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嵩阳书院”为核心,打造“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

以“嵩阳书院”为核心,打造“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

00:00
28:07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教育,就是以传授经史子集为主要内容,以诵经读传为主要方式,以弘扬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为目的的现代教学过程,包括各种类型各阶层的国学教育。

郑州打造“国学教育实践之地”的总体定位是立足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嵩阳书院为核心和龙头,依托高水平师资队伍,突出特色和优势,凝练教学内容,以国学进校园、企业、景区、街区、社区、家庭“六进”和“六起来”为主要路径,营造深厚氛围,精心打造“点、线、面”相结合的全国性“国学教育实践之地”。

打造“国学教育实践之地”的必要性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国学热”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打造“国学教育实践之地”是文化强市的必需之举。

打造“国学教育实践之地”是提升区域文化形象,增强城市凝聚力的必然要求

城市汇集了时代文明的精华,城市建设需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城市文化不仅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造能力,更是塑造、展示与传播形象的重要载体。打造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向全体居民普及国学知识,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可以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形成向上向善向美的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区域文化形象。通过国学教育,可以发掘城市历史文化的精髓,增加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城市的凝聚力。

打造“国学教育实践之地”是促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打造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大力开展国学教育,能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推动文化产业社会效益的实现。郑州作为文化资源富集地区,把厚重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好、利用好,转化为产业优势,是区域文化和经济繁荣的重要途径。通过国学教育和实践,实现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能推动商业发展,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打造“国学教育实践之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全民素质的必然要求

国学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鼓励全国广大师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来,把握中华文化的根脉,并达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的目标。从国学出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逐步引导郑州及全省各级各类学生养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人格,拥有忠诚奉献和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使郑州成为河南乃至全国开展国学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光辉典范。

打造“国学教育实践之地”是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产业提供丰富的内容资源和创意支持,打造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郑州和中原力量。

郑州打造“国学教育实践之地”的优势与可行性

郑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教育优势独特。

郑州作为中华文化发祥地核心区的文化优势

郑州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故里,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距今10万年前的织机洞遗址,3~5万年前的老奶奶庙遗址,1万年的李家沟遗址,八九千年前的裴李岗遗址,4500~6800年前的大河村遗址,5300多年前的双槐树遗址,4000多年前的王城岗遗址,3600年前的商城遗址,影响都很大,在人类史、文化史和文明史上都有重要价值。进入文明时代后,郑州曾五次为都,夏、商、管、郑、韩曾建都于此。

马健/图

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灿烂的文明,郑州拥有可移动文物147365处,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86项。市区有商城遗址、二七纪念塔、文庙、列子祠、列子故里、惠济桥、纪公庙、大河村遗址、“中原第一城”西山古城遗址等。登封市有禹都王城岗遗址、“中国第一塔”嵩岳寺塔、“中国第一天文台”观星台,还有禅宗祖庭少林寺、法王寺、会善寺、中岳庙和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嵩阳书院。

马健/图

荥阳市有织机洞、老奶奶庙、青台、点军台、秦王寨、古鸿沟、汉霸二王城等遗址和虎牢关、飞龙顶、孤柏渡、洞林寺、千尺塔等。巩义市有闻名中外的河洛古国、北宋皇陵、杜甫故里、北魏石窟、包公墓、康百万庄园、慈云寺及河洛汇流处的大王庙等。新郑有裴李岗遗址、黄帝故里、始祖山、郑韩故城等。新密有古城寨遗址、新砦遗址、打虎亭汉墓、县衙、超化寺等。中牟有官渡古战场、潘安故里、寿圣寺双塔等。

嵩阳书院作为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独特历史地位

马健/图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民间最高学府,“三教合流”的典范,“理学”的重要发祥地,在教育史、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区位交通优势

马健/图

郑州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相比,拥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独特区位交通优势,对周边地区的集聚和辐射效应不断增强,可以吸引更多海内外研学者感悟中原文化,读懂早期中国。

郑州具有众多的学生群体和生源全国第一的教育优势

郑州有3750多所学校,430多万学生,其中高校70余所,在校生约170万人,具有生源全国第一的教育优势。

郑州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校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义务教育阶段

