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欧盟起高楼,眼见欧盟楼要塌?美国棋子立陶宛为何让欧盟尴尬?

眼见欧盟起高楼,眼见欧盟楼要塌?美国棋子立陶宛为何让欧盟尴尬?

00:00
17:47

欧盟,一个一言难尽的国家联盟。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独立。

虽然立陶宛小道名不见经传,但其“独立宣言”还是如巨石投湖在国际社会引发轩然大波。虽然苏联不承认立陶宛独立,但这个红色帝国的摇摇欲坠和大厦将倾已然积重难返。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副作用,早已蔓延到了各个加盟国,所以尽管苏联采取了强力镇压措施,但国内矛盾早已自顾不暇,非但没有将立陶宛的自立门户扼杀在摇篮之中,反而引发了一发不可收拾的连锁效应。

“八一九事件”的爆发没能阻挡苏联的陨落,反而加速了苏联的覆灭。1991年12月25日,以戈尔巴乔夫辞职为标志,苏联正式解体。

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格局的彻底落幕,世界历史也全面改写,并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命运。

欧盟,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世界上整合程度最高的国际组织,欧盟从成立的那一刻开始,就始终吸引着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不仅成为很多国际组织望尘莫及的标杆,更成为后冷战时代“一超多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然而,经过71年如一日的整合与发展,欧盟非但没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反而内忧外患乌烟瘴气。

如今,立陶宛的上蹿下跳,更凸显了欧盟在各方势力纵横捭阖中的力不从心。

而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尴尬的情况,根本原因在于欧盟“得国不正”,对此德国深以为然。

欧盟成立的背景,就是美苏两极争霸格局的确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以及影响最为深远的战争,某种程度上也是美国“运筹帷幄”的结果,毕竟纳粹德国的崛起就是美国财团一手扶持的结果,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欧洲大陆的生灵涂炭,实现攫取世界霸权的目的。

事实上美国也确实实现了这一目标,从1941年《大西洋宪章》开始,美国就逐渐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霸主。

然而,2200多万平方公里加1.9亿人口的巨大体量,再加上斯大林模式的恐怖动员能力,使得苏联在经历了苏德战争的沉重打击后,在短期内迅速复兴,并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

因为美苏彼此的恐怖实力,更因为核武器的横空出世,所以意识形态的对抗最终表现为两大阵营的冷战。

为了应对苏联的无产阶级革命输出,美国在1947年推出“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经济迅速复兴并纳入美国主导的国际市场。

而为了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更为了保持西欧各国的向心力,美国在1949年主导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在面对社会主义阵营这个意识形态的宿敌以及近在咫尺的庞然大物,西欧当然愿意和“同宗同源”的美国沆瀣一气。但问题是美国作为资本主义阵营的新晋盟主,深谙“亲兄弟明算账”的道理,搜刮起自己人比起敌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为了在占美国便宜的同时不被美国揩油,更为了重回昔日呼风唤雨的光辉岁月,西欧各国决定放下历史恩怨,抱团取暖以同进共退,这是欧洲一体化的群众基础。

1951年,联邦德国与法国和解,德法意荷比卢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一体化拉开序幕。

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及“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欧洲一体化水平更上新台阶。

西欧的抱团取暖,对美国霸权而言绝对弊大于利,但美国之所以听之任之,根本原因在于美苏争霸的意识形态矛盾仍然是主要矛盾,而且一个抱团的西欧也更不容易被苏联挖墙脚,尤其是联邦德国。更重要的是,西欧再团结,实力也难以与美国相提并论,现在美国在西欧各国的驻军依然是美国霸权的定海神针,所以美国表示特别放心。

这样的欧共体,终于让隔海的英国馋哭了。本来作为日不落帝国的本体,英国即便在二战中被彻底打回了原形,对于欧洲大陆也从来都是不屑一顾的,毕竟虽然日不落帝国被迫解体,但“英联邦”依然是英国大国影响力的最好证明,所以对西欧的一体化,英国刚开始是不屑和拒绝的,对法国提出的“英法合纵国”设想更是嗤之以鼻。

在英国看来,顺势从美国头上拜倒在美国的牛仔裤下,实现从山姆大爷到山姆大孙子的历史性蜕变,英国必然能与美国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但美国眼里除了英国,更有世界,所以英国毫无疑问地被冷落了,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在遍体鳞伤的情况下,英国最希望的就是欧共体像舔狗一样殷勤接盘,最好也跟了孩子姓。

