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六章是谓玄同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是谓玄同

00:00
25:07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是谓玄同

知者弗言,言者不知。
知道人不会讲的,讲的人不知道。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说你的孩子学习很优秀,然后你的同事,或者你同一个小区的人过来问你了,说你的孩子学习这么好?你是给他报了什么班吗?或者你晚上都给他辅导作业吗?

你说没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是真正知道的人。

这里的知指的是什么?
知道。

我们学习的道,知道的人是不讲的。

为什么?
因为你也讲不出来,你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就学习这么好。

不知道的人就讲了,对,他那老师优秀,我们报的班可贵了,是每天晚上我下班一定给他辅导作业的,所以得学习好,是不是不知道的。

不明白道的人就会怎么讲?明白道的人你会发现其实你什么都没做,你也做不了什么?

找好老师的孩子多了,报班的多了不一定都学习好。

说你去看一个把企业做得很好的人,你说你能给我讲成功经验吗?

他说我也不知道,我也讲不出来,可能是我比较幸运,赶上个好时候。要不就说什么可能,我这些伙伴们太优秀了。

你看是不是这样的。因为这个东西我们说的道,他玄之又玄,究竟是怎么好的还是怎么不好的?

你很难说清楚。所以你看凡是觉得我做的很好,我总结出多少成功经验的人,这是不知道的人。

他认为是什么?
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但是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一部分人讲这种话,努力是没有用的,我们一听这话不对,实则是对的。

注意,努力没有用的,但是不代表不努力,同等的努力的情况下努力是没有用的,同样努力那有的人天赋就是好一点,有的人就是差一点,请问这个事情你能说的明白吗?

说不明白的。

所以你看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真正知的人是不会言的,不是他不想言,是他也说不明白,没有办法说的清楚,最后人们就变成了谦词,只能说是幸运,可能是这个孩子比较省心,或许是老师教的好,我也不知道讲不清楚言者弗知。

看总有人去总结很多成功的经验教给你,说我告诉你这个孩子就应该怎么辅导,我定了这十八条策略,才让他学习好的,我教给你,你就知道这人不知道。

你说他讲的从他的角度有没有道理?
有。因为他确实是那么做的,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你讲的这个东西教给别人,没用。他做不了,他回去再加十八条,他的孩子也不一定学习优秀。

所以你看这就是道,很多东西说不清楚。

我们再讲一句话大家就好理解,说学渣工具很多,学霸就一支笔就够了。你去看如果你家孩子学习不好,搞一大堆工具,他还是不好,学习好的孩子你给我一支笔一个本子就好了。

要那么多东西做什么?
这个东西说的清楚吗?

你说是因为他的什么工具辅助他学习好了吗?
不是。你说不对,他家有个电脑,你也买电脑,你买完也不好。所以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说清楚的,即使是当事人也说不清楚。

有没有发现?
举例:两个人感情很好,别人向他来取经了。说你教教我怎么经营感情?
你说我就是每天下班给他做个饭,我也没做什么?

那你说这个我也给他做饭,我还给他买衣服。但是同样他也给他做饭,不一定行。

你说这个孩子怎么就变得这么孝顺?
没有。说我就是正常下班陪他,我也没做什么?我也不知道?
你看讲不清楚。

你要知道很多事情都是没有办法讲清楚的,不信你可以体会一下你自己的事情。如果你在某方面是比较优秀的,你可以尝试着能不能把你的这点优秀交给别人,让他也可以做得到。

你想一想可以吗?
不可以。

所以不是说不讲,是讲不明白。因为是道在发挥着作用,它不是你能掌握的东西。

天天讲成功经验的人你知道他不知道,他只是以他自己的那点经历讲出来,认为这是一个通行的道理,错了。他不通行。

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
这一段比较熟悉,那重点讲的是哪两个字?

是为玄同。

那先说“同”就是一样。

“玄”
玄妙很深,说也说不清楚,但总而言之就是一样,就是相同。

那我们这里看在讲道,道是可以玄同的。

那为什么他可以玄同呢?
就是我没有一个固定的样子,你什么样我就什么样是不就玄同了。

就像我们经常举的例子:说这个水它只有是没有颜色的,才可以玄同。对吧?

我泡茶就是茶的颜色,红茶是红茶的颜色,绿茶是绿茶的颜色,普洱是普洱的,颜色假如这个水是黑色的水,还可以玄同吗?

不行了吧。

说我是红色的水还能玄同吗?
不能。

泡出的绿茶挺害怕,怎么才可以玄同?
就是没有了自己,没有了固定的形状,没有了样子。这个时候就可以玄同了。

讲完玄同再来看这一段就很好理解了,这是告诉我们如何才能达到玄同。

首先塞其兑,闭其门,
要关闭我们的心,关闭我们的眼睛、耳朵所有的东西全部关闭掉。

为什么要关闭掉才可以玄同?
因为只要你进来就会产生分别,给我睁眼一看,我喜欢红的,不喜欢白的,就不同了。

闭上什么意思?红的白的又有什么区别?

