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展览为何掀起全国观展热潮?“汉字中国”特展入选2023四川省文化发展十件大事

一场展览为何掀起全国观展热潮?“汉字中国”特展入选2023四川省文化发展十件大事

00:00
04:40

铭刻着国内迄今发现最早的刻划符号“贾湖刻符龟甲”、展示了古人在青铜器制造上的精湛技艺的折觥、爱国将领辛弃疾唯一传世真迹《去国帖》、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临王羲之《兰亭序》真迹……

“汉字中国”展览现场

站在新年的起点,盘点在过去一年引发了全国观展热潮的展览时,自然要将目光投向超140万人次观展、陪伴了观众121天的“汉字中国”特展之中。1月2日,“2023四川省文化发展十件大事”正式公布,“‘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成为全国现象级文博特展”入选。

一场展览,为何能成为人们跨越山海,奔赴一座城市的理由?一件文物,为何能让观众魂牵梦萦,排队数小时也要一睹真容?在“汉字中国”展览策展人魏敏的讲述中,能够窥到这场成都博物馆建馆以来规格最高、珍贵文物占比最高的文明史诗重磅大展,是如何诞生的。

“汉字中国”展览现场

“实际上,当接到要举办‘汉字中国’这样一个展览的任务时,我内心比较忐忑。”魏敏回忆道。在她看来,文字所蕴含的知识性是非常强的。“它对跟普通公众之间的距离感,是非常大的,甚至比此前举办过的服饰展,青铜文明这种主题的展览,与观众的鸿沟还要大。所以在策展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怎样让文字跟大家的距离更近。”

策展团队用“源远流长”四字构建讲述脉络,见字剖意,释读萃图成字之“源”、文以载道之“远”、福泽广布之“流”、文脉绵延之“长”。展览中,220件重磅文物精品汇聚,讲述汉字如何在方寸之间,承载了中华文明奔腾不息的汤汤之水,更浓缩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历史长卷。正因于此,展览自6月10日开幕以来,观众的观展热情呈燎原之势蓬勃燃起,并持续至展览闭幕。

“汉字中国”展览引发观展热潮

魏敏说,采用“源远流长”四个字来组建展览框架,其中既有文字学的色彩,但本身展览内容的解读,是在讲汉字和中华文明的关系。“展览中,解读了汉字对于中华文明赓续延绵的发展过程。所以汉字的发展史,也是中华文明的发展史。”而在展览中,除了跟文字相关的文献、书法作品之外,团队更聚合呈现了许多考古发现的内容。“通过解读这部分内容,我们也展现了现代考古学在构建中华文明发展脉络中的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汉字中国”展览呈现完之后,展览团队惊喜地发现,此次特展的接待量超140万人次,其中年轻观众占比高达80%。“我们意识到,其实文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它是我们正在使用的、还在持续发展的文化遗产,它跟公众的距离实际上是非常近的。”同时,魏敏更意识到,通过博物馆展览的传播工作,文化遗产和公众的距离也在越来越近。“越来越多的年轻公众,他们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喜欢中华的文化遗产,这对我们文博人来说,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激励。”

魏敏还表示,“汉字中国”的策展实践是一个非常好的蓝本,其在整个博物馆的展览体系里,都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以汉字中国的策展实践为蓝本,我们希望以后,能够聚合更多重要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推出反映四川文化历史的‘高光时刻’的重要展览,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和创新性转化。”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