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绝大多数学校国学教育动力不足。不少校长、老师缺乏实施国学教育的积极性,家长和学生往往也将注意力集中于提高智力和学习成绩。

国学教育内容碎片化。多数学校的国学教育内容呈碎片化,缺乏整合,且教学形式单一,时间无保障。

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学校的国学教师由语文老师兼任,严重缺乏合格的专业教师。

2.高校国学教育

高水平师资严重不足。由于国学未列入教育部专业目录,国学教师多为相近专业转行,流动性大,也缺乏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知识水平提升慢,极大地影响国学教育质量。

高质量生源数量不足,影响国学教育效果。由于国学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义务教育阶段的国学教育匮乏,很少有学生能在进入高校前接受正规的国学教育,高校在招收国学专业学生时往往遭遇尴尬的处境,大多数招录进来的学生缺乏国学功底,难以短时间内适应国学学习,而且很大一部分学生是调剂来的,对国学原本就不了解,专业思想不稳定。

学位授予导致学生学习、就业困惑。虽然不少高校陆续成立了国学研究院或国学院,但因国家并未设置本科国学学位,各高校面临教学体系混乱、学生就业困难的窘境。

社会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功利化、形式化

许多人学习国学只是为了装点门面,或者获得功利性回报,一些培训机构热衷于作秀和仿古,国学教育的效果欠佳。

2.合格师资匮乏,教学内容碎片化

面对大众,需要大量既有国学功底,又能深入浅出地传授,同时又有情怀、有担当的师资。民间的合格师资严重缺乏,可谓鱼龙混杂。

3.教学模式单一

很多机构开展的国学活动仅限于诗词吟诵、汉服表演、祭拜庆典等,活动间的关联性不强,容易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学习者的积极性与学习效果。

4.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不充分,国学教育资源整合度不高

郑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国学资源极为丰富,但是众多资源未被充分利用,更未深挖文化精髓,导致国学教育内容同质化,未能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没有实现良好的互动效应。

管理体制不顺

社会国学教育与学校国学教育相互割裂,缺乏联系,社会国学教育的学业成绩很难得到体制内学校的认可,也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严重影响社会国学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效果。

打造“国学教育实践之地”的路径与支撑

总体思路是:彰显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嵩阳书院”的核心和龙头地位,突出特色和优势,以国学进校园、企业、景区、街区、社区、家庭“六进”和“六起来”为主要路径,着力打造“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

突出“嵩阳书院”的核心和龙头地位

1.成立国学研究和教育普及的组织领导机构,搭建国家级平台

建议成立中原国学文化研究院或者国学文化研究会,汇聚人才,设立专家工作室,招收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充分挖掘郑州及中原国学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内涵。定期开展国际国学论坛,提升嵩阳书院影响力,为国学教育注入活力,将“嵩阳书院”打造成郑州、河南乃至全国的国学教育实践中心。

2.利用嵩阳书院及其分院,扩大教学规模

李新华/图

建议统一调整和规划郑州国学教育布局,在嵩阳书院建设国学教育平台,进一步完善相关教育配套设施,将登封市打造成“嵩阳书院国学教育总校”。在郑州市及其他相关县区设嵩阳书院分院,扩大教学规模,建设以嵩阳书院为龙头和核心的国学教育实践体系。

3.加快郑州大学嵩阳书院建设,使之与原嵩阳书院两位一体,相辅相成,提升教学和管理能力

加大对郑州大学嵩阳书院的支持力度,打造高水准的集教学、科研、传播、交流、文创、旅游、决策咨询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书院,推进国学相关学科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和管理能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工作,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4.依托嵩阳书院和郑大嵩阳书院,建设中原国学教育总部

在嵩阳书院和郑州大学嵩阳书院的基础上,建设中原乃至全国国学教育总部,吸引企业投资合作,吸纳高层次人才,打造优秀的国学教育团队。开展国学教育培训,制定教学标准,突出游学会讲特色,对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颁发结业证书。

5.整合全省及周边省书院资源,组建中原书院联盟

河南省作为中原文化中心,省内各地市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郑州市的国学教育离不开与省内各地市的联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官民书院6000家以上,其中河南省就有近千家,书院资源丰富,但松散且缺乏组织。

