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季 01 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上虚火《望月怀远》

第九季 01 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上虚火《望月怀远》

00:00
09:51

      这一期开始,我们讲盛唐诗。盛唐重要的诗人我们之前讲过一部分,像李白、杜甫、王维,这三位当然是最重要的,但是盛唐天才的诗人很多,我们今天接着来讲,首先要讲的是张九龄。

      张九龄是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贤相,他去世之后,宰相推荐的人才,玄宗总要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他的风度比张九龄如何呢?你看,阅尽盛唐的一代帝王居然如此的念念不忘,这个张九龄到底是怎样的风度?我们看不到他的人,但是可以读他的诗,我们来读一首《感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春天的兰叶,秋天的桂花,它们各自顺应美好的季节发出勃勃的生机。山中的隐士闻到了风中的芬芳感到愉悦。草木散发芬芳只是本性而已,不是因为有人欣赏才这样的。你看这样的诗,这样的风度,怎么形容?只能用一个“中”字来形容——非常的合适,不偏不倚。但是这么来解释“中”是不是有问题?其实是有问题的,也会降低这首诗本来的意境指向。

       所以我们先要说何为“中道”,这个“中”,中国人所说的“中”,《中庸》里是这样说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你看,它的定义是喜怒哀乐之未发,也就是心念未动之处,这是一个什么境界?这是一个无分无别,本自空无,本自清净的境界。所以这个“中”不应该是中间,说中间就要区分两端,圣贤的教导不应该是有分别的,不应该是二元的。这个“中”应该往上说,往上去解释:无分无别,清净虚无的那个境界才是“中”。

       那何为“发而皆中节”呢?古人讲节律,节律是天地的规律,就像二十四节气,到了一个时间节点,天地就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该种什么,该收什么,都要顺应这个时节才能有收获。那么人呢?人当然也一样,也要顺应天地的节律生活。什么时候该生发,什么时候该收藏,什么时候该动,什么时候该静,包括思想和情绪,你不能够顺着主观意志去放纵去妄作,应该是松驰的、和谐的、自然的。这样才能是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有一个和谐的生命。此所谓“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我平时也做中医方面的工作,大家经常会问我一些养生的问题。比如大家比较关心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那么容易上虚火,动不动就上火,稍微吃一点什么就上火。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情况很多,我研究下来,有几个情况比较重要。比如熬夜,什么叫熬夜,只要超过十一点不睡觉就是熬夜,你只要晚睡一点,第二天早上起来看自己的脉象,就会比较亢燥,不稳定,不从容,反映在身体上,就是上虚火的状态,就是昏昏沉沉,感觉不清爽。你看,身体都已经改变了,你吃什么都上火,身体的平衡打破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暖气,现在冬天的暖气开得太热,屋里都可以穿衬衣。暖和一点当然是好的,因为过寒也伤身体,但如果冬天热到快成夏天了,这就是违反天地的节律。为什么?因为夏天的时候气血在体表,要排汗要降温;冬天呢,气血闭藏在体内,要蓄积能量,要滋养内脏,就像树在冬天要长根,冬天根长得比较快,叶子就掉了,能量下去了。所以如果冬天的气血还在体表,久而久之,内脏的功能就弱了,气血也会消耗掉。所以中医有句话,叫做“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何为病温,就是容易得温热病,也就是上火的病。这种火常常就是表现为虚火,感觉身体乏力、感觉虚,但是还容易上火。所以你看,任何事情都要符合天地的节律,不然就会受伤害,此谓“发而皆中节”。

        说回张九龄的诗,他的诗就是这样,中正平和、哀而不伤,就算有那么一点点的情绪,或者叫情愫,也是发而皆中节的。他的内在是虚无的,内在是空性的,他的诗就像是一个幽谷,很深幽,你越往里面看,越觉得里面空无一物。这大概就是玄宗所欣赏的盛唐风度。

再来读一首他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的第一句大家非常熟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只要一过中秋节,满世界都是这句诗,一千多年过去了,大家再也找不到另外一句诗,来表达这样一种共同的情感。这就是所谓的绝唱。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谁能想到,这竟然是一首情诗。一首情诗,一首相思之词写出了如此天下大同的气象,这就是盛唐的风度,张久龄的风度。

       屋子里满是月光,于是把蜡烛吹灭了,出去望月。露水很滋润,把衣服都浸透了。此刻的月光我不能够捧一把送给你,那就还是在梦中相见吧——“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你看,这是一种多么柔美而清澈的情感,这里面的意境是至纯至美的。他有相思的哀伤吗?也有,但只是在哀伤的边缘轻轻的触碰了一下,便指向了雅正,指向了那个“中”。所以你看,把相思写出如此的气度,也唯有张九龄这样的诗人。

       张九龄写这首诗,到底是为什么?后人有后人的看法,他们认为如果这首诗只是写给情人的,有点大材小用,毕竟开篇气象那么大,所以说这是思念贤才之作。张九龄为后人所称道的功绩,确实举贤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美好的人自然能够感召来美好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张九龄能够推举那么多的贤才。也可以这么说,盛唐时期,政治的清明和诗歌的大兴,以及人才的兴盛,都是跟张九龄有关联的。

       好,张九龄我们就讲到这里,下期再讲,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帆Dousiaform

    金鵬填日海 銀河載月來 問君何所待 大唐盛世開

  • 深海藏宝

    正在熬夜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