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76年2月,美国各大新闻都报道了一则重磅消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再次访问中国,并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
而且,所有新闻还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一点:“尼克松同毛主席进行了1小时40分钟会谈,只比福特总统去年12月同毛的会谈少10分钟。”
身为前总统,能感受到中国如此的热情,尼克松自然非常激动。
不过,另外一个反复在新闻里被提及的总统福特,心情就相当糟糕了。
因为,当时正是美国大选的关键时期,福特正在积极的拉选票,争取连任。
而中国邀请尼克松访华,这给福特的连任计划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果不其然,在新一轮的选举之中,福特落败,卡特成为了新一任的美国总统,继续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的一个举动,为何会影响到福特的总统之路呢?
福特
丑闻之下
这就要从头说起了。
众所周知,尼克松第一次访华是在1972年,这次出访直接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
尼克松当时对毛主席和周总理做出了承诺,会在自己任期内,推动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尼克松当时已经快要卸任,不过尼克松认为,凭着自己过去的政绩,赢得连任并不难,再给尼克松四年的时间,中美关系必然能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可万万没想到,也就是在1972年,一个美国总统选举历史上最大的丑闻爆发了,那就是人们熟知的水门事件。
1972年6月17日晚上,一位在水门大厦工作的民主党成员,离开办公室之后,忽然敏锐的发现,大厦之中明明已经熄灯的办公室,还有几道光柱在晃动着。
他意识到,可能有人潜入办公室,于是立刻通知了保安。
随后,五名男子在水门大厦之内被逮捕。
经查证,这五名男子是潜入大厦安装窃听器的。
而且,其中一个被捕的,正是当时尼克松竞选团队的成员。
也就是说,共和党出身的尼克松为了能够战胜对手,竟然计划在民主党成员的办公室里安装窃听器。
这样的手段显然触及了底线,也几乎毁灭了尼克松的政治生涯。
尼克松自然否认自己和水门事件之间的关系,但他拿不出充分的证据,洗脱自己的嫌疑。
当时选举结果已经基本明朗,尼克松有压倒性的优势,所以,他还是成功连任了总统。
然而,水门事件的讨论却一直不绝于耳,民众纷纷要求这位有着窃听嫌疑的总统尽快下台,国会更是计划直接对总统提起弹劾。
在百般压力之下,1974年,尼克松选择辞职。
停滞不前
尼克松卸任之后,身为副总统的福特成为了美国新一任的总统。
而福特的政治思路和尼克松有着很大的区别,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对中国的态度。
尼克松对于中美邦交恢复正常化这件事情,是非常积极的,福特却显得犹豫不决。
虽然他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反华倾向,可是,这位总统的存在,也导致了中美关系停滞不前。
本来,在尼克松的推进之下,双方的关系已经显现出曙光。
然而,1975年2月,福特访华之后,毛主席和周总理都意识到,这位新总统对中国并不算友善。
那时,由于国际关系的变化,中国必须尽快争取和美国建交。
在尼克松卸任之后,中美关系大受打击,为了促使福特这位新总统下定决心,已经病重的毛主席,还是坚持和福特进行了谈话。
但谈话的结果让毛主席很失望,福特简直油盐不进,不愿意给出任何明确的答复。
更致命的是,福特不想正面讨论台湾问题。
要知道,之前与尼克松谈话时,尼克松曾经承诺过,愿意明确的承认中国对于台湾的主权。
然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政策,福特这次出访中国可以说是完全的失败。
等回到美国之后,福特也没有进一步的动作,似乎打算在任期之内,把中美建交这件事情拖去。
可是,时间不等人,中国内政外交压力都很大。
所以,中国只能寄希望于美国的下一任总统,能够重拾中美之间的友谊。
然而,要等下一代,某种程度上也是个难事。
因为,美国总统连任很常见,福特不过当了一届,若他再连任四年的话,大好时机就真的要被彻底消磨了。
时间进入1975年,福特团队果然开始为下一届连任做准备,已经当过一届总统的人,通常在大选中会占有先决优势。
而对于美国的总统选举,中国似乎是无法左右什么的。
不过,毛主席却认为,还有一个办法,可以重新推动中美关系。
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身上。
作为一个因丑闻被赶下台的总统,尼克松彻底失去了自己的政治资本,只能黯然的回到加利福尼亚。
人走茶凉这四个字,在尼克松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卸任两个月之后,尼克松因静脉炎发作住院,当时愿意问候他的人寥寥无几。
但令尼克松惊讶的是,毛主席竟然亲自打来电话询问他的病情,并对尼克松表示,他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中国今后依然欢迎他来。
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让尼克松一生铭记。
1975年,毛主席认为,是时候正式邀请尼克松再次访华了。
其实,早在八月份,中国就曾经联系到尼克松,表示希望他能够尽快安排访华。
尼克松当时为这件事专门联系了基辛格,表示,若是新总统福特允许,自己愿意立刻出访中国。
不过,当时基辛格劝阻尼克松。他认为福特上任总统之后还未访华,如果尼克松先行一步的话,会让新政府感到难堪,因此,应该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
尼克松接受了这个建议,而随后的事件,便是福特那次令人异常尴尬的访华之行。
故地重游
在福特之后,尼克松访华必须被提上日程了。
不过,中国也考虑到,如果贸然邀请尼克松前来中国,美国政府未必同意。
所以,中国采用了一种较为迂回的办法,先邀请了尼克松的女儿和女婿前来中国。
面对尼克松的女儿朱莉,毛主席很诚恳地说:“马上写封信给你爸爸,说我想念他,我这句话,可以登报。”
而且,在朱莉与丈夫即将离开的时候,毛主席还做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那就是亲自把两位客人送到门外。
要知道,那个时候,毛主席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行动坐卧都受限制,所以,那些年接待外宾的时候,毛主席很少亲自将人送出去。
这份礼遇让朱莉夫妻深为感动,回去之后,他们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如实告知了尼克松。
所幸,美国方面对尼克松要访华的意愿,并没有强烈的反对。
于是,1976年2月,中国公开发布新闻,宣布尼克松将要再度访华的消息。
这个消息,顿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毕竟,如今福特的声威如日中天,中国却偏偏要邀请尼克松这个前总统,人们参不透这背后的深意。
再说,尼克松在当时可不算什么香饽饽,他的丑闻还没有澄清,在任何人眼中都是烫手山芋。
各国政要对他避之不及,而中国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于是,全世界都猜测纷纷,中国到底想要做什么呢?
