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四·九”暴动旧址纪念馆 | 杜聿德:深潜国民革命军教导团秘密发展党员
杜聿德,出生于陕西米脂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曾在北京给光绪皇帝当教师,后参加同盟会,成为同盟会的早期会员。胞兄杜聿明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追随蒋介石,当上了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但是杜聿德却从学生时代起,就走上了一条和胞兄完全相反的,为劳苦大众求解放、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深受家庭熏陶的杜聿德,早年就读于米脂县桃镇高等小学,高小毕业之后考入榆林中学。 当时,共产党员魏野畴等人在榆林中学建立了中共榆林中学党支部、共青团榆林中学团支部,提倡科学民主,开展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求学于此的杜聿德接触到许多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从而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1927年春,经郭洪涛介绍,杜聿德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
1927年夏,郭洪涛、杜聿德等人回到米脂,组织和发动当地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同年,国民党反动派大搞反共反人民的“清党”运动,党组织大部分被破坏。陕西军阀井岳秀也在陕北各地进行“清党”,杜聿德等人遭到通缉。因此,杜聿德被迫离开陕北前往苏州。在苏州期间,胞兄杜聿明介绍他到国民党第21师军训队学习军事。后来,因与哥哥政见不合,杜聿德再次离开。
1928年初,杜聿德追随老师魏野畴来到安徽西北部的太和县。当时,倾向于共产党的杨虎城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十军驻扎在此。魏野畴、杜聿德帮助杨虎城整训部队,成立士兵委员会,组织宣传队、民运工作队,并建立了中共军事委员会,魏野畴担任军委书记,杜聿德担任军委委员。1928年2月9日,中共临时皖北特委成立。为了培养革命人才,杜聿德等人挑选了一批进步军官担任教官并支持杨虎城创办军事政治学校。
为了壮大革命力量,中共皖北特委委派杜聿德利用老乡关系打入驻扎阜阳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高桂滋部,做争取这支部队的工作。杜聿德到达后,被任命为该军教导二团三营副营长。他深深懂得单枪匹马难成大事,抓紧进行了部队中党组织的建设,带领共产党员军官趁机在阜阳周边的老集、王官集和行流集等地招收新兵。随后,经过杜聿德等人的努力,教导二团各连都建立了共产党组织,同时,抓紧对新兵进行军政训练。
1928年3月下旬,皖北特委在阜阳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共八七会议精神,会议决定举行皖北工农兵大起义。会后,杜聿德向教导二团的中共党员传达了会议的指示,积极准备起义。4月7日晚,皖北特委再次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成立皖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负责指挥起义行动。杜聿德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军委委员,率领教导团起义部队攻城。4月8日,特委得知起义计划已泄露,决定提前发动起义。
4月9日凌晨,驻守在阜阳城东门的士兵在滂沱大雨中按计划点燃棉絮,起义爆发。杜聿德率领教导二团官兵在城外三里湾发起进攻,打伤反动团长高建白,击毙敌军30多人。由于天黑雨大,城内外的各支起义力量未能及时到达指定地点会合,以致攻打阜阳城的计划未能实现。杜聿德和魏野畴为摆脱被动局面,决定分两路向阜阳周边农村进行突围。
当天上午,杜聿德率领的起义部队到达王官集,与行流农民赤卫队会师,召开了两万多人参加的皖北工农兵起义大会。大会公布了《临时土地法》,成立皖北苏维埃政府、皖北工农红军,昌绍先任皖北工农红军总指挥,杜聿德任副总指挥。会后,在皖北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起义军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分配粮食和财物给贫苦农民,点燃了皖北工农革命的烈火。
正当起义军轰轰烈烈地开展土地革命时,国民党主力部队联合地方反动武装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进行了大规模“围剿”。红军和赤卫大队在昌绍先、杜聿德同志的指挥下,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最后因敌众我寡,弹尽援绝,阵地被敌军突破。为了保存革命火种,昌绍先命令本地革命力量就地疏散,外地人员由杜聿德率领进行突围。杜聿德在掩护红军主力撤退时,不幸负伤被俘。
1928年4月13日,杜聿德同志在阜阳城英勇就义,时年22岁。
编辑:小果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