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花盛放,艺术多彩——公园城市之声”专题诵读节目
出品:大渡口区图书馆
联合制作:醇色电台
跳磴石工号子
出处:《神秘的源泉》--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秘
朗读者:王皓
起源:石工号子起源于原始时代,植根于现实生活,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活动中激发情绪、直抒胸臆、鼓动人心的艺术形式。是经过劳累筋骨后苦苦思索的精神结晶,是民间艺术的瑰宝。石工号子作为我国一种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曲调优美动听,内容丰富多彩。
跳磴石工号子起源于跳磴镇。跳磴镇石场居多,由于生存的需要,跳磴镇的先民们主要以采石为生。石工们自发地形成群体互助,从刀耕火种的远古,到现代千百年来,长期繁重的体力劳动中,从最初原始的“嘿佐嘿佐”的哼叫声中,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原。生态的劳动号子,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这种习俗在当地代代相传,跳磴石工号子有几百年历史。
特点:跳磴石工号子以其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形式存在于大渡口区境内,它世代相传,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不断丰富其内容,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民间音乐形式。它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产生于生产劳动中,与生产劳动有密不可分的依存性特征;各个历史时期的唱词有相应的不同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唱词内容具有反映各历史时期社会现状的特征;石工号子山歌形式的结构易于创作,音乐旋律简洁易于学习,口语化的唱词易于传唱普及;唱词具备见物说物,见事说事即兴创作的特征。
跳磴“石工号子”分类专业、细致,大部分采用羽调式,还有一些采用非调式中的变化音,调式、调性丰富,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来体现劳动中朗诵的音乐节奏,反映了
劳动人民丰富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代表性传承人:李家(英才班),李广发;李家(太合班),李其放;周家班,钟贵良。
传承谱系:石工号子的传承谱系由于普查整理起步较晚,各石工号子班传承代谱只能根据现健在的石工口述为据,最多只能追朔到三到四代,本谱系中将各石工班能够了解到最早的一代作为第一代。
跳磴镇李家班(英才班):
第一代:李英才,李云舒,李英明,李英雄,李英伟,李英辉等。
第二代:李云舒,李全恒,李云明,李云南,李云林,李云清,李全明等。
第三代:李全恒,穆宗贵,穆宗成,穆宗谱,简帮政,简帮前等。第四代:李广发,李前富,蔡恒友,胡安林,李广华,胡安平,李前富,李福建等。
跳磴镇李家班(太合班)
第一代:李太合,李太华,李太山,李太平,李太全等
第二代:李广东,李银庭,王艮山,周海全,李福荣等。
第三代:李福荣,张有余,周玉仙,曾足学,鞠礼康,黄云坤等
朗读者:王皓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