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制造业又给了全球一个巨大震撼。
根据环球时报消息,12月28日,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称,2023年,中国将首次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汽车出口量将力压日本成为世界第一。这也是日本自2016年以来首次失去“汽车出口全球第一”的宝座。
日本方面称,今年前11个月,日本汽车出口量为399万辆,中国则为441.2万辆,双方的差距为42.2万辆。虽然最后一个月的数据仍未出炉,但用一个月追赶至少40万辆的差距显然不现实。所以,“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这个结果,已经毫无悬念。
而这带给西方乃至全世界的震撼是极为巨大的。一方面,按照不少西方经济学家的理论,汽车工业是制造业的象征性产业——美国靠其成为全球头号工业强国,德国和日本靠其在二战后快速复苏。所以,西方国家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中国在这一领域成为世界强国。另一方面,近些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这种速度让西方目瞪口呆,完全颠覆了他们的想象。
汽车制造业具有产业关联度大、资金积累能力强、带动就业人口多等众多特点,其涉及的产业链极为广泛。无论是横向的能源、钢铁、金属制造、化工材料、电气机械等,还是纵向的金融服务、批发零售、运输服务等,都是会被汽车制造业发展所带动的上下游产业。
所以直到今天,汽车产业仍然被认为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被美国、欧洲、日本等视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日本,其行业产值一度占到日本工业总产值的40%,提供了日本总就业人口8.3%的就业岗位;在欧盟,汽车工业产值占到整体GDP的4%-7%,创造了11.6%的就业岗位,而且对欧盟经济具有显著的指数效应。
正因为如此,中国汽车产业崛起让美国、欧洲、日本等都如临大敌。欧盟已经对中国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美国则考虑在已经征收25%关税的基础上,对中国电动汽车再加征更加高额的关税。这一切,都是为了打断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势头。
但他们的行动注定只能是无用功。
纵观中国汽车产业的历史,中国汽车的出口增速不仅是西方闻所未闻的,甚至是我们自己不敢想象的。
让汽车出口数量从1辆达到100万辆,我们用了55年;但从100万辆到400万辆,我们只用了4年,每年跨越了一个台阶。甚至在2002年,中国的全年汽车出口数量才仅有2万辆,但仅仅21年过去,到了2023年,中国就成为了全球出口汽车最多的国家。这样的发展速度,堪称人类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而能获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我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换道超车”。经过数年发展,在电动汽车领域,我们已经有了全球领先的技术,还有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价格优势。这背后,是中国相比其他国家更加出色的产业化优势,是我们在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体系等方面打造出的独特核心能力,以及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这不仅让中国汽车冲入了因为欧洲制裁而出现市场缺口的俄罗斯,也让中国冲入了日系车的传统市场东南亚,甚至是传统汽车豪强云集之地的欧洲。从英国到比利时,从沙特到澳大利亚,中国电动车正在成为市场的新宠。这绝对不是简单的加征关税或反补贴调查就能阻止的。
当然,展望未来,中国汽车出口总量虽然成了世界第一,但我们的汽车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技术方面,我们还需要面对芯片、核心零部件、新材料等“卡脖子”问题;软实力方面,中国汽车在海外则还有着“低质、抄袭”等固有认知。这都需要我们未来在技术创新、品牌经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更多下功夫,才能让中国汽车工业继续做大、做强。
以上是第一军情为您报道的,感谢收看
印度人善长讲欧美爱听的故事,雇佣印度人开拓市场。
是在车子里,可能也比不上人家一台车子的利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