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被开除的黄埔生因不满老蒋作为,强硬顶嘴,后成校长一生之敌

唯一被开除的黄埔生因不满老蒋作为,强硬顶嘴,后成校长一生之敌

00:00
14:00

1924年黄埔军校刚刚开办,蒋介石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为了培养更多亲信,放着军队高官不做,来担任军衔更低的军校校长。

黄埔一期开学后,蒋介石就开始在学生中培养亲信,春风得意地为将来登临权力顶峰布局。

然而蒋介石却没想到,黄埔一期中就出了个“硬骨头”,不仅对他的行为嗤之以鼻,而且还多次当面顶撞他,让他下不了台面。

蒋介石恼羞成怒把这个学生开除,本以为开除掉了心腹之患,可却没想到把对方变成了自己一生的劲敌。

这个学生是谁呢?他为什么总是和蒋介石作对?

宁折不弯的宣侠父

这个学生名叫宣侠父,是黄埔一期的学生,开学两个多月后就被蒋介石开除。

宣侠父的离去让黄埔军校的老师和学生都扼腕叹息,感慨这个人为什么就这么“固执”,为了一件选组长的事情就能够放弃如此大好的求学机会,放弃了以后在军队建功立业的潜能。

但是这些老师和学生的叹息实在是有点多虑,因为在宣侠父的心里,蒋介石管理下的黄埔军校对他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而在来到黄埔军校之前,他还放弃过甚至比黄埔军校更好的学习机会。

1899年宣侠父出生于浙江省的诸暨县,家庭普通,勉强维持温饱,好在父亲读过一些书,细心把他培养长大,送入了浙江水产学院读书,还通过官费留学的机会进入了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读书,成为了水产方面的高材生。

如果国家太平,宣侠父可能就这样成为一名水产专家,按部就班过着日子,可是当时国家的混乱状况让他无论如何都坐不住冷板凳。

在日本他接触到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参加了革命宣传工作,向国内的北洋政府进行口诛笔伐,在激烈的革命风云中,宣侠父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艰难抉择。

北洋政府为了扼杀革命,威胁这些留学生,如果他们再继续参加革命活动,就取消他们的留学资格,停止向他们发放学费。

如果这时候宣侠父停止参加革命活动,还能够继续学业,从日本顺利毕业,哪怕他就算只是暂时假装退出革命,先完成学业再说,以后再继续革命,这也是一个可行之策。

但是宣侠父宁折不弯,他依然坚定地参加革命活动,毫不理会北洋政府的威胁,他宁愿不要学业,也不愿意中断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就这样,北洋政府取消了他的学习资格,并停止向他供应任何费用。

宣侠父被迫退学,他早就对腐朽的北洋政府深恶痛绝,毅然回国参加革命,要亲自参与到推翻北洋政府的革命中来。

纵使北洋政府已经把他加入了通缉名单,在家乡到处搜捕他,但他依然主动回到国内,发誓要和北洋政府势不两立,年纪轻轻的已经做到了置身死于度外。

他先是在1922年来到杭州,在这里结识了共产党人,深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之后,被深深吸引,从此以后把共产主义事业作为自己的坚定信仰,矢志不渝。

他先后加入中共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以出众的能力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

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其才能不仅受到共产党的重用,而且得到不少国民党人的赏识,1924年黄埔军校刚一成立,宣侠父就在国共两党的共同推荐下成为了黄埔一期学员。

以宣侠父的才能,就读黄埔军校后一定能够在军队中大有一番作为,然而他天生宁折不弯的性格,让他一开学就和校长蒋介石之间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被蒋介石开除

事情发生在1924年初秋,黄埔一期开学两个多月后,学校要成立国民党支部、校党部、队党部和分队的党小组,其他机构的党部委员都是由选举产生,而各个分队的党小组组长却要由蒋介石来任命。

这完全是身为校长的蒋介石的个人的安排,他想通过这种方式在学生中间培养自己的亲信,并且让这些亲信来帮他监视学生们的思想状况。

虽然学生们觉得这样做并不符合民主的理念,但是出于对蒋介石权力的忌惮,以及对自己前程的考虑,大多数学生都选择对此事忍气吞声,默认了蒋介石的决定。

然而宣侠父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蒋介石的这种独裁做法,他当即写了一份报告递交给蒋介石,陈述自己的看法,表示蒋介石的做法不符合民主革命的理念,更违背了大家革命的初衷,希望蒋介石能够收回成命。

蒋介石看完报告后非常恼怒,马上把宣侠父叫到身边训斥了一番,最后向他警告道:“你如果把报告收回去,我可以对你不再追究!”