都一样,好的坏的不是一样吗?这个音乐是摇滚的,这个是美声的,又有什么区别?

不就是个声吗?

你回到那个本质上,那什么颜色有什么区别呢?
不就是个颜色吗?

那你说你叫什么名字,你是叫张三,还是叫李四,还是叫王二麻,有什么区别呢?

他不就是为了这个人好称呼吗?

当你不获取了,其实都一样。

如果你看不见的时候你还挑颜色吗?如果你听不到的时候你还挑声音吗?

比如说你看眼睛一闭,你说我给你找个媳妇?

好。

你要好看的还是不好看的?
我能看着?

不重要吗?所以你看这个时候你还挑吗?
都一样。

为什么会挑?
我们都打开了,所以你就挑。

我要好闻的,我要好看的,我要摸起来舒服的,我要听起来好听的,玄不了同了。

就会不停的产生分别,这个时候分别出来了是不是痛苦就来了。我喜欢这个,我不喜欢那个;我喜欢听这个,不喜欢听那个;我喜欢这个颜色,不喜欢那个颜色。

我们所有的欲望,标准、烦恼是不是都在其中了,就是一个道理。

所以想要玄同第一步干嘛?
把这些东西全部关起来。

但是我们这个关起来讲的是什么?
你只要关闭心门,这些东西它只是功能不产生分别就好了。

分别是在眼睛起的,还是心起的?

心。

就是你眼睛只有识别的功能,心才产生意识和思想。眼睛就是工具,就是我只看到了这是粉色,这是红色,这是白色是我的心决定我喜欢了哪个颜色。所以起作用的是这里(指的是心)。

所以这两句依然是形容词,只要什么我们不起那么多的喜好、对立、分别,这个时候就可以玄同了。

当我们可以玄同的时候,你就少了很多烦恼。这个时候跟别人相处会不会融洽?

跟孩子相处,孩子说我在玩会游戏?

玩呗,跟我有什么关系,你要玩,玩呗。应该是这样的,关系好了吧。

你说跟同事在一起聊天,同事说:你听听我这个观点有没有道理,挺有道理的。

但是假如你有呢?
你这个观点有什么道理,那讲话还能这么讲吗?明明这个事情不是你说的那个样子,我告诉你这个观点根本就不正确,是不是争吵又发生了,就是这样的。

我们把这个心门关闭,不再去起那么意识、分别就可以玄同了。这个时候你跟任何人的相处,就像那个白色的水一样,无色无味,都可以去融入的。

说和其光,同其尘
“光和尘”都是很微细的东西,并且它是无处不在的。

什么意思?
就是跟他们都可以融在一起,是不是还是形容无形无相。

第一步是把这些东西都关闭。
第二步是什么?
我可以和光和尘在一起,没有任何的形象。

挫其锐
就是磨掉所有的有棱角的地方。

解其纷
就是解除自己的纷纷扰扰。

所以到这一步是不是自然的结果,你所有的棱角,所有可以让你纷扰的东西,通通都不存在,这就是玄同了。

玄同了以后得出了结论,
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当你是玄同的,你不会跟某个人特别亲近,你也不会特别疏远某个人,就是没有亲疏。

是不是道和圣人的境界?
没有亲和疏是不是就没有自己的喜好了,说我亲近这个人,讨厌那个人;我亲近这个颜色,疏远那个颜色;我亲近那个食物,疏远那个食物,是不是通通都没有。

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当你玄同了以后,你跟别人没有了亲和疏,别人跟你还有亲和疏吗?

没有了,对吧。这个时候你就没有伤害性,别人也不会伤害你。

什么意思?
我们说伤害我们的都是什么人?

最亲近的人。有没有,当有个人疯狂的爱上你的时候,最后伤害你的人就是他了。所以当你玄同的时候,没有人会跟你特别亲近,因为你不会偏爱于他。

因为你不会偏爱他,所以也没有人特别跟你疏远,你就可以保持中正了。

道有跟谁是亲近的吗?
没有。它只是按规律在运转着,没有亲或疏。你看这是一个修道人要去体会的境界。

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
他没有想要利,所以自然也就没有害。

因为他没有想要利益,所以别人也就没有办法害他。没有了亲疏、高低、利害、贵贱,什么都没有。

因为玄同了以后你不以什么为贵,自然就不以什么为贱,是不是就破除那个对立了。

我们举例来说我们就好理解了,玄同就是对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分别了,但是我们做不到对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分别,对我们不喜欢的事情,我们是不是没有分别的?

