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G技术元素:游戏人生

122. G技术元素:游戏人生

00:00
06:44

电子游戏并非是对现实的逃离,恰恰相反,电子游戏正在渗透进我们的现实生活。

【关键词】

电子游戏,积分,虚拟货币,游戏化


【正文】

你好,欢迎来到《KK 对话未来》!


很多很多年前,当我还在大学里念书的时候,每年毕业生都会组织一台毕业演出。我很清楚地记得我们年级的毕业演出里,有个小品中有句台词是这么说的:「人生如戏,可惜不能存盘」。当时坐在台下的学生都哄然大笑,而前排的老师们都一脸茫然。很显然,他们是不打电子游戏的。


不过到今天,绝大多数电子游戏都不需要存盘了,或者说,所有的进度都是自动保存的。所以这个存盘的梗,也就过气了。


一转眼,我有了自己的孩子。记得两三年前,我们家小朋友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和他的小伙伴们自创各种各样的游戏。这些游戏都是用嘴玩儿的,一会儿我拿了什么宝物,一会儿你又发了什么大招,一来一往,竟然能说上好半天。至于宝物和大招有什么功效或威力,能给对方造成什么伤害,都是他们临时想到的。令人惊奇的是,我曾经以为这种游戏,那还不是每个人都想给自己配最厉害的宝物,发最有威力的大招,彼此互不相让?结果却发现,小朋友们之间似乎有某种默契,你拿了厉害宝物或是发了大招,那我就暂时退避三舍,哪怕是受些损失,也都坦然接受,只需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那时候因为学校和家长们都不会让孩子们带手机上学,所以到了课间,这种口头即兴的游戏,大概就成了他们主要的休息娱乐方式之一。有时候在周末和小伙伴们聚在一起,也会玩起这种游戏。他也曾要我陪他玩儿,不过每次都遭到了我的无情拒绝。


等去年他上了中学,作业一下子多起来,周末也很少和小伙伴们聚会,就再也没见他玩过这种游戏。


今天看了一段视频,是《游戏设计艺术》这本书的作者杰西·谢尔(Jesse Schell)的一个演讲。杰西·谢尔自己是游戏开发者出身,有自己的游戏公司,同时还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授。他写的《游戏设计艺术》这本书得到了不少好评。


在演讲中,杰西·谢尔首先从游戏领域一些令人惊奇的现象开始说起。比如:在 Facebook 上玩儿 Farmville 的用户居然比 Twitter 的所有用户还多;再比如:Facebook 通过给予虚拟货币来吸引用户绑定信用卡的市场开发行为带来的收入,竟然超过了那些用现金直接支付的用户所产生的收入。


接下来谢尔指出,电子游戏并非像以前人们所认为的,是对现实的逃离,恰恰相反,电子游戏正在渗透进我们的现实生活。


这样的例子并不难找到。拿摩拜来说,这家共享单车公司最近上线了商城,你可以用你骑行摩拜的积分,在电子商城里换取实体商品或现实生活中的服务。目前这些商品或服务大多还都是合作方的推广,可以看作是一种广告投放。但未来,摩拜商城完全有可能做到由虚拟积分带来的收入远远超过直接现金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收入。你可能觉得这不可思议。其实非常简单的一个心理小把戏。比如说,一听可乐如果用现金直接购买是四块钱的话,用积分换购的话,可以是十个积分加上三块钱就换到。那么,当你看着自己名下那么多积分闲置在那里时,会不会有把它们花出去的冲动?


除了消费电子积分或虚拟货币,美国还有一所大学的一位教授,异想天开地用积分给学生们的学业进行评价。用积分的好处是,你不用有考试得了低分的尴尬,因为只要你参与了课程,哪怕做得再烂,你的积分也是往上涨的。而且,当把一锤子买卖的期末考试成绩转换成持续不断地换取积分的行为时,学生们也许会做得更好。


在描述了电子游戏正在渗透进我们的现实后,谢尔又描述了一幅未来完全游戏化了的生活场景。比如,你出门坐公交,是因为政府给坐公交的市民以积分奖励;再比如,你在自己的手腕上画可以洗去的刺青并把它展示给其他人,是因为广告公司会给你积分奖励;等等等等,诸如此类。


但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谢尔在讲述这些未来场景时的动作和神态,像极了我们家小朋友以前和他的小伙伴们玩口头即兴游戏时的样子。


好,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谢谢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