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以来,我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不过这种温暖格局即将被打破。进入数九寒天的“四九”后,冷空气将强势出击。
记者从中央气象台召开的“寒潮、暴雪通气会”上了解到,预计1月20日至23日,我国将遭遇2024年首场寒潮天气过程,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剧烈降温和大风天气;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至华南北部。伴随着强降温,1月21日至22日,贵州、湖南、江西等地将出现雨雪冰冻天气,降雪量级可达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
气温0℃线南压至华南北部,南方暴雪中心在贵州湖南
即将到来的2024年首场寒潮威力十足,大风、降温、暴雪、冻雨都将登场。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介绍,预计1月20日至23日,中东部地区气温下降6℃~10℃,并伴有4~5级风,其中,内蒙古中部、陕西北部、山西、吉林东部、辽宁东部及江南东部和南部、华南北部、贵州等地气温下降10℃~14℃,局地降温超过14℃。23日前后,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至华南北部一带,广州、香港、澳门最低气温将降至6℃左右。受降温影响,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由当前偏高转为明显偏低。另外,我国东部和南部海区有6~8级大风。
1月21日至22日,南方地区将出现雨雪相态转换。21日起,从川西高原北部、陕西南部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降雨转为降雪。其中,川西高原北部、陕西南部、重庆东部、贵州、湖北南部、安徽南部、湖南、江西、浙江中西部、福建西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湖南中西部、贵州东部等局地有大暴雪,贵州东部和南部、湖南西部和南部、广西北部、广东北部等地山区局地有冻雨;上述地区累计降雪量5毫米~15毫米,贵州东部、湖南中西部局地可达20毫米~30毫米;积雪深度3厘米~10厘米,局地可超过15厘米。
气象专家提醒,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江西、湖北、广西等地暴雪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较高,公众要注意添加衣物保暖;南方自采暖用户需注意用电用煤安全,室内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相关部门需做好能源保供工作;南方此次降雪范围广、强度大,雨雪冰冻对交通出行影响巨大,建议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目前春运已经开启,今年春运人员流动量将创历史新高。本次寒潮过程也恰逢‘四九’天,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段。”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正研级高工冯蕾建议,公众在春运返乡或出行时,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防范降雨降雪降温、道路湿滑以及大风天气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在高海拔山区驾车出行的人员,要注意防范雨雪冰冻、道路湿滑的不利影响,同时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信息,合理安排出行。
气温即将由暖转冷,“暖冬”到底好不好?
1月以来,我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据中央气象台监测,过去10天,我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3℃~5℃,其中新疆北部、内蒙古西部、西北地区东部、江南西部等地气温偏高6℃以上。
不过,受寒潮影响,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上演冷暖扭转,由常年同期偏高转为偏低。
冬天气温偏暖让人觉得异常,寒潮来了又觉得天太冷。所以,冬天暖和到底好不好?
温暖的冬季总让人觉得弥足珍贵,不仅体感上觉得舒服,还可节省取暖费用。不过,“暖冬”气候的影响也有弊端。
记者了解到,持续大幅偏暖是气温的异常状态,它不是孤立的天气气候事件。在如今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更加剧烈的气温震荡变化正在更频繁地出现,越暖,就为之后更剧烈的降温提供了气温基础。
据中国天气网分析,在“极端天气已成新常态”的当下,槽脊活动有了新特点——它们更容易出现大波动、大振幅,其表现就是不断上演的“大寒大暖”极端现象。所以,当遭遇持久且异常的大回暖过程时,人们常常担忧气温的突然“垮塌”,因为这样的气温转换已有多次先例。
而气温的大震荡、大波动,对有心脑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对普通人来说,也会大大增加患上感冒的风险。
此外,“暖冬”更直接的危害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暖冬可使病虫进入越冬阶段推迟,降低害虫越冬死亡率,增加冬后菌源和虫源基数。有统计表明,全国性暖冬年,冬中害虫存活率可达常年的1至2倍,冬后虫源基数可达常年的2倍以上。此外,暖冬还将导致病虫害发生期、迁入期、危害期提前,发生面积扩大,作物病害虫越冬北界北移、海拔上限高度升高等影响。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