面对英国的“回心转意”,法国一再表示我去年买了个大手表,并激动地表示我要是不拒绝你,你就不知道什么叫做“昨天你对我爱答不理,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作为欧共体的领袖之一,法国深知一个实力比自己强、影响力比自己大的英国加盟自己的地位将会多尴尬,所以即便当年英国将一路躺平的拉进安理会,但法国还是坚持“秉公办理”。

不过英国的坚持不懈,最终还是感动了另一个欧共体领袖即联邦德国。对联邦德国而言,英国实力再强也强不过自己这个经济一哥,英联邦虽然唬人但到了欧共体地盘还得我做主,更重要的是一个“水性杨花”的英国,绝对能让法国如鲠在喉,所以英国加盟的事最后就这么定了。

然后,德国的肠子都悔青了。

本来英国的加入,标志着西欧经济三驾马车最终拧成了一股绳,撑起了欧共体的一片天,欧共体的未来更有盼头了。但随着戈尔巴乔夫改革折戟沉沙,东欧各国陆续剧变,两德统一也成大势所趋。

但英国是谁啊,那是国际知名的“离岸平衡手,欧洲搅屎棍”,平生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别人的合家欢。所以英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拉着法国和意大利等国搞串联,差点儿搅黄了德国的统一大业。幸亏有意大利的作对和苏联的作壁上观,德国统一大业才平安实现,欧盟才没有在苏联解体的前夜夭折,但德国和英国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苏联解体后,作为直系继承者的俄罗斯综合国力长期一蹶不振甚至半死不活,对东欧影响力一落千丈。在东欧出现巨大权力真空的情况下,北约和欧盟陆续发动“东扩”,将昔日苏联的卫星国波兰、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国以及苏联加盟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等收入囊中,俄罗斯对抗西方阵营的阵线从易北河畔大踏步后退到斯摩棱斯克,距离莫斯科仅500多公里。

1993年,随着《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生效,欧洲联盟横空出世,欧洲一体化水平更上一层楼。但随着欧盟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还有越来越触手可及的危机。

因为苏联的烟消云散,国际矛盾也开始发生潜移默化的演变。对于美国而言,因为没有了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的“威胁”,欧盟的存在也就必然越来越扎眼。鉴于此时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美国日益强化的霸权和欧盟打死不上道的矛盾,所以往后的日子里,美国的工作重心,就转移到了如何打压欧盟的问题上。

所谓“孩子有危险时,爸爸是保护神;孩子没有危险时,爸爸就是最大的危险”,当美国决心“磨练”欧盟时,欧盟的好日子也在高歌猛进中戛然而止。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是两德统一后遭遇的第一次危机。由于欧盟在一体化的过程中,决心启动货币一体化,将欧元作为抵抗美元石油霸权的利刃。所以美国见招拆招,从同样经历了解体的南联盟入手,挑起了科索沃战争。

面对科索沃人民争取“独立”和“自由”的精神,素有“民主”传统的欧盟深受感动,义无反顾地就跟着美国去了。结果南联盟确实很惨,尤其失去了对科索沃的控制权,但刚刚出世的欧元却遭遇迎头痛击,由于资本因战争大量外逃,欧元贬值率超过30%,可谓出师不利。

所以,回过头来的欧盟,说什么也不愿意跟随美国深度卷入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了。

但很多事情一旦开始就很难停止,尤其是打击欧盟这件事。虽然欧盟在参战的问题上保持了克制,但从1974年就随着美元石油霸权建立而蜕化成金融帝国的美国再度出击,以希腊为突破口见缝插针,以高盛集团“做假账”帮助希腊“隐藏”了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并顺利加入欧洲经济货币同盟。

而后随着08年全球次贷危机对希腊旅游业的沉重打击,希腊债务危机最终爆发。

希腊债务危机将欧盟推向了极其尴尬的境地,因为救与不救,欧盟都要背负沉重负担并加重内部的离心。

而当日益不满的英国,在美国的鼓动下与欧盟分道扬镳,欧盟遭遇的打击就更是雪上加霜。

因为权力没多大义务一大堆,更要摊派欧盟东扩后的沉重扶贫指标,甚至和其它成员国一样敞开怀抱欢迎难民,所以英国决心和欧盟拜拜。而此时的美国也充分发挥渣男气质,再度和英国你侬我侬,所以英国最终坚定了脱欧的决心。

因为英国是三驾马车之一,所以英国脱欧对欧盟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欧盟从此不仅损失了一个大钱包,给其它成员国树立了极坏的榜样,更要面临英国在外缘的上蹿下跳。

可以说,自从苏联解体,欧盟的好日子就再也回不到从前了。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欧盟在苏联解体后的大规模东扩,看似“捡漏”,实则作茧自缚。看似收获满满,实则危机四伏。

