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灾羽绒服被卖?别再传播赈灾谣言

赈灾羽绒服被卖?别再传播赈灾谣言

00:00
05:53

  援助甘肃震区的羽绒服,被人在二手交易平台倒卖?近日,有用户在闲鱼发布某知名品牌羽绒服转卖信息,并描述称“援助甘肃震区鹅,看视频就知道货不一般”。部分自媒体随即跟风炒作,引发公众对捐赠羽绒服去向的关切。媒体从甘肃积石山县徐扈家乡政府获悉,上述捐赠的羽绒服已于26日凌晨到达该乡,正按花名册开始向受灾群众进行发放,发完后会在村委会张贴公示。闲鱼也回应称,系用户为蹭热点引流售卖羽绒服编造信息,属于恶意营销引流。平台已第一时间下架商品,并对账号永久封禁处理。  




  近期关于赈灾的谣言还有不少。12月25日,网传韩红基金会被红十字会点名批评,勒令撤离并将收到的六千余万善款转交红十字会账户。对此韩红基金会发布“关于澄清甘肃、青海地震应急支援活动中有关违法和不实信息的严正声明”,声明称:在本次应急支援活动中,从未有任何单位或个人提出“让韩红基金会撤离”或者“让基金会转交善款”的要求,以上信息均系谣言。




  12月23日,网传一份甘肃省红十字会赈灾费用截图引发关注。其中,一个暖手炉500元,12平米棉帐篷2200元,棉衣棉被均为100元,价格都是整数,最后还收取管理费160多万元引发质疑。24日,甘肃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解释,没发布过任何采购物资清单,网传赈灾费用截图是嫁接过来,所有资金去向会在官网公示,有清晰去向,采购走正规流程;所有款项哪怕一分钱都要全部用于灾区,欢迎广大网友监督。 




  关注赈灾物资的去向,监督红十字会、监督各种公益组织的公共行为是否合法合规,是合理诉求,但编造谣言就完全是另一回事。别人在辛苦赈灾,有人在恶意说谎,这已经不仅是应该被平台封号的性质了,这类行为严重影响着灾后重建秩序,也冲击了人们对公益慈善事业的信任。是不是已经涉嫌触犯治安处罚法了?如果是,该罚款罚款,该拘留拘留。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关键是谣言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辟谣常常是追不上的。这也人类的基因本能有关,就是对坏消息的敏感性。但我们不能只受本能趋使,除了本能,还得有脑子。在社交媒体时代,学会辨别信息是需要学习的,以前讲媒介素养,大多是说从业者,现在人人是受众人人也是媒体的环境下,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提升媒介素养也就成了必修课。学不会辨别真伪,至少不要一看到耸人听闻的消息,就立刻做“二传手”。




  前段时间看到某社交媒体的算法师的访谈,他谈到平台的基础算法是如何一步步地诱导用户发贴,如何制造冲突,如何增长粘性,如何激活用户的情绪值。举两个最简单的方法,对新用户的做法是给支持,让人一发言就受到一定关注,但是过一段时间就会刻意收回这种支持,用户会觉得,咦,现在怎么没什么人看了?是我发的内容不吸引人了吗?于是想方设法再继续发,不仅发还要发那些能吸引流量的内容。同时,还会让新用户刷到一些大V,这些V们也是普通人出来的,让用户觉得,他们可以我也可以。如果一个用户慢慢粉丝数增长了,算法又会刻意打压,让他产生焦虑,继而不断创作更新。算法,对人行为的引导和异化,就是这么明明白白。基于此,平台的封禁行为不仅是他们的职责,如果从更深次的角度去反省的话,则应该是基础算法的底层逻辑。




  当然,话分两头。有人可能觉得,这一品牌的羽绒服太高端了,一旦贵,就容易产生联想。这种担忧当然不是没道理,赈灾救援物资发放的乱象,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呢,对于实际使用价值来说,品牌溢价并不重要。而对捐赠企业来说,利用手头可以调动的资源,第一时间捐赠灾区,也是最便捷的。只要这批羽绒服通过专业慈善机构分配,最终发放到灾民手里,就没有什么不合理的。


  上海慈善基金会物资中心负责人表示,加拿大鹅2001件羽绒服已经全部送抵甘肃,“清点过数量都是没问题的”。不管企业捐什么,只要确保捐赠物发放的公正与透明,禁得起围观,将物资优先分配给受灾最严重村镇的老弱妇孺,对物资发放进行全程拍摄跟踪等,这些都是能化解担忧的办法。以现在的信息监管和跟踪能力,做好监督,做好公开,没有技术难度。




  战胜谣言的最好方法就是信息公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一起努力可以吗

    真相为什么不先出来呢?

  • 1500891zywj

    那为啥没人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