼曰‘赛过脆梨’”。
不论是春饼、春卷,还是咬萝卜,都保留着一股清新的气质,虽说做法并不繁复,却自有一股仪式感,有什么能比一份青绿、甘淡的春菜更有盎然春意呢?
眼下,春天离我们顶多一指深。
编辑 / 盐白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