因为自古以来,东欧和西欧的差别不仅仅是经济,更有文化、宗教、意识形态等一系列差异。

从罗马帝国东西分裂开始,欧洲的东西差异就不断扩大。1054年基督教第一次大分裂后,东西欧就逐渐形成了东正教和天主教两个世界。

相比于西欧随后经历的基督教第二次大分裂进而产生新教的情况,东欧虽然始终是东正教系统,但遭遇了来自东方的游牧民族尤其是蒙古帝国的扫荡,并最终催生了沙皇俄国的异军突起。

从1480年挣脱金帐汗国统治以来,自诩为拜占庭帝国后裔的沙俄就开始了恐怖的大国崛起,尤其是领土在400多年时间里猛增400多倍,一跃成为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

虽然被西欧视为野蛮的“白皮鞑靼人”,但他们却挡不住沙俄帝国的“一路向西”,尤其是在融入西方而不得的情况下选择打入西方,西欧各国就更是无语凝噎。

在经过了一系列纵横捭阖,尤其是18世纪末先后三次瓜分波兰后,沙俄势力也几乎扩张到整个东欧,奠定了东欧“东斯拉夫化”的基础。

一战后虽然波兰等国陆续复国,但很快就在二战后再度“回到”了苏联的怀抱,基本实现工业化的苏联也在二战后成功实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输出,建立了与资本主义阵营并驾齐驱的社会主义阵营。

冷战时期,包括民主德国在内,在与资本主义针锋相对的过程中,苏联痕迹越发入骨三分,尤其是斯大林模式,这也是各国陆续陷入发展困境并引爆东欧剧变的根本因素。

但问题是,东欧各国即便改旗易帜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在苏联解体后完全告别了苏联影响,但却难以彻底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桎梏。

对于东欧各国而言,一路向西甚至加入欧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他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但对于欧盟而言,历史的包袱太过沉重,尤其是苏联卫星国的“前科”注定了它们不会受到欧盟的完全信任。所以欧盟敞开怀抱,本质上不过是为了扩大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事实上欧盟成立的初衷,就是德国“曲线统一”欧洲的尝试,毕竟欧盟以经济一体化打底,而德国又是欧洲经济的领头羊。

因此,作为东欧国家尤其是昔日苏联加盟国的立陶宛,本质上根本不会得到欧盟主流社会的认可和信任。而这也成为立陶宛上蹿下跳的重要因素,因为距欧盟太远,离俄罗斯太近,为了安全更为了吃饭立陶宛必须卖力表演,用反华反俄作为投名状。

毕竟中俄背对背拥抱,反华取悦西方效果相当还更安全,这一点立陶宛轻车熟路。

但问题是欧盟作为经济一体化起步的国际联盟,再强的整合能力也不是一个国家,再大的雄心也不得不接受连德国也被美国驻军全面控制的尴尬现实。

所以立陶宛想要的安全,欧盟不想给更给不了,毕竟欧盟都靠美国保护,所以立陶宛将殷切的目光投向了大西洋彼岸。

那么,美国就比欧盟更靠谱吗?对于这一点,乌克兰和格鲁吉亚都表示靠谱个锤子,但立陶宛别无选择,因为它只能选择相信,相信美国会驾着七彩祥云来救它。

对于美国而言,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因为同样恐怖的体量以及更加恐怖的核武库,必然会是全天候的打击对象,所以立陶宛作为俄罗斯卧榻之侧的国家首先有牵制俄罗斯的价值。

但立陶宛更大的价值在于,它也可以成为欧盟的“结石”,因为北约和欧盟的高度重合,更同样经历了东扩,所以2004年相继加入北约和欧盟的立陶宛,是欧盟成员更是北约的一分子。

而北约,除了对抗俄罗斯,更为了控制欧盟。因此上蹿下跳的立陶宛虽然迷你,但作为美国棋子却可能在未来令欧盟痛不欲生。

苏联解体尤其是英国脱欧以来,为了避免被美国辣手摧花,欧盟开始逐渐放弃成为一极的努力,转而寻求与美国同进共退,进而成为美国的附庸。

所以,立陶宛将反华作为巴结美国的投名状,似乎也符合“被迫”反华的欧盟利益。但欧盟接纳不了的立陶宛乃至东欧,必然会让欧盟消化不良,而这里也将回到二战前美国扶持纳粹德国东拒苏联、西掣英法的状态,令东扩后的欧盟长期痛不欲生。

但不东扩,东欧被美国主导的北约直接捡漏,欧盟未来东部的威胁更近在咫尺,所以向前向后,甚至停滞都不行。欧盟的尴尬,从建立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东方如水

    前排围观中!!!!!!!!!!!

  • 清思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