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钟便民生活,“百城千圈”图景如何?

一刻钟便民生活,“百城千圈”图景如何?

00:00
13:41

走出家门,步行15分钟,能满足怎样的生活需求?买菜、用餐、维修、养老、休闲健身、托幼……如今,许多城市通过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居民足不出“圈”便能“一站式”享受多种便民服务。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通过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自2021年起,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先后确定了第一批30个、第二批50个、第三批70个试点地区。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去年10月底,前三批150个试点地区累计建设2973个生活圈,服务居民约6000万人。

“一个城市的宜居品质,既要有繁华的商业街区,也要有为老百姓服务的民生商业。”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认为,在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过程中,应该鼓励更多自主创新的新消费项目在社区商业里成长,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成服务保障民生、推动便利消费、扩大就业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150个试点地区已建设2973个生活圈

自2021年开始,商务部等多部门联合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2021年5月,商务部等12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提出了6项工作任务:科学优化布局、补齐设施短板、丰富商业业态、壮大市场主体、创新服务能力、引导规范经营。

为何要创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商务部相关负责人曾在当时表示,城市核心商圈和社区商业的资源配比失衡的问题长期存在,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的便民生活圈建设相对滞后,存在社区商业网点布局不均、设施老旧、业态传统、服务单一、同质化竞争、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一环。

2021年7月,《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发布,社区团购、智能设备等成为关键词。同时,鼓励“一店多能”,提出探索平台化集成创新模式,鼓励专业运营主体整合商户资源,通过小程序、APP、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等,接入购物、餐饮、休闲、文化、养老、家政等线上功能,面向居民提供周边商品和服务搜索、信息查询、生活缴费、地理导航及线上发券、线下兑换等免费服务,打造商业集约式发展生态圈,打通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能管家,融合商业属性和社会属性。

去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开,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据商务部统计,前三批150个试点地区已累计建设2973个生活圈,服务居民约6000万人。作为落实三年行动计划的一项举措,商务部于去年11月1日起开展“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节”,组织150个试点地区结合老字号、汽车、家电、家居、餐饮、再生资源回收等重点工作部署,因地制宜开展社区邻里节、购物节、美食节、团购节等便民服务主题活动。目前,该活动已延长至2024年2月29日。

束珏婷表示,围绕便民生活圈政策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将集中推广前三批试点地区建设经验。同时,还将进一步完善小修小补便民地图,方便居民查得快,找得到。

打造生活圈,“缺什么、补什么”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怎么建?《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缺什么、补什么”“因城施策、 一圈一策”原则。

按照目标,“十四五”时期每年选取试点、打造“百城千圈”,到2025年,在全国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开,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形成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智慧高效、快捷便利,规范有序、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对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居民综合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在发展便民业态中,重点发展“六个一”,即发展“一店一早”、补齐“一菜一修”、 服务好“一老一小”,优先满足居民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生活需求。

同时,提出创新消费场景,如引导邻近居民区的传统商场向社区商业中心转型,拓展社区食堂等服务功能;鼓励健身房、游泳馆、多功能运动场、保健理疗店等进社区。

去年,商务部发布2023年度《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典型案例集》。案例集编制单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指出,概括来讲,通过推进试点建设,探索形成了几类推进模式,包括以综合菜市场为主体的推进模式,以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主体的推进模式,以商业街为主体的推进模式,以商圈为主体的推进模式等。推动了几类经营主体下沉社区,即社区商业专业化运营商、大型物业服务商、大型连锁企业等,引导各类企业和商户走进社区,提升服务功能和品质。

比如,社区食堂是上海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一个缩影。临近午餐时间,上海大街小巷的社区食堂开始热闹起来。价格亲民、菜色丰富、搭配健康,这样的便民食堂不仅吸引周边老人、白领和居民前来用餐,而且频频登上社交平台,成为新晋“网红”。

北京将便民生活圈纳入《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作为全市四级商业消费空间体系第四级:“社区级”,一体化构筑多层次商业格局。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建设“15分钟中医康养服务圈”,让养老更有人情味。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将社区服务用房用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打造集党群服务、社区便民、社区为老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商业“一刻钟便民生活街”,社区书店有了自习室,孩子放学有托管;小修小补、配钥匙、洗衣、美发、家政服务等更是一应俱全。

苏州市制定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鼓励借助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发展满足社区居民定制化、智能化消费需求的无人值守便利店、智能冷冻柜、自助售卖机等便民服务业态,拓展智能体验,推动智能技术和设施设备进社区、进门店。

济南市围绕“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配套完善基础设施,丰富业态种类,推动了更多便利店、早餐店进社区,支持菜市场标准化、智慧化改造,让磨刀、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回归日常,推动建设社区食堂、日间照料中心、托育所等服务老人和幼儿的设施。同时,生活圈兼顾了就业、社交、文化、健身、休闲等功能,形成不同主题的地域特色文化,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专家建议建设生活圈兼顾提供创业环境

“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本质上是民生服务品质的整体提升,特别是在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是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说,一说到宜居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一眼能看得见的现代化大型商贸综合体、大型步行街、繁华商业街区,但是一个城市的宜居品质,从根本上讲,既要有繁华的商业街区,也要有为老百姓服务的民生商业。

他表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与步行街、商圈,构成以步行街为引领、商圈为支撑、便民生活圈为基础,布局合理、主体多元、业态多样、商居和谐的分层分类城市商业体系,是加快城市商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建设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提升转变的体现。

赖阳介绍,我国社区商业发展大致分为满足社区基本生活需求、满足社区品质生活消费需求、满足社区生活便捷性需求和社区第三生活空间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补足网点,满足基本消费功能;第二阶段向规范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第三阶段的关键词是“零距离”和“云服务”;第四阶段是云消费时代,社区商业呈现“智能化、有温度、共享式、新时尚”的社区第三生活空间发展趋势。

他认为,更高标准的社区商业,应该是打造有烟火气的社区消费圈,满足社区居民,特别是年轻人的时尚品位和消费体验。社区消费圈重塑社区商业服务体系,朝着时尚生活中心、社会交往中心、休闲娱乐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和亲子教育中心的方向发展。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提出,探索平台式创新模式,推动便民生活圈各业态联动发展,构建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虚拟与实体互相补充的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体系;同时提出鼓励亲子体验、社交客厅等新模式新业态。”赖阳说,以产品设计时尚化、店铺时尚化为代表的时尚化,也成为当前社区消费圈的发展趋势。

他举例称,泰国曼谷著名的网红社区商业The commons,主打生活圈,是泰国曼谷文艺青年聚集地和全球知名的网红商业体,这里最大的亮点是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社交空间。“这里的台阶可以变成座椅,也可以变成小型音乐会的舞台,举办一个小的社区音乐节;这里有很多品牌都是个人的创业品牌,这个项目也成了社区青年创业创新的平台。”

赖阳表示,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想为别人打工,而是愿意跟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新创业,这也是城市就业的一个结构性变化。因此,在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过程中,应该为年轻人创新创业提供环境,鼓励更多自主创新的新消费项目在社区商业里成长,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成服务保障民生、推动便利消费、扩大就业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