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过后,北京不少中小学生陆续进入“期末考试周”,初中生们也迎来了北京新中考政策公布后的首次期末考试。对于北京市第二中学经开区学校的学生们而言,今年的期末考试又有了新变化。
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多了数独考试,小学和初中语文增加了朗读考试,道德与法治科目开卷考,不少科目还增加了实践考查。点滴改变的背后有哪些考量?期末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哪些能力?孩子们表现如何?针对这些话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市第二中学经开区学校相关负责老师。
借助学校朗读亭,语文增设“朗读考试”
在二中经开区学校的校园里有一个特别受学生欢迎的“朋友”——朗读亭。这个期末季,朗读亭也成为了期末考试的重要场所。记者了解到,今年该校借助学校朗读亭,在纸笔考试之外,增设了朗读考试。
其中,小学的朗读考试分为朗读亭和班内抽查课内课文朗读两种形式。由朗读亭进行第一轮考核,班级内在朗读亭中机测成绩排名前30%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为满分5分,其余学生进行第二轮课内课文朗读的班内考核,师生共同评价,满分为5分。
初中语文朗读考试采取的是选择3段课内文章片段,学生自选其中的一段进行朗读亭朗读测试,由系统自动给分,折合成最高5分,记入学生语文期末考试成绩中。
该校语文教师刘老师表示,朗读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有效措施,通过朗读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眼、口、脑的协调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但是朗读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大部分家长和学生更多地重视‘写’,而忽视了‘读’,这也是传统的纸笔考试的弊端之一。”刘老师表示,开展朗读考试,可以充分发挥朗读在学习中的优势作用,朗读测试时,该校利用了朗读亭中的专业设备,将朗读测试过程趣味化、测试评价可视化,效果良好。
事实上,朗读亭日常也十分受孩子们欢迎。刘老师表示,朗读亭可以及时给孩子们的朗读进行机测评分,并提供优秀范文,孩子们可以跟读,可以自测,还可以跟伙伴比赛看谁读得更好,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面对新的考试形式,学生们的表现如何?刘老师表示,目前,还没有统计出孩子们的考试结果,但从作答情况来看,能够看到学生整体上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朗读环节也能读出自己的理解。
道德与法治科目首次开卷考,学生们的身边事入题
新中考改革方案中,道德与法治科目调整为开卷考试。分值为80分,其中笔试分值70分,综合素质评价分值是10分。二中经开区学校也首次将该科目考试调整为开卷,还增加了10分的社会实践分。
该校道德与法治科目教师周老师告诉记者,道德与法治科目期末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含20道选择题,第二部分为4道综合材料题,“题量不大,围绕课本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一道综合性大题。”
在周老师看来,开卷考试只是一种考试形式,虽然学生们不能从书本上找到某一道具体题目的答案,但考查的仍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有没有完全领会相关知识,“比如对生命的思考这个单元,学生在课本学习了要保证身体健康、身心健康、精神健康等;关于文化传承,有革命文化、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等。只有将这些知识点都学会了,学生才能去思考,才能产生整体理解。”
对于出题人而言,如何出一份高质量的期末试卷并非是临近期末考试才考虑的问题。该校道德与法治科目王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已有多年的试卷自命题经验,一般是各个学科自主命题,“命题其实很难,在教学刚开始的时候就要琢磨,要考什么、如何评价,相当于从教学开始到结束,都贯穿着自命题的特点和思路。”
记者注意到,在该校初二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期末试题中,既有诸如杭州亚运会、神舟十七出征、《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公布等国家大事,也有学生们熟悉的北京清理违规电动三四轮车等身边事。
王老师表示,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近年来北京中考的一个方向,在出题过程中老师们会将日常关注的热点事件甚至是亦庄的事情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和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首次尝试为开卷考试的道德与法治科目出题,两位老师都表示“有难度也有收获”。周老师认为对于“难度”的把握有点儿难,“是让学生们在书里找不到任何观点支撑,还是让学生们翻开书能找到一些知识点?我们人手也有限,在材料选取和答案赋分上都花费了不少时间。”
在王老师看来,道德与法治科目更多的是起到“上位”的作用,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不少科目考查的是“过去学到的知识”,但道德与法治科目考查的更多是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也有家长可能会质疑,以前道德与法治科目就是背,现在开卷了,是不是这个科目就不重要了?不是的。”王老师表示,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要转变对考试的态度和看法,改变以往道德与法治科目以分数论高低的陈旧观念,变为衡量学生是否具备成为社会、国家的建设者的能力,是否可以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生物学科目将实践考核纳入其中
记者了解到,该校初一初二年级的期末考试中,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生物学四个科目均设置了10分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计入期末考试成绩。初二物理还设置了10分物理实验考试,学生从3个必做实验中选择1个考试,成绩计入期末考试中。这与北京新中考改革中,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目增加了实验操作环节的要求相契合。
该校生物老师袁老师告诉记者,学校从七年级开始就一直将实践考核作为期中和期末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值占比就是10%。比如七上的时候,我们让学生观察校园变化,制作校园的树叶标本。这次我们结合八上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制作细菌和真菌的模型、制作发酵食品等。”
袁老师表示,每次实践活动布置前,老师都会先讲解相关的知识,并下发具体的指导单、评分表,“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我们再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打分,最后算入考试成绩。”在其看来,在大型考试中加入实践考核内容,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生物学科目的期末试卷是如何诞生的?袁老师解释,该校在每个学期开始都会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安排本学期的相关工作,在本学期的工作计划中,学校特别强调老师们要在备课活动中研究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评”一体化、一致性的设计理念及学业质量标准,这是确保课程成功实施的关键环节。同时,每学期还会有两次备课组的“献题”活动,为自命题试卷贡献素材,“考试前,我们教研室的老师也会一起研讨,确定考试的题量和题型等,通过整个学期教学的情况和学生学习的状况统筹安排试题的难度。”
与其他科目相比,新中考改革后,生物学调整为考查科目,成绩不再计入中考。期末试卷中,考查难度是不是降低了?袁老师表示,学校严格按照新中考改革方案的指导,在试卷中减少了单纯的记忆和机械性的训练内容,重点考查学会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她以试题中“去菜市场或超市买鱼,如何判断鱼是否新鲜”为例解释,课本中讲过鱼的结构、鱼鳃的结构,鱼是靠鳃呼吸的,鱼鳃跟氧气结合越高、鱼鳃的颜色越鲜红,“需要学生结合学习到的这些知识,进行延展思考,最终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再比如,学生们在课本中学习过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运动系统的组成等,老师们设计了“滑雪热,很多人在滑雪中受伤,该如何避免损伤”这道综合题,“都是学生们真实生活中的情境,需要学生将所有的知识调动起来,解决问题。”
在袁老师看来,自命题最大的难点在于对试卷难度的把控,“很多时候我觉得这个知识点是我讲过的,学生应该听懂了。但考完发现情况并不是这样。”袁老师表示,自命题也是老师们自我学习的过程,“我会把学生考试的实际情况跟我的预估做对比分析,来反思教学中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哪些地方还有不足。”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