李新华/图

以嵩阳书院为核心和龙头,整合全省及周边省书院资源,组建中原书院联盟,建设具有中原特色的国学教育实践基地体系。

6.各级各类学校联动,推行沉浸式教育

嵩阳书院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研学必经之地,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游学会讲活动,与各级学校联动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传承书院精神。如举行开笔礼、拜师礼、成人礼、婚礼、祭孔礼、敬老礼、宴礼等。针对各阶段学生展示和学习不同的礼仪,推动现代文明礼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还要开展琴棋书画、武术、中医等领域的沉浸式学习实践活动。

7.举办嵩阳国学知识大赛,传承弘扬国学经典

广泛开展与国学相关的各类竞赛活动,形成省、市、校、县区、部门单位等多级嵩阳国学知识大赛,给予优胜者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如升学、评优、评先、晋职、入户等,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广大市民和学生参与。

“国学教育实践之地”的实现路径

1.国学进校园,让国学学习“热起来”

创设国学课,使学生认识国学;举办经典诵读大赛、国学知识竞赛、礼乐展演、汉服节等活动,让学生爱上国学;设置国学社、国学园地、国学角,引导学生领悟国学。

2.国学进企业,让国学教育“动起来”

举办企业国学文化沙龙、国学培训班等教育活动,对职工进行文化熏陶,打造“晨诵经典,暮省吾身”的良好风气,从而塑造企业精神,丰富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

3.国学进景区,让国学体验“火起来”

利用3D全息投影、VR、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打造沉浸式精品国学体验项目;建设国学文化长廊、国学文化雕塑、国学文化景观;打造高质量国学文化演出,使游客尽享国学体验“大餐”。

4.国学进街区,让国学文化“亮起来”

新建一批富有国学文化底蕴的城市雕塑、文化景观;设置街道两侧国学文化展板;配备扫码语音讲解,供居民休憩时学习。今后,郑州市在道路、桥梁、建筑物、市民公园、广场等命名时,要尽可能使用历史人名、地名或事件名称,以传承历史文化。在与历史名人或事件有关的街道上,要建设相关雕塑与文化墙等。

马健/图

如列子大街、列里路可塑列子像或展示《列子》中的寓言故事;洛河路可塑洛神像,建筑物墙上可展示《洛神赋》;嵩山路上可塑嵩山名人像、景观群,华山路可塑华山道士陈抟及相关景观等,贾鲁河边塑贾鲁像,金水河畔塑子产像并展示相关故事,长江路、黄河路、淮河路、漳河路、伊河路等可展示历代水利名人雕像,商城路、商都路、商鼎路可展示商朝名人、故事和钟鼎。街心花园可塑中原地区代表性文物。

5.国学进社区,让国学行动“潮起来”

通过文化墙、宣传栏等表现方式,彰显社区国学风貌;设置社区国学馆,组建国学志愿服务队,与学校国学实践相结合,开展国学课堂、国学演出,营造社区学习国学新风尚。

6.国学进家庭,让国学精神“润起来”

通过家校联动、家企联动、家社联动,使国学文化家喻户晓,国学精神深入人心;以街道、社区为单位,举办“诗书传家”文明家庭主题活动,打造书香家庭,涵养优良家风。

打造“国学教育实践之地”的五大支撑工程

1.书院群落建设利用工程

马健/图

以书院联盟为抓手,建设书院群落国学教育实践体系。加强对登封嵩阳书院的保护和研究利用,推出以书院为主题的研学、研修、旅游、教育产品;加快推进郑州大学嵩阳书院建设,充分利用嵩阳书院、列子书院、明道书院、致良知东方书院、先锋国学院、本源社区书院等场所,同时依托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庙及大中小学等单位,近中期在全市建设100处国学教育实践基地,远期500处以上,最终达到1000处左右,保障国学教育的空间,营造国学教育实践之浓厚氛围。

