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村村有好戏”好戏连台,文化、产业、大集热起来

青岛:“村村有好戏”好戏连台,文化、产业、大集热起来

00:00
07:02

村村有好戏,好戏在乡村。乡村是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深沉的、持久的、蓬勃向上的力量。2023年9月20日以来,山东开展全媒体、常态化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整体宣传推介。自活动启动以来,青岛坚持以“两节四集四赛系列活动”为抓手,以乡村“五大振兴”为主要内容,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角,全面展现乡村好品好景好人好地方。

村村有好戏,文化热起来

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聚集地。从传统戏剧到非遗手作、再到百年手艺,群众搭台、群众演绎,通过“村村有好戏”这一平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再次走入群众当中,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更是借此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在青岛胶州,胶州秧歌非遗传承人带着胶州秧歌走进青岛工学院,手绢飞扬、动作利落,为学校的老师、学生以及外国友人展示独属于传统秧歌的魅力。

东城泥塑、西城年画,平度“非遗美学直播间”火热上线。直播镜头前,平度泥塑第四代传承人高杰与在线观众热情互动,将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古老民间艺术通过最新、最热的科技手段,呈现给全国各地的观众。在高杰的巧手下,一只可爱的小猪泥塑快速成型,走入直播间的观众被泥塑所吸引,纷纷留言点赞,感受平度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

不花一分钱就能在家门口听戏,平度市崔家集镇大喜屯村将戏曲文化盛宴带到村民家门口,为村民们献上“精神大餐”;胶州市茂腔剧团走进三里河街道十五里夼新村,为辖区群众送上了非遗传统戏曲的文艺盛宴;西海岸新区泊里镇的“草桥的传说”“蟠龙庵的传说”“泊里海鲜烩饼制作技艺”等三个项目成功入选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发展,泊里镇实施“非遗传承人研修计划”,通过鼓励“拜师学艺”、开展巡回展演、组织非遗业务培训、携手院校强化交流学习等形式,展示非遗文化魅力,让非遗贴近群众、走进生活。

农文旅融合发展,大集火起来

今年以来,黄河大集在青岛各市区热闹开市。作为“村村有好戏”的一个重要抓手,大集将文化、旅游、好品等联动起来,让传统的集市不单单只是一个集市,成为了解乡村好品、非遗手工、体验式旅游的一个重要窗口。

为期73天的“冬趣崂山”文旅休闲季献上“崂山大礼”。农文旅相融合,王哥庄街道海馨采摘园、北宅街道绿洋草莓园、开心农场分别推出草莓采摘活动,让大朋友小朋友们回归田园,尽享采摘的乐趣。玩转黄河大集,民俗非遗迎新春,王哥庄大集、沙子口大集、沙子口年货大集、年宵花节、俄罗斯年货节轮番登场,在大集上来一口香甜的王哥庄大馒头,买一份“甜晒鱼”鱼干,感受“崂山好品”的独特魅力。

村村有好戏,老集焕新颜。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胶州里岔市集近日登上《焦点访谈》,直播带货与传统的市集交易相结合,助力当地特色的黑猪产品销售走出里岔、走出青岛、走向全国。

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冬季黄河大集”启动,活动将通过直播带货、民俗表演、非遗展演等形式开展50余项重点活动。大集期间,藏马镇也将联动文旅企业,融合休闲度假、民俗节庆、农业采摘等,筹备策划冰雪旅游季、藏马山新春大庙会等,为市民游客带来丰富的游玩体验。而青岛市“冬季黄河大集”暨莱西山会更是吸引了800余家商户参与,吸引客流量达31万人次,总交易额达400余万元。

村村有好戏,产业兴起来

乡村要振兴,产业需发展。科技助农、智慧农业、乡村特色产业链发展……“村村有好戏”正在助力乡村产业实现新发展,助力乡村经济振兴。

日前,青岛东光明辉农业科技示范园在城阳区河套街道小涧西社区正式开园。示范园内建设高标准数字农业连栋温室1.5万平米、先进高效蔬菜菌类供植数字温室1.2万平米,以现代有机绿色种植管理方法,种植了甜宝草莓、-69西红柿、叶三黄瓜等,赋能高效农业和近郊旅游发展。项目投产后还可安排劳动力长期就业30余人、临时短工就业60余人,在增加社区收入的同时,提升并带动了本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也为带动周边农业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创造条件。

特色产业链助力乡村经济大发展。在平度,小小假睫毛发展成大产业,全球假睫毛有70%产自这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被誉为“中国睫毛第一县”的平度,一年生产1.2亿副假睫毛,带动6万余人就业。

青岛的“村村有好戏”,助力实现产业兴旺“有好戏”、生态宜居“有好戏”、乡风文明“有好戏”、乡村治理“有好戏”、生活富裕“有好戏”。好戏连台唱不断,必将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繁荣、产业不断兴旺、农文旅全面融合。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