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季 06 诗歌保存了大唐的原貌

第十一季 06 诗歌保存了大唐的原貌

00:00
07:45

      如果说盛唐诗歌多与天地万物相通,晚唐诗歌则多与人心相连,常有风流哀戚之情调。“一样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这是日本作家大沼枕山的诗句,这样的一种晚唐风流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来读一首韦庄的《台城》感受一下: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是六朝的皇家宫苑所在地,诗人说如今已是杂草丛生,一片衰败,在这样的衰败里诗人感受到六朝如梦,像梦一样散去了,那样一个朝代,只有鸟在空空地啼叫。晚唐的诗人感官很发达,他善于在细微的事物当中捕捉诗意。这里捕捉的是什么呢?是江边的草和柳树,他说古今兴废,人事代谢,我看了很感慨很哀伤,柳树却不知道,依然含烟弄态于长堤之上,此所谓“无情”,无情最是台城柳。柳树哪有有情和无情,都是人心使然。这就是很代表晚唐美学的一首诗,所谓的晚唐之风流,真是雨打风吹去。

      唐代国运强盛的时候,士子多穿白色的圆领襕衫,那些进士及第,那些未授官职的士子,被尊称为“白衣公卿”和“一品白衫”,可以说那是一个白衣飘飘的时代。到了晚唐末世,无论士子和庶民都穿黒色的衣服。唐末发生了黄巢之乱,长安城被乱军攻占。黄巢在诗里面是这么说“满城尽带黄金甲”,他的兵将穿得是金色的铠甲,可以想象金甲勇士的屠刀下隐隐可见的是一群黑衣人。

      关于唐末之乱,韦庄在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中云:

昔日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诗里面提到当年长安的繁华在这场动乱当中已经全部湮灭了,毁坏了,都看不到从前的东西,皇家的府库烧成了锦绣的灰堆,王孙公卿的尸骨在天街上任由践踏,所以可见这次破坏之大,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唐朝的文物流下来的很少。《资治通鉴》是这么记载的:“各出大掠,焚市肆,杀人满街,巢不能禁。尤憎官吏,得者皆杀之……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类。”说屠城杀人,杀到黄巢都不能禁止,这些兵士尤其憎恨官吏,抓到就杀,而且还杀唐朝的宗室,皇亲国戚。纵火和杀戮是宣示胜利的方法,乱军进入长安,杀戮和狂欢过后,他们很快没有了粮食的补给,怎么办,诗中记载以人为食,“朝餐一味人肝脍”,“黄巢机上刲(kui)人肉”(《秦妇吟》)人肉拿来吃,人肉拿来卖,你看这是何等大的灾难。

      黄巢战死之后,他的权臣朱温又叛乱了,又再次屠杀,而且把一些王公贵胄的尸体投到黄河里面,他说“此辈自谓清流,宜投于黄河,永为浊流。”你们不是自谓清流吗,觉得自己干净,那么将你们扔到黄河里面,让你们永远变成浊流。这就从肉体上彻底消灭了自六朝绵延至唐末的门阀士族。

      我们再来说回当时流行的音乐和歌唱。当大唐盛世走到终点的时候,街上流行的不再是羯鼓和胡旋舞,这种有力量有激情的歌舞不再流行了。他们竟流行唱丧礼上的挽歌,丧礼上的挽歌竟然变成了流行歌。庄子云:“通天下一气耳”,天下万物原为一体,原为一气,歌唱也是如此。

      唐王朝是怎么走向灭亡的呢?天佑元年正月,朱温驱赶着长安士民拆毁了皇宫和衙署,那些高大的建筑都被拆毁了,“取其材,浮渭沿河而下,长安自此遂丘墟矣。”这是《资治通鉴》说的,说他们只是为了那这些材料扔入渭河,让他们顺着水漂流下去,他们要用这些材料在汴梁营建自己新的宫殿。

      冰冷的渭河里飘浮着长安的残骸,这座繁华了三百年的都城就此消失了。世间还能见到的只是一些零星的残缺的印记。当朝的全貌我们还能窥见,如何窥见?其实最好的方式是从诗歌里窥见,《全唐诗》有近将近五万首。大多数都是当时的诗人所写的第一首的记录资料,记录了那个伟大的时代,可以这么说,只有诗歌留下了唐朝的全貌,也是诗歌将那个伟大的时代化为了无形的频率,永远留在天地间,就像韦应物在《咏声》里说的那样:

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

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

      好,我们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Ym2024

    从初唐听到这里,一声叹息

  • 帆Dousiaform

    玄談六朝啟 鬼話五代奇 夢中魂靈導 不如推揹去 歸休

  • MAiMai_3m

    越听越有味道,唐诗的风貌在老师的解说下再现那个盛世的风流与大格局

  • Ym2024

    春节再听了好几遍

  • 芭蕉之北

    大唐风华在诗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