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是妈连累了你!”​浙江母子先后患癌,这种“宿命”怎么破

“儿子,是妈连累了你!”​浙江母子先后患癌,这种“宿命”怎么破

00:00
06:54

父与子、母和儿同患肠癌,这样的“宿命”怎样破?

“俩父子情况还不错,要按医嘱行事,坚持定期复查……”近日,浙江省人民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郑伯安主任医师,在专家门诊给前来复查的金大伯父子打气,“刚走的一对母子也是肠癌,术后已第5年了。”

惺惺相惜,金家父子得知该母子俩患癌抗癌经历,有了信心。

父子先后查出肠癌

日常生活中,65岁的金大伯无肉不欢。有段时间,他无意中发现,平时基本每天一次的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与此同时,多次便后手纸留有血迹。意识到不妙,金大伯忙到当地医院就诊。

虽说有一定心理准备,当医生把肠镜检查结果告知时,金大伯还是受到很大的震动:距肛门10厘米处有肠腔肿块,大小5*6*6厘米。为进一步手术治疗,金大伯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院肛肠外科郑伯安主任门诊就诊。入院后,进一步的检查确诊大伯患有直肠癌。

“患者平素身体较差,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多种慢性病,这对肠癌术后的恢复极其不利。”针对这一情况,郑伯安团队经过周密的术前计划,手术如期举行,腹腔镜下微创直肠根治术+回肠预防性造口术。

术后,金大伯恢复顺利,脸色开始红润,体重也逐渐增加。

祸不单行,出院前,郑伯安主任得知金大伯有个儿子,从未做过胃肠镜,就建议让他尽早检查。

尽管毫无征兆,听话的儿子还是在父亲出院不久,就为自己预约了肠镜检查。很遗憾,在检查中发现年轻人有一个巨大直肠息肉。根据息肉的镜下表现及其他情况,考虑这枚“息肉”已发生癌变,便及时进行了手术治疗。

觉得连累了儿子

母亲痛哭

与金大伯父子差不多时间来郑伯安主任专家门诊来复查的,是一对患肠癌母子。母子发病过程与金大伯父子如出一辙。

家住在浙北某县耿大妈,一开始看到手纸留有血,以为是痔疮什么的,并没在意。之后,这样的情况频繁起来,她就警惕了。肠镜发现直肠肿瘤,然后来到省医院,由郑伯安主任做了手术。然后,根据医生建议大妈的儿子也进行了肠镜检查,果然不出所料,查出结肠肿瘤。

先后被查出肠癌,如同晴天霹雳,母子一下子吓蒙。后来知道,孩子得肠癌,有遗传因素,做母亲的忍不住落泪,“儿子,是妈连累了你!”

母子先后由郑伯安主任施行手术后,严格按照医嘱行事。术后相当一段时间,母子俩也是忐忑不安,他们清楚,是否复发关系到能否长期生存。半年、一年,至此次来医院,随访已5年多了,耿大妈及儿子均无复发和转移,已快到治愈的边缘。医生的评估结果让母子喜极而泣,他们激动地对郑伯安主任连声说谢谢!

“这样肠癌家族遗传的情况并不少见,大部分是因为基因遗传引起的。诚然,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也应充分重视,比如长期无肉不欢是致病因素。” 郑伯安主任分析认为。

这样的“宿命”该怎样破

“这样的‘宿命’难道就无法打破?并非如此,肠癌可防可治,及早干预就能避免上代人的悲剧在下一代重演。”郑伯安主任介绍,一般散发型大肠癌由腺瘤到癌变的过程需要5-15年,3-5年复查肠镜可以保证在腺瘤癌变前给予及时处理,即在肠镜下切除腺瘤,可避免大肠癌的发生。

郑伯安主任提醒,肠癌的高危因素可以概括为:吃得太好、动的太少!因此改善饮食习惯、适当运动、戒除不良嗜好、减肥等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少吃高蛋白、高脂肪、腌渍、油炸、烧烤食品;多吃膳食纤维高的蔬菜水果、全谷物;适当运动、不久坐、戒烟限酒等。

以下情况应尽早行肠镜检查:

△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中有一人患大肠癌,则本人患该病的危险性增加,应于40岁时开始行结肠镜筛检;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由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的先天或获得性缺陷所致。该基因的突变多发生在20~30岁时,可导致结肠发生成百上千个腺瘤。40岁以后,携带此基因者几乎100%发生癌变。对于这种家系成员,应从青少年时期即进行定期的结肠镜检查。检查发现腺瘤,一律电切并做病理检查,证实为腺瘤者,定期复查;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直肠癌,是一种在同一家族中有多个患结肠癌、直肠癌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凡疑及该病的个体,应从20岁—30岁开始每1—2年,40岁以后每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近期如出现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变形、不明原因贫血、消瘦等症状,也应及时行结肠镜检查。

来源:潮新闻 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宋黎胜

责任编辑:周勤

大家都在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