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经济学上的一个重要发现叫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这个词,我想很多朋友在这几年应该听说过,因为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在全球都有广泛的讨论,这个讨论的焦点是两个,一个就是中国的经济总规模,就是按照GDP核算的经济总规模,什么时候能够超过美国,或者说能不能超过美国。当然,即使我们的GDP的规模超过美国,如果人均下来,我们仍然和美国有非常大的差距。因为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五倍,差不多是五倍,四倍多。那么第二个焦点就是中国什么时候能够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也就是说,中国什么时候能够进入到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我们在前面已经和朋友们介绍过,按照国际组织的大家公认的标准,所谓的高收入国家,也就是说人均收入要超过3万美元。那么什么叫中等收入呢?中等收入一般而言,就是人均收入或者说我们再粗略一点就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在1万到2万美元之间。现在中国的GDP已经接近或超过人均1万美元了,如果我们按照不同的汇率计算,实际上前几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这当然在国际的学术界,特别在经济学界,大家在广泛地争论就是中国能否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进入到中高收入行列,这当然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但是经济学者在很多年的研究过程当中发现世界上实际上有一些国家,它们就停在1万到2万美元这个区间,而长期的停滞不前,所以经济学者就取了一个名词叫中等收入陷阱。什么意思呢?就是世界上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它们会停在中等收入这个区间,似乎永远,或者说在很长时间他们没有办法进入到中高收入行列,所以就取了一个名词,叫中等收入陷阱。
那么经济学者通常举的最著名的一些例子,比如说南美的一些国家,尤其是阿根廷、智利。我们都知道,阿根廷和智利曾经都有过快速的经济增长,而且很快就进入到中等收入行列,甚至比较接近高收入行列。但是这些国家很快就停滞不前了,而且停滞不前的这个时间很长,那么当然除了南美的阿根廷、智利这些国家之外,比如说还有俄罗斯,还有东欧的一些国家,它们也长期停留在中等收入这个水平,它们没有办法进入到中高收入国家行列。
如果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在20世纪的20年代、30年代,特别是在大萧条之后长达二三十年的时间,包括美国、西欧、英国这些国家,它们也是长期停滞在中等收入的这个水平,那么在二战之后,这些国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的复苏,甚至创造了经济的奇迹,所以它们才迅速地进入到高等收入或者是发达国家的行列,所以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这个经济现象是经济学者观察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史所总结出来的一个现象,所以他们总结了一个词,叫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为什么会产生呢?为什么会出现?为什么一个国家不能非常顺畅的,比如说经过30年,40年或者50年的时间,能够非常迅速地进入到高收入行列呢?这个问题当然要回答,简单一句话可以回答,也就是说,世界上的好景总是不长久。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他不可能永远非常顺利地成长,这似乎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回答,就好像英国伟大的文学家、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他著名的著作《罗马帝国衰亡史》里面所讲的一句话,“好景总是不长久”。
事实上,世界历史上也很少出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它的经济一直维持增长,它总是增长一段时间,然后陷入到停滞,陷入到萧条,陷入到衰退,然后可能再经过一段时间再实现比较快速的增长,所以有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当然也是经济学者长期致力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经济现象。坦率地说,到今天为止,经济学者对经济周期的理解还是非常不足的。事实上,我们今天也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为什么经济有这个周期性的波动。
当然,对于中等收入陷阱这个特殊的现象,尤其是对一些发展中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学者有一些非常明确的解释和说明,这些明确的解释和说明是什么呢?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的腾飞,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它主要的是依靠后发优势,很多又是出口导向。
确实,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到60年代、70年代到80年代,亚洲四小龙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它们就是依靠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它们依靠国际市场,它们依靠大规模地向国外出口,那么它们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而出口导向当然他们就有所谓的后发优势,这个后发优势是什么呢?后发优势,我在前面已经和朋友们分享过,后发优势我把它简单地概括一下,其实所谓的后发优势就是一种成本优势。那么发展中国家或者后发国家,它们在成本上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个优势是资源要素的成本比较低,比如说土地在经济腾飞的初期土地成本很便宜,土地很便宜,其他的资源,矿产资源也很便宜,所以资源要素是很便宜的,这是第一个优势。第二个优势就是劳动力成本很便宜,劳动者的工资很低。那么第三个呢,是环境成本比较低,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它们的经济发展的初期,经济腾飞的初期,它们是不太注重环保的,所以发达国家的一些高污染这些产业,这些工厂都会搬到这些国家去,实际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也有这样的情况。
那么除了这个三大成本的优势消失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它在发展的初期,它的技术是通过引进或者模仿先进国家的技术,那当然它就比较便宜了,通过引进和模仿,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也节省了大量的研发成本。我国在过去也是走的这一条道路,我们的很多技术,无论是早期的制造业,还是后期的信息技术行业,我们很多的技术是借鉴模仿先进国家的,这种借鉴和模仿是必要的,也是非常值得的,因为它让我们能够快速地追赶上发达国家。当然,这种模仿和引进技术的模式,它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因为到了一定的阶段,知识产权的保护或者其他的对技术方面的一些壁垒,它必然会到来,那么这样这个模仿和引进技术的模式也会终止。
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经济增速就会迅速地放缓,从一个高速增长、中速增长,它甚至会进入到低速的增长,那么在这个时候呢,很多发展中国家,它实际上还没有进入到高收入行列,它的经济增速就已经大幅度地放缓。当这个经济增速大幅度地放缓,进入到一个中速增长,甚至是低速增长的时候,那么它要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收入要达到3万美元甚至以上,那就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会非常非常长的时期。这就有可能陷入到这个中等收入的陷阱。
前排报道!
差距、超越、引领是奋斗目标,没力量推不动了,是基本功不行了
发达国家如果总是按GDP总量来计算的话,简直扯淡至极。发达国家更应该考虑综合国力和人民幸福指数来考量,也就是如何更好的利用有效的资源提升国家综合国力,以及发掘精神财富遏制人性的贪婪同时通过有效的财富分配方式让人民获得更高的幸福指数。这样的国家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像美国那样吸血全世界让他们获得天量物质财富,但又因为社会制度流浪汉反而越来越多,阶级越来越固化,这样所谓的发达国家不应该是追求的目标反而是值得警醒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