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的声讨似乎越来越多出现在舆论场中,“年味”溜走还是留下也被推上了讨论的高潮。
有的人认为“过年最期待的便是置办年货,需要更多的仪式感”“烟花爆竹象征着年味,象征着辞旧迎新,也是儿时的快乐”,他们感觉年味淡了、年味少了,渴望以往那些年味回归。也有人表示,“现在丰衣足食,过年趁着假期一家人外出旅游、定制年饭、让自己和家人轻松愉快”,花样过年让“年”没有变味。
过去,人们往往从年前的农历腊月就开始筹备,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在这期间,人们忙碌着:杀猪宰羊、春运返乡、扫尘祭灶、吃汤圆、打年糕、祭祖先、贴春联、放爆竹、守岁、穿新衣、走亲戚、看花灯……这个过程,就是最有味道、最让人怀念的,一项项经历着,让我们记住了“年味”。
到了现在,这些活动少了吗?个人觉得没少,人们依然要贴春联,可以自己构思、亲自书写,也可以购买内容契合、制作考究的印刷品;孩子们的灯笼能够自己动手扎,也能买到花样翻新的灯笼去装点大街小巷;重头戏的年夜饭,天南地北的美食汇聚一桌,也可以选择饭店餐厅提供的称心周到的服务,免除采购、烹饪的辛劳。在传统活动基础上,还有旅游过年、网络春晚、线上抢红包等互动是越来越丰富,选择越来越多样。
在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之后,我们告别了物资短缺、购买力不足的年代,人们的基本需求变了,过年的内容、过年的方式都随之有变,对这些变化,许多人都乐观其变、乐享其成。
“浓”的年味不是一板一眼的克隆以前,也不是所有年味都能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春节期间,爆竹乱扔、不讲公共道德的人依然存在,相互攀比、聚众赌博,这些都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不是应有的年味,也不值得留恋。
有些年味势必要淡,不必为之惋惜;有些年味浓得必然,人们乐在其中。期待的年味,应是人们在“过年”经历中不断获得的满足感、幸福感。执行新要求和过成新玩法并不是让记忆中的年味消失,而是在时代的进程中,用另一种方式保留春节的现有文化,让更多的国人,甚至外国人能够体验传统节日的特色文化,能够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
我多年以前便换成冷烟花,现在都是电子烟花和爆竹。甚至还下载了虚拟烟花爆竹APP,打开小音箱妥妥的氛围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