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首富让16万员工每人一套房,自己却用200元的手机,为啥?

山东首富让16万员工每人一套房,自己却用200元的手机,为啥?

00:00
13:48

“乡巴佬,滚出去!”

1988年,刚接任滨州一棉厂长一职的张士平迎来了员工们的一份“大礼”,许多不堪入目的话都写在了标语上。

而一切都是因为其狠抓猛打的风格,以及他扛棉包的出身。

车间的员工见到他,就跟兔子见了狼似的,人送外号“活阎王”。

但没过多久,大家也都对他由“恨”变“爱”,因为他是一个真心诚意为员工解决问题的老板,也让大家伙的钱包变得鼓鼓囊囊的。

这个曾登上山东首富之榜的大富豪,单单财产就数百亿,他可以耗资数亿元盖楼,保证16万员工每人一套房。

然而,他到临终前却还用着200元的手机。

那么, 张士平是怎样一步步成为山东首富的?他又是怎样让员工们最终一个个心服口服的呢?

穷人家孩子的打工生涯

1946年,张士平在山东邹平的一个偏僻农村出生了。这里群山环绕,村民们也都一贫如洗,张士平的父母自然也不例外,是贫穷而地道的农村人。

只是,和其他村民不同的是,张士平的父母虽然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农民,他们却相信读书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所以,在别人家的孩子已经被迫辍学,在农田里忙忙碌碌的时候,张士平的父母却始终坚持强撑着儿子的读书之路。

将父母的良苦用心看在眼里,张士平也就更加对学习上心,他也想依靠知识的力量来改变贫穷的家庭,希望将来劳累的父母也可以跟着他享福。

可惜的是,张士平所处的那个时代也并不允许他安心读书,在初中毕业以后,他也就失去了再去读书的机会,最后只能回到家里,和父母一起种地。

虽然这个结局不是张士平一家想要的,也因此受到了不少邻居的冷嘲热讽,但张士平一家反而觉得读过书总是会有更高的眼界,也会有更多的出路。

1964年,一个大好的机会就摆在了张士平的面前。初中毕业的张士平成功地被第五油棉厂录取,他成为了一名正式工人。

这家工厂位于邹平县城,属于当地政府重点扶持的工厂。而这也是因为这个地区的环境使然,当地所种植的棉花尤其多。

虽然这份工作让普通农民很是羡慕,但是实际上也是特别重的体力活。

张士平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是背棉花,那些棉花都被装进了袋子里,而每个袋子的重量至少有一百斤。

每天日复一日的工作十分辛苦,但对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特别珍惜的张士平却从来没有抱怨过。

他的勤快能干也被工友们看在眼里,更被领导赏识。大家都觉得这个话不多,眼里有活,也很拼命的年轻人将来必有一番作为。

于是,在这个厂子里兢兢业业奋战十多年以后,年仅35岁的张士平就在众人的推荐下破格成为厂长。

虽然如此年轻就荣升为厂长,但张士平却始终如同以往一样勤勤恳恳,也没有觉得自己和别的员工有什么不一样。

这时候的他也终于实现了让父母跟着自己过好日子的愿望,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可以稍微休息休息,让作为儿子的张士平好好孝敬孝敬了。

当然,此时的张士平也早就成了家,和妻子琴瑟和谐,家庭幸福又美满。

当初的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为厂长,他的打工生涯也有了质的飞跃,外人也以为这就是他的巅峰时刻了。

殊不知,这才仅仅是张士平的一个新起点而已。

一步步打造商业帝国的“厂长”

从一名底层员工升为厂长,张士平直接省掉了一点点去考察的过程,针对厂子里的问题与发展,他自己随随便便就可以写上好几页纸。

“车间里一片玻璃都没有,工人们直接就地解决大小便问题,卫生问题就是第一个要解决的。”

张士平深切地了解到,唯有将这个问题抓起来,才能整顿士气,才能提高效益。

此外,为了提高每个人的工作效率,他将工资制度直接给改了。

只要勤干苦干,那在工资上就一定会有一个让人满意的回馈。

但如果消极怠工,迟到早退乱象丛生,那就必须逮住一个就使劲“开刀”,毕竟不罚钱就不知道肉疼,不肉疼就不知道努力做工。

虽然严苛了点,但是厂子里的效益却是突飞猛进,而每个员工手里的钱包也都“膨胀”起来。

即便起初心生不满的员工,这时候也都噤了声,开始死心塌地地跟着厂长拼命向前冲。

很快,棉花就跟不上厂子里的运作了,这就导致不少设备闲置。

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起全部的设备,张士平就根据季节主攻不同的产品。除了棉花以外,还加上了其他粮食品种等等。