2.国学教育标准系统创研工程

围绕教育强国理念,了解学生所需、学校所需、社会所需,设置一整套系统的针对性强的国学教育精品课程,出版系列适合各级各类学生和社会需要的国学教材,对全市乃至全省大中小学的国学教育实施有效指导、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举办嵩阳国学大讲堂;开展嵩阳国学研修班、嵩阳“书香游院会”,做好研学研修实践;打造掌上国学APP,设置线上国学课程,内设国学小游戏及国学知识问答,增加趣味性。

3.国学文化城乡展示工程

将国学教育与城市日常相融合,使国学教育成为城市故事和城市文化、城市美学的组成部分。开展国学城乡文化建设,通过特色雕塑、墙体彩绘、文化景观等方式,创建国学街道、国学社区、国学村;发挥交通枢纽优势,在交通站点投放国学广告;在高铁站、地铁站举办小型专题国学文化展;设置地铁、公交国学专车,并进行国学知识视频展播。

戏剧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豫剧,是黄河水滋养出来的,是河洛郎吼叫出来的,是河南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原人民精神生活的“命根子”。在坚定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省建设、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和中原文化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其唱响黄河故事和中原故事的巨大而独特的作用。

李新华/图

目前,国内城市西安、广州、成都、武汉、杭州等地均有以本地戏曲艺术为核心并与现代都市生活相结合的特色文化展示空间。作为省会,郑州市有义务更有实力将豫剧作为一张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加以打造,肩负起弘扬中原特色文化的历史使命。

一是打造具有中原地域戏剧特色的郑州文化地标,例如:常香玉大师雕像、墙体戏剧彩绘、古戏台等文化景观。二是打造具有郑州城市记忆的戏剧艺术长廊,挖掘整理出郑州六市一县老一辈艺术家与经典戏剧作品的珍贵资料,建设戏剧博物馆加以陈列展览,并长期对公众开放。三是打造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演、研、宣一体全方位联合机制。联合中国戏剧家协会,将河南之外的京剧、黄梅戏、吕剧、蒲剧、昆曲、越剧、粤剧、秦腔、婺剧等多剧种齐聚郑州,通过引进更多精品演出和赛事,开展多剧种深入交流学习,每年52周,周周有大戏、天天有比赛,将“黄河戏剧周”,将郑州打造成戏剧展演、培训、教育的基地。

马健/图

街舞被誉为“新国学”,随着街舞舞种之一的霹雳舞进入2024年巴黎奥运会,街舞从街头文化走上了奥运舞台。为深入推进“体育强国”,丰富“城市体育品牌”,促进街舞潮流运动项目普及发展,助力郑州街舞之都建设,依托郑州第二面粉厂、芳腾国际街舞研修院和紫荆山公园设立国际街舞总部,形成具有深厚市场潜力的“街舞+”产业链条,成为以街舞为载体的新兴文化产业,打造立体、多维的郑州街舞国际大都会。

4.国学旅游体验提升工程

在登封或荥阳建造全仿古式建筑的国学小镇;邀请专业团队打造精品文旅产品和文旅项目,确保项目的故事性、游戏性、艺术感、体验感;推出面向不同群体、不同渠道的优质国学文创产品;设计郑州国学教育系列专属动漫形象;设置各类智能旅游服务机器人,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

重构文化艺术品产业链,创建天工考古国家重点实验室。文化艺术品凝聚着国学的DNA,国学附着在文化艺术品上。随着中国文物、文化艺术品市场的迅速发展和兴起,为加快推进考古、收藏成果转化,依托黄河国家博物馆和博雅文化产业园设立天工考古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实验室实现文物、文化艺术品鉴定、修复等技术快速提升和发展,并形成高标准、高质量的文化艺术产业链,建立文化艺术品和文物的全球技术中心。依托黄河国家博物馆设置室内研究和小型文化艺术品展览中心,举办“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国际论坛”。同时,将全市、全省及省外相关资源整合起来,形成若干条国学研学实践专线,并制作国学研学游地图册。

5.国学教育的政策支撑工程

组建国学教育专班;出台促进国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突出奖励措施;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强化资金、用地和人才保障。

总之,建设国学教育实践之地,要依托高水平人才队伍和高质量系列教材,先打造足够的“点”,在此基础上“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规模效应,再借助以强有力的品牌战略,营造深厚的国学教育氛围,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