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央行发布2023年全年金融统计数据和社融数据。根据央行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增量累计为35.5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41万亿元;新增贷款22.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数据来看,我国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力度保持较高水平。我国去年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巩固了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货币信贷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质效提升。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强化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支持。多位市场人士预计,经济循环将进一步畅通。
金融支持力度加大 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央行数据显示,12月末,广义货币余额292.27万亿元,同比增长9.7%,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有业内人士指出,M2增长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去年我国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巩固了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实际上,去年我国政策大招频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保持稳定。2023年,央行两次降准、两次降息,优化房地产金融政策等大招也接连出手,有效激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投入,配合国债增发、“三大工程”加快推进等宏观政策组合拳,进一步提升经济稳步回升的可持续性。
有业内人士预计,在金融体系“真金白银”的有力支持下,我国经济显示出持续向好态势,市场预期和信心稳步提升,有望顺利实现全年预期增长目标。
货币政策将以“匹配”体现“灵活适度”,以存量盘活、结构优化实现“精准有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市场专家认为,“灵活”意味着货币政策将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坚持以我为主,在内外部环境仍有不确定的背景下及时进行政策响应,平滑超预期因素的冲击;强调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也意味着货币政策更为稳健中性,更加关注价格和预期因素,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良性发展。同时,货币政策由“精准有力”转向“精准有效”,强调了从质效而非数量来观察和评判货币政策,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每年我国全部贷款当中约八成需要回收再投放,盘活存量信贷资金效能可以更好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新增贷款投向,也有利于支持扩大内需和供给侧改革,根本上有助于改善终端需求。
此外,有业内人士预计,经济循环将进一步畅通。本次公布的数据显示,金融支持扩大内需仍有后劲,盘活的存量金融资源会更多流向有效需求的重点领域,宏观政策效果也将持续显现,市场信心和有效需求稳步恢复,物价将向合理水平回归。预计2024年CPI有望于一季度转正,PPI降幅总体趋于收窄。
货币信贷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 质效已有提升
央行数据显示,去年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势头。12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12月新增贷款1.17万亿元。12月贷款继续超万亿元,基本符合业内人士普遍预期。
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12月新增贷款较上年同期略有少增,但考虑到上年同期基数明显偏高的情况,该增量属于较高水平。与2021年、2020年和2019年的同期增量大致相当。2022年12月为应对疫情渡峰,金融系统主动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导致基数较高。
“如果还原地方化债、不良处置等因素,信贷支持力度更大。”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前期发行了1万多亿元地方特殊再融资债后,部分地方置换存量贷款,加上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过程中,不良资产剥离处置的体量也不低,贷款保持当前增长势头,投放力度仍属不低。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去年全年贷款同比多增超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增速保持相对高位,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相当有力。在新发展阶段分析金融总量指标要有更多元视角,2023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M2同比增速均好于名义经济增速。在房地产市场发生重大转型、提前还贷增多、且涉地方债务融资减少的情况下,有效信贷需求仍显不足,保持这样的金融支持力度殊为不易。
“从调研了解的部分主要大行数据看,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同比增速大体保持在30%-40%,均快于全部贷款增速。”有业内人士表示,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新增贷款虽然减少了,但更多信贷资源被配置到支持形成新质生产力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此外,央行在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的同时,加大力度推动贷款平稳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中期借贷便利逐月保持超额续做,全年累计新增超过2.5万亿元,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央行多次释放信号要加强信贷均衡投放,2023年四季度贷款波动明显收敛。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强化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支持
从信贷结构上来看,2023年全年企业贷款稳定较快增长。根据央行数据显示,2023年,企业单位贷款增加17.9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9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57万亿元,比重有所提升,企业融资的稳定性不断提升。
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央行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在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前瞻布局。
其中,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成效初步显现。加强民企金融服务是央行过去一年的重头戏,除了多次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强调“一视同仁”理念,还在11月联合下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民企的顶层设计。民企信贷资源投入加大,2023年1-11月私人控股企业贷款增加3.8亿元,同比多增1万亿元。
科创、绿色等新动能支持力度已有所加大。数据显示,2023年科技创新再贷款4000亿元额度全部使用完毕,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合计增加4251亿元。“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速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三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达28.6万亿元,2020年提出“30·60”目标以来已翻番。
此外,抵押补充贷款加量助力“三大工程”建设。根据央行官网披露,2023年新增PSL额度5000亿元,其中12月发放3500亿元,继2022年11月之后再次大幅扩容。结合央行此前表态,本轮PSL重启主要是为保障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2024年开年将有效带动形成实物量,助力稳投资和稳增长。
市场利率稳中有降 利率政策协同性增强
在市场利率方面,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央行的各项政策操作的呵护下,2023年市场资金面总体保持平稳,企业贷款低位运行、存量房贷利率有所下降。
“2023年三季度以来,国内经济积极因素明显增多,央行政策利率进入观察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连续4个月维持不变。”有业内人士指出,企业融资成本仍保持下行态势,2023年1-11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再创有统计以来新低。
同时,我国居民房贷压力明显减轻。数据显示,2023年央行高效推动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工作,耗时仅2个月,超23万亿元房贷完成调整,平均降幅0.73个百分点,每年减少借款人利息支出约1700亿元。此外,2023年5年期以上LPR下行0.1个百分点,2024年1月1日重定价日过后,不少居民房贷利率再次调降,以100万、25年期的房贷为例,每年可减少利息支出约700元,进一步缓解居民住房消费支出压力。
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存款利率下行增强金融让利可持续性。在贷款利率持续下行、银行息差收窄的背景下,存款利率适时适度降低,有助于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增强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可持续性。
继2023年6月、9月之后,12月国有大行再度主动下调存款利率,其中1年期至5年期降幅在10~25个基点不等,2024年开年以来多家中小银行也跟进调整。
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双向浮动特征明显
2023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接近监管人士表示,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双向浮动成为常态。2023年人民币汇率在全球主要非美元货币中保持稳健。
2023年初,人民币汇率小幅回升。数据显示,2023年开年之初,受美元走弱,经济预期增强等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2023年一季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汇率指数分别较2022年末升值1.4%和1.2%。
而2023年中,受内外部复杂环境影响汇率走贬,监管层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但也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随着美元指数强势回弹,5月以来人民币汇率走贬,尤其是7月底美联储再度加息后,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加大。监管层坚决对单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实现。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有效增加美元流动性。增加香港央票发行规模,调节离岸人民币流动性。
“随着国内基本面持续向好和外部环境改善,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市场普遍认为,国内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经济恢复向好的态势不断明朗,市场预期边际改善。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降温,加息节奏均有放缓,市场预期美联储开启降息进程的概率不断增大。在内外部积极因素不断积累的作用下,2023年11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明显升值趋稳,较年内低点已升值超过2%。
此外,有业内人士认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稳定仍有坚实基础。随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经济基本盘将更加稳固,加之全球对人民币安全资产的需求不断增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稳居全球第一,对汇率稳定形成支撑。监管层也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汇率调控政策工具充足,有能力应对外部冲击考验,稳定市场预期。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