我举例子:说一个两百的紫砂壶和一个两千的紫砂壶放在这里,问一个不感兴趣的人对他来讲有区别吗?

说两千?二十我都不要,是不是这样的。

因为他不好,所以在他那里就没有亲疏贵贱都一样。但是你好,在你这里就有了。

是不是这个好会让我们很痛苦,会让你在上面不停的去消耗,那你就知道了,你的痛苦和烦恼从哪里来,就从这个上面来。

因为你有分别就会产生好。

我们举例:现在有两个男孩子,我不知道选哪个,一个工作挺优秀,但长得不够帅;一个挺帅但是不够体贴,你问一个不相干的人,你说我到底选哪个?

他怎么说:爱选那个选那个是这样吧。这对他来讲都一样了,因为他不好。所以在他那里就没有分别。

你看我们在什么事情上有分别,就是在你在意的事情上就会产生分别,分别就会产生了痛苦。

那比如说大家修了几年身,学了几年文化,对吃的没有那么多分别了,是不是吃什么都一样。

但是在一个吃货那里他是理解不了的,他说中午吃什么?

说芳芳我请你吃什么?
吃什么都一样。

他说你是不是学傻了?
那鱼和排骨怎么能一样呢?那火锅跟烧烤的不是一个味,你说都一样,因为你对这方面没有喜好了,没有分别的是不是都一样。但是他不能理解。

那我们讲这些例子是想要告诉给大家什么?

在道那里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分别,是谓玄同。

那我们说不对,在这件事情上有分别,那只能说你在这里面还有分别,还有喜好就产生了对立。如果你对这方面是没有分别的,没有喜好的,就是玄同。

所以你看圣人嘴里说出来的话,我们很难理解,他说没有区别,说有钱没钱没有区别?

那不对,那有钱和没钱怎么还没区别?

没区别。

那我们换个例子:说在一个不在乎钱的人那里,或者钱足够多的人,那里钱还有区别吗?

没了吧。所以很多时候,是我们理解不了而已。

那么整个看这一段就知道了,什么叫玄同,就是对所有的东西都没有区别,没有了区别,没有了分别自然就破除了对立。这个时候没有亲疏、利害、高低、贵贱,所有的通通都没有。

当你没有这些分别,你也就没有了痛苦和烦恼。所以我们有多少分别就会有相应的多少痛苦,就会有相应的多少烦恼。

如果你对孩子的事业这方面是有分别的,你认为必须做什么才是好的,你就会在这方面深受其扰。如果你在吃上还有分别,还认为吃什么好吃什么不好,那你在这方面就会有困扰和痛苦。

如果你在感情上还有那么多的分别,那你就在这个地方有那么多的痛苦。

故为天下贵。
因为是玄同的,是没有分别的,是没有贵贱的,所以就为天下贵了。

你看我们说尊道而贵德,
道和德是没有分别的,所以他贵。

那我们再举个人的例子就好理解了,比如说你做一个公司,你有很多的员工,是你有亲疏远近,别人看你更贵,还是你没有分别亲疏远近,别人看你更贵?

当你没有那么多分别亲疏远近,别人反而把你看得最贵,是这样的吧。

那我们去读历史或者我们看电视剧是不是一样。说这是个大臣,那我得做点事情,我去贿赂他一下。

他收了,你还觉得他贵吗?

便宜了,是不是这样的。

但是我送你的他不收,不收我虽然讨厌他,但是我从内心反而尊重的他,

贵。

为什么叫贵?
你买不起,是这样的吧。

什么叫买不起?
朴虽小,天下弗敢臣。

我们经常说什么样人贵?
这个人干追,追不到手,贵。一追就到手了,到手就便宜了。是这样的吗?

那什么叫为天下贵?
就是你不为所动,你是玄同的,没有分别的,没有亲疏贵贱的反而不为天下贵,这才是天下最贵重的。

那我们到现在也是一样,我们就回顾历史,我们不会认为一个人有多有钱叫贵。他有多大的权利叫贵。而是他有精神修养,他有道德操守。是不是我们认为这样的人才是贵的?

这就是精神品格吗?

那我们看整个这一章讲了什么告诉我们真正知道道的人是不会讲的,不是他不讲,是因为讲不清楚,这里面是道他过于玄妙莫测,说也说不明白,如果讲出来的人总结出很多道理和人生经经验的人,他不明白道,他不知。所以才不会讲。

那接下来又讲什么?如何达到玄同?
我们要懂得去关闭心门,不要是那么多分别和对立。

接下来和万物融为一体,和其光,同其尘。自然就可以挫其锐,解其纷。这个就是玄同。

当玄同了以后,就没有了高低、贵贱、亲疏、远近、利害。所以反而是为天下贵。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