这样厂子里的设备不会闲着,每个人也都时时刻刻有事儿做,那么工资也就会蹭蹭上升。

纪律抓起来了,效益也上来了,刚开始获得“活阎王”之称的张士平,也变成了大家伙的“救世主”。

1984年,在张士平的带领之下,厂子的利润就达到了400万,而员工们也因此都分到了更多的钱。

也是在个时候,张士平成立了魏桥创业集团,大家伙跟着张厂长有肉吃,自然也就士气高涨,效率杠杠的,效益高高的。

只是,这样的繁盛并没有持续太久,即便是能力卓群的张士平,也难逃大环境的恶劣,在经济萧条的影响下,棉花行业整个就进入了颓败之地。

就连张士平亲自带着骨干员工们四处推销,也都无一例外吃了闭门羹。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以后,张士平回到了厂子,他将大家都召集到了一起,率先拿出三万块钱,郑重地跟大家说:既然棉花卖不出去,那我们就自己建毛巾厂用。

厂长的一番话让大家都惊呆了,但都是长久以来跟着张厂长干活的“死忠粉”,当即就不约而同地回家取钱去了。

“所有的青年都拿出了自己的‘老婆本’。”张士平后来回忆的时候还是无比激动。

看着大家对他如此信赖,他明白只有破釜沉舟,大干一场,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就这样,张士平拿着全体员工凑出来的89万,当即采购了五十多台毛巾机。

很快,爆款商品毛巾就大量地被生产出来,而销量瞬间就向上冲,也让纺织厂的利润快速上升。

在张士平一贯高明的领导与严格的管理之下,纺织厂的利润很快就秒杀了其他的国营纺织厂。

而厂子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从当初的五十多台,到后来的成千上万台。

1998年,张士平动了收购国企滨州一棉的心思。

但是这个初中学历的“暴发户”可是一点也不受待见,当即被滨州一棉的员工扯着条幅大骂。

此时的滨州一棉也就是在苟延残喘而已,员工们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发工资了。

张士平可不愿意惯着这群人,当即沿用了他在魏桥的做派,该治的治,该罚的罚,该请走的也就全部都请走了。

仅仅一年的时间,滨州一棉的利润就增长了数十倍。此时,员工们再也不敢骂张厂长是“乡巴佬”了,而是直接奉为神明。

1999年,张士平嫌厂子动辄停电,影响生产与效益,直接就花了数千万元,自己建立了一个电厂。

之后,他又看中了电解铝,在魏桥集团下建立了宏桥铝业子公司。没几年的时间,这家子公司就成功实现了上市。

2012年,身家达到290亿元的张士平直接登顶山东富豪榜首。

当然,这些虚名对于他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从他做了厂长的那一刻起,一直到最后,他始终都没有放弃过初心。

坚守初心的首富

张士平曾经说过,自己办企业的目的有这么两个,其一,让大家有工作,解决就业问题。其二,创造效益,按时给国家缴税。

事实证明,他也的确是一直这么践行的。

农民出身的张士平可是为农民工的就业提供了强大的保障,狠抓效益的他让农民工的工资变得越来越多,甚至有一年他还连续十多次给大家伙涨薪。

对于这群一门心思干活的人,张士平自然也不会亏待他们,他自己建小区,做配套,最后以比成本价还要低的价格卖给这些员工。

所以,他可以自豪地说:我保证了16万员工每个人都有一套房子。

有人说,他如果直接进军房地产,那么必然会更加富得流油。但他也坚决表示不会去做房产,大概也是对这种泡沫太多的产业不甚感兴趣。

一直以来,他没有忘记过齐鲁大地的人民,优先考虑为他们解决生存与就业问题。

即便国外更为低价的劳动力更利于控制成本,他也没有放弃齐鲁人民,因为他的初衷就是为这群人解决就业问题。

与此同时,他也是出了名的“缴税大户”。仅在一年的时间里,他的缴税总额就达到了60多亿元。

所以,他可以每年都无比自豪地说:我又缴了几十个亿的税。

即便创造了无数的财富,他也始终保持着低调内敛的做派,公司里他是第一个来的,等待高层们都到位了,他就会开启一天的晨会。

不管在哪里,他的身后也从来不会出现一大串的人,他认为那都是没必要的排场,是影响工作效率的行为。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手机仅仅200元,他拥有几百亿的身家,也给16万的员工建了房子,但是他对自己却始终勤俭节约,杜绝任何的浪费。

而这个手机也让他可以随时接收到每一个员工的提议,只要是利于厂子效益提高的建议,他都会虚心听从指教。

他自己也曾调侃,就算自己死去,他的骨灰盒也不会多拿厂子里的一个螺丝钉。如此严谨的作风,才会杜绝了一切不良行为的可能性,也就会让大家团结协作,共同为厂子的利益发力。

他甚至还笑谈自己要干到八十岁,人老心不老,活着一天,就要出一点力,发一点光。

结语

2019年,73岁的张士平在医院的病床上走完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这个堪称传奇的老厂长,一辈子都在兢兢业业,奋斗不止。他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点地筑建起了商业帝国,也让每一个添砖砌瓦的员工都享受到绝佳的福利。

同时,他用自己奋斗不息、砥砺前行的一生,为每一个企业家都做起了最佳表率,也让无数年轻人深受启发,唯有奋斗,才会拥有灿烂的明天。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