很多报纸还做出了如此评价,他们说,这一看就是只有毛主席才能做出的决定,只有毛主席,才会这样的出人意料。
总之,在举世瞩目之中,尼克松终于乘坐飞机来到了中国。
而另一边,正在准备总统大选的福特焦虑不安。
他很清楚,中国的这一举动,很可能会给接下来的总统大选带来极大的变数。
何况,中美关系本就是美国政府之内,一个频繁被提起的话题。
过去,福特一直在糊弄,但尼克松访问中国之后,这个问题还能够继续被掩盖吗?
福特很惶恐,但他完全不能采取行动。
最初,他想要限制尼克松出国,但是很快被劝阻。
因为,尼克松早就已经是一介平民,如果福特大张旗鼓的限制他出行,反而会为人诟病。
当然,这也在毛主席的预料之中。
他知道,在总统大选这个关键的时刻,福特所有的行动都会相当谨慎。
因此,尼克松访华之行必然能够实现。
中国对尼克松的接待分外用心,尼克松到来当天,便安排了几十位高级官员共同迎接。
更让尼克松感慨的是,中国给他的待遇,与他当年以总统身份访华的待遇是一模一样的。
依旧是下榻在钓鱼台国宾馆,依旧为他隆重的举办国宴,也依旧安排他去拜访毛主席。
深谋远虑
当尼克松见到毛主席的时候,他先是惊讶,随后不免难过起来。
因为,他注意到,毛主席的健康状况已经恶化了,甚至连说话都很困难。
有时,他不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只好抓起一旁的笔记本,用书写的方式和尼克松交流。
尼克松不禁想到,四年前见到毛主席,他还是如此的健谈,而现在,病魔折磨着这位老人。
但尼克松更多的是敬佩,他知道自己这次访问背后有着很深刻的政治意义。
而这样一个足以影响世界的决定,是毛主席在病床上所做出的。
即便他的生命在一点点地流逝,可是,他的思维依旧敏锐,他在用最后的精力,保卫着这个由人民创立的国家。
这场会面持续了一小时40分钟,在谈话结束时,毛主席坚持要把尼克松送到门口。
于是,助手搀扶着毛主席慢慢起身,在即将出门的那一刻,毛主席还是坚持推开了助手,一个人站在那里,目送尼克松走远。
回去之后,尼克松不禁感慨:“使我惊讶的是,毛主席如此高龄,思想仍如此明晰敏锐,对当前国际重大问题仍如此关切注意。历史上何去何从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精神和思想的活力。毛主席就是充满思想活力的伟人。”
大洋彼岸,美国所有的报纸,都在连篇累牍的报道尼克松会见毛主席的消息。
很多人也立刻意识到,这是击败福特的优势,他们选择直接将中美关系放在明面上,对福特发出质疑,美国社会也出现了很多反对福特的声音。
因为,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对于当时的美国来说是极有必要的,而福特在担任总统期间,显然没有针对中美关系做出有益的举动,而这很可能影响美国的未来。
对于争取连任的福特,这样的打击不可谓不大。无论如何,他都没有办法解释自己在中美关系之中的消极作为,所以,大量的选票开始倒向另一派。
不久之后,福特输掉了他的总统大选,而他的失败,和尼克松访华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若不是这次大张旗鼓的访华,福特完全可以对自己在中美关系上的不作为轻描淡写,而不是像后来那样闹得沸沸扬扬,举世皆知。
这是一次典型的阳谋。
中国没有采取任何龌龊手段,真正击溃了福特的,恰恰是他过去在政治上的傲慢。
福特后来也只能承认,在这场斗争之中,自己技不如人,成为输家是可以预料的。
总之,福特为自己过去错误的政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而新上任的总统卡特显然吸取了教训,在无数人的努力之下,中美关系的新篇章开启了。
总统卡特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发表,这终于正式结束了中美双方多年来的敌对状态。
很多人评价,这为中美关系40年的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
在悼念毛主席时,尼克松这样说:“毛主席逝世了,终年82岁,结束了他毕生的长征。他是一位具有非凡勇气和思想坚定的人。”
参考资料:
陈立旭《毛泽东与尼克松,在原则问题上绝不让步》
环球人物《毛泽东,踏遍青山人未老》
郭松民《那些年,我们遇到的美国总统们》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毛主席啊,大伟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