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北京市教育两委和专家组共同对市属高校“把脉会诊”,启动新兴交叉学科平台建设,推动市属高校破解分类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实现系统性跃升和质变。从本期起,本报特别开设“聚焦高校分类发展,建设新兴交叉学科”专栏,记者团队深入校园,探访高校如何坚持“窄赛道、新速度”思路,构建“减量发展”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调整,为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及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交出“北京方案”。
近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专业自主知识体系。北京印刷学院近年来推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出版学科矩阵,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出版学科体系提供“北印方案”。
破题“出版强国建设”
2023年11月25日,“中国特色出版学科新构想与新探索”出版学科发展论坛在北京印刷学院召开。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柳长安在讲话中指出:“希望北京印刷学院接下来进一步科学谋划出版学科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出版人才培养体系,紧跟新时代出版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高层次出版人才。”
为了深化以高等教育之力助推强国建设,首都教育系统对市属高校进行“会诊”,结合学校自身优势,系统规划分类发展项目。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北京印刷学院以出版行业和首都发展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以解决出版行业和首都高质量发展问题为导向,以出版学科为核心,确立了分类发展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
“建强出版学科是出版服务大局、勇担文化使命、提升发展质量的必然要求。”北京印刷学院党委书记曹文军介绍,围绕推动中国特色出版学科建设,学校将进一步聚焦高层次出版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中国出版时代新人培养能力;进一步聚焦服务文化强国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贡献度;进一步聚焦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文化自信,不断以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
发力六大特色项目
步入新时代,围绕服务国家出版强国建设、服务北京文化中心建设任务,北京印刷学院确立了六个分类发展特色项目,并力争达成三个主要目标。
锚定“建成服务国家出版强国建设的一流科研创新平台”这一目标,学校规划了“出版企业内容导向与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研究”“面向艺科融合拔尖人才培养的出版美学高精尖学科平台建设”“面向文化安全的国产高端出版物印刷装备数字化研发平台”三个项目。
聚焦“建成服务国家出版强国和北京文化中心建设的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这一目标,学校规划了“融合发展背景下出版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服务出版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编·印·发’一体化实训平台建设”两个项目。
为达成“建成一支适应国际知名中国特色出版大学建设的高层次人才队伍”这一目标,学校将开展“以国家级人才队伍建设为标杆,建设一支行业素养深厚、国际视野开阔的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项目建设。
为学科发展添动能
面对新挑战、新机遇,北京印刷学院以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体系建设的“新质生产力”。据介绍,学校计划构筑以出版学科为核心,以新闻传播学、设计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等高精尖学科及优势特色学科为重点支撑的学科矩阵,凝聚形成出版理论与历史、出版编辑、数字出版、版权保护与运营、出版管理、出版技术与应用、出版美学七大学科方向,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学科平台建设。同时,聚焦出版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打造优势特色学科和一批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开展有组织科研,加强原始创新能力。
面向首都和行业发展需求,北京印刷学院还将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推动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深化完善卓越人才计划,构建横向交叉、本硕博纵向贯通的培养机制,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突破。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计划,加强专业与行业企业、区域产业发展的对接联动,将产业需求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
“学校将坚持政治引领、立德育人、以文化人,坚持共建推动、产教协同,坚持开拓创新、质量为本,培养出版学科专业共建机制下的新型出版人才。”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田忠利表示,在深入探索中国特色出版大学建设路径的过程中,学校将充分彰显出版特色和文化特色,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分类发展要求下的特色出版大学。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