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寒,街头采血进入淡季。
据北京市血液中心近期介绍,北京市血液供应持续处于紧平衡状态。2023年12月以来,该中心相继向团体、个人发出倡议,号召公众积极献血。
调动献血热情,除了提升公益意识,也需要考虑一系列现实问题。清华大学团体献血组织人告诉记者,疫情中断了学生们的献血“记忆”,新生群体需要进一步加强动员。此外,冬季寒冷、临近考试时间等现实因素,都需要在选择活动时机时进行考虑。
血液供应处紧平衡,血液中心发出献血倡议
这个冬天,你献过血吗?
冬季是传统的采血淡季。近期,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业务科科长郭瑾向媒体介绍,北京市血液供应基本可以满足医疗临床用血需求,但持续处于紧平衡状态。
根据《北京市献血条例》,“每年十二月为无偿献血宣传月”,各有关单位将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各类平台,创新宣传方式方法,拓展线上和线下宣传渠道,营造浓厚的献血宣传氛围;各区献血工作机构也将与各血站、各医疗机构加强协调沟通,鼓励号召更多公众参与到无偿献血的行动中。
去年12月以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向公众发出献血倡议。
近日,有市民收到短信,“12月29日至2024年1月31日,持本短信到血液中心所属献血点参加个人自愿无偿捐献全血,可获得新春大礼包一份,活动结束后还可参与抽奖赢大礼!本次活动特邀2019年以来曾在北京血液中心捐献过全血者参加。”
除了邀请个人献血,北京市也号召团体单位参与冬季无偿献血。郭瑾称,与街头献血相比,团体单位献血的优势在于更有计划性和组织性,每年团体单位献血量占比约20%,是街头无偿献血的有力补充。
在京高校、消防队等参与团体献血
记者从血液中心了解到,今冬以来,一些团体单位响应号召,组织成员进行了无偿献血。这些单位有高校、消防队,也有政府机构、各基层街道等。
2023年12月15日,北京市卫健委、市献血办、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举办团体单位冬季无偿献血启动仪式活动现场,来自市司法局、市审计局、东城区人大等8家单位的职工挽袖献血,其中有转业军人,也有每年都在单位报名献血的志愿者。
2023年12月16日-17日,清华大学279名学生参与献血。据介绍,2023年,清华一共组织了6次团体献血,2030人次共献血2391个单位。2023年12月20日,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80余人参与献血,去年共有400余人次参与献血活动。
对话
清华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会长李昊阳:
“疫情对献血热情的影响仍然存在,需动员更多校园新生”
新京报:清华的团体献血一般怎么开展?
李昊阳:我们从2002年开始大规模组织团体献血。2017年以后,正常每年组织四次,结合特殊的时间节点,譬如春季开学和五四运动纪念日、清华校庆、毕业季、秋季开学、秋季期末等,这其中既有主要面向新生群体的活动,希望激发他们的献血热情,也有主要面向毕业生的场次,一些同学会将献血作为自己的毕业纪念。去年举办了6次,增加了成分血的分场。
新京报:来参与献血的学生有什么特点?
李昊阳:从专业上来看,分布比较均匀,活动都是自主报名,没有分学院组织。具体到个人就因人而异了。大部分同学自己平时就有献血的习惯,我们一位研究生志愿者已经累计献了99次血,热情很高;一部分同学会受到集体的感染,譬如毕业留念;还有一部分同学对于公益活动有热情,除了献血,平时也参加造血干细胞捐献、冬奥志愿者等其他公益活动。
新京报:怎么让学生知道有献血活动?
李昊阳:线下的宣传通过在学校主干路旁设置展板、学生经常活动的区域张贴海报;线上我们在学校企业微信推送消息,让所有学生都能接收到。
新京报:冬季是街头采血的淡季,这个季节对团体献血有影响吗?
李昊阳:冬天因为体感太冷,确实参与活动的人数不如其他季节多。譬如去年3月和10月,分别有700和600人次左右参加,12月只有300人次左右。
冬季也容易和同学们忙碌的时间点“撞上”,譬如四六级考试,大家可能更愿意专心搞学习,会分出更少的精力去参加其他活动,在活动时间的设计上就要更加考究,联合本科生研究生一起。
新京报:未来怎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
李昊阳:从我们历年的献血数据看,大家参与献血活动的数量是在逐年走高的,2019年达到了最高峰,全年有3500人次左右参与。因为新冠疫情,到2020年一下子就下滑了。近三年大家的热情在逐步回升,但疫情的影响仍然存在,老同学对于献血有记忆,新生缺乏直观感受,我们接下来要让新生进入清华后,从了解献血知识、参与现场服务保障等方面调动起来。
清华有很多国际生,对于公益也有兴趣,未来我们会加强对他们的动员,上次活动就进行了双语推送,也确实有国际生参加。
另外,团体献血时间是固定的,对于特别积极的同学,我们在尝试组织他们去血液中心献血。校内也曾组织过师生互助献血,这种情况用于应急,未来也可以成为一个发力点。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