宣侠父毫不服软:“错误不在我。”

蒋介石气得直拍桌子,马上让人把宣侠父关到了禁闭室,要求他3天之内写出一份悔过书。

宣侠父因为在学生中年龄稍长,并且口才和能力出众,在同学中间很受欢迎,出了这样的事情之后,大家都十分替他着急,希望它能够向蒋介石低个头,继续和大家一起学习训练,将来一起上战场建功立业。

要好的几个同学都偷偷去禁闭室劝他,就连看守禁闭室的士兵都替他感到不值,偷偷劝他回心转意。

可是所有人的劝说都没有效果,宣侠父在禁闭室里拒绝写悔过书,3天之后从禁闭室里出来,蒋介石又把他叫去,问他悔过得如何,宣侠父依然没有改口,坚持认为自己没有任何过错,不需要写什么悔过书。

蒋介石非常生气,写了一份通知,决定把宣侠父开除。

宣侠父的能力受到很多官员的赏识,何应钦、廖仲恺等人听说此时之后,赶紧过来替宣侠父求情,并表示会好好劝劝宣侠父,让蒋介石不要急着把他开除。

蒋介石其实也非常看重宣侠父的才能,要不然他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宣侠父改变态度的机会,但是在一个有才能的学生和权力之间,蒋介石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只要是挑战到他的权力的人,无论是多么有才能的学生,他都不打算留。

蒋介石答应,再给三天期限,如果三天之内宣侠父愿意悔过,还可以既往不咎,于是何应钦和廖仲恺都苦口婆心地来劝说宣侠父,希望他们改变态度,向蒋介石认个错。

宣侠父一如既往地拒绝了,于是在三天之后,他昂首挺胸走出了黄埔军校的大门,临走时留下14个字:“大璞未完终是玉,精钢宁折不为钩”。

他失去了以后在战场上建功的机会,但是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更广阔的天地……

侠肝义胆闯天涯

1925年他被党组织派往李大钊身边工作,后来又在李大钊的介绍下去了冯玉祥的西北军,担任宣传干部。

他以出色的政工才能得到了冯玉祥的赏识,在他的劝说下,身为军阀的冯玉祥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主动学习苏联军队的模式来治理西北军,让西北军从懒散的军阀部队蜕变成了纪律严明的军队。

与此同时,他还在西北军中开设了训练班,教授马克思主义思想,西北军里发展出了一大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年轻军官,为我党的发展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宣侠父为人不仅坦坦荡荡、宁折不弯,正如其名字一样,充满了大侠风范,而大侠还有一个特点在他身上也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那就是在危险面前能够完全置生死于度外。

1925年10月,有藏族民众到兰州来告状,说拉卜楞藏区的军阀马麒在西藏滥杀无辜,杀害了7000多名僧人,烧毁了30多座寺庙,请求派人过去调查和问责。

冯玉祥准备派人过去调查,可是一众官员统统都往后躲,推脱自己有事无法走开,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种差事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在调查过程中激怒马麒,很可能会惹来杀身之祸。

在所有人都往后躲的情况下,侠肝义胆的宣侠父主动站了出来,他愿意带人前往调查,一定查明真相,将罪恶军阀的行径揭露出来。

他被任命为甘肃督办代表,前往藏区进行调查,冒着生命危险到处走访,记录下了军阀马麒的种种罪行,回去之后当即写出了《甘边藏民起诉国人书》,通过报社刊登出来,把马麒的罪行传播给了全国民众。

最终马麒在舆论压力下不得不退出拉卜楞藏区,而直接参与调查的宣侠父则成为了藏民心中的英雄。

以宣侠父的才能,冯玉祥本来愿意一直把他留在身边,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让他们彼此站在了对立面。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冯玉祥也参与其中,将西北军里的共产党员统统逮捕或赶走,宣侠父也被迫离开西北军,此后常年在陕甘宁一带进行地下革命活动。

期间他还被冯玉祥的部队逮捕过,放出来之后继续到处进行革命活动,一直到抗战开始后都在到处奔走,宣传革命思想,在一些国民党部队中也很受欢迎。

这引起来了蒋介石的注意,蒋介石绝不允许一个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军队中产生威望,在看到宣侠父如此受欢迎之后,他对宣侠父动了杀心。

蒋介石对蒋鼎文下了命令:“将宣侠父秘密制裁。”

经过一番部署,特务们开始寻找刺杀宣侠父的机会,由于他常年在外进行活动,行踪不定,特务们在他的住处附近蹲守了四个月都没有找到机会下手。

后来宣侠父去给一场篮球比赛当裁判,比赛结束后特务们趁其不备将其绑架并杀害,把尸体丢进了一口枯井,并用土把枯井填满。

我党人员进行调查,并质问蒋鼎文,蒋鼎文不承认,宣侠父的失踪成为了广受关注的一件悬案。

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51年,有一名特务在沈阳落网,这名特务在交代罪行时,提到了当年参与杀害宣侠父的过程,这时才真相大白,国民党秘密杀害宣侠父的罪行被彻底揭露。

结语

宣侠父的一生都在践行他名字中的“侠”之大义,面对强权他宁折不弯,面对暴力他不屈不挠,面对受苦受难的百姓他同情怜悯。

虽然在中年时期就因为遭到蒋介石的暗害而英年早逝,但是蒋介石的罪行也在这件事上暴露无遗,并且宣侠父的英勇事迹将会永远值得我们后人铭记。

蒋介石当年在黄埔军校赶走的只是一名学生,而后来他遇到的则是一生之敌。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