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的人不能停,拍电影不能停,就是这样

拍电影的人不能停,拍电影不能停,就是这样

00:00
20:56

编者注:

近日,经过6天34部短片16场展映,加上三场论坛及一期工作坊的多场活动,第5届「NOWNESS天才计划」“天才荣誉之夜”最终落下帷幕。在今年众多优秀创作者的竞逐中,荣誉名单揭晓——其中张曜元导演的《中场休息》获得最佳影片荣誉, 最佳导演荣誉则归属了 《另一面镜子里的梦中之梦》的导演朱云逸。

从11月的「NOWNESS天才计划」的5周年深圳巡展,到本次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活动,「导筒directube」受邀参与了全程,本文也将来带来一份独特的观察和体验。

本次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的第5届「NOWNESS天才计划」以“在世界现场 ON LIVE”为主题,在公共记忆反刍的第一年,通过接收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优秀短片,并有选择的将它们呈现,逐步介入了一场有关记忆与事件的讨论。

这种“介入”是一种关于边界的穿越,它以祈使的语态邀请每一个人,不要沉溺在只对自己感兴趣的利己主义者的孤独当中,而是一起到世界去,参与到这个世界的现场中去。

从11月初NOWNESS五周年的巡展让人印象深刻的《新影像 新浪潮》论坛,到本次整个关于“世界现场”这样一个场域的搭建,积极讨论与公共记忆相关的话题,可以让人看到NOWNESS的姿态和态度,加上这一次的活动都是在正举办「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宇宙电影”」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同一个空间中,也是颇具联动与呼应般地让观众看到了影像与艺术表达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剧情、实验、舞蹈、科技、动画等多种类型短片,创作者用完全不同的媒介、材料与形式探讨当下世界的议题,通过创作者之间、创作者与大众的交流与对话,完成对当下的生存境遇的思考,以及情感、想象力、诗性的审美再体验。

此次,第5届「NOWNESS天才计划」包含四大单元:「竞赛单元“在世界现场ON LIVE”」、「舞蹈影像策展单元“身影Move a Movie”」、「未来影像探索单元」,以及今年全新增设的特别策展单元「风景档案Landscape Image」。

其中竞赛单元被分为4个展映⽚单:「局部与想象」、「亲密提喻法」、「离岸的群岛」、「神明消失了」。从这样的分组方式可以看出,NOWNESS根据作品的类型、题材、创作者的艺术背景、以及主题意象物等进行了归类,所以每一组竞赛单元的片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更方便评委会和观众仔细品查作品之间的细微差距。

第一部分:

竞赛单元“在世界现场ON LIVE”

「局部与想象」单元的作品表现形式别出心裁,通过创作的吉光片羽,从而窥见不同的世界观与美学哲思。

视听形式以三维扫描技术呈现的作品《坐在我脸上》,通过韩国学生jade在法国求学遭遇的不平等经历,探讨法亚裔群体遭受的种族主义偏见、性别歧视和同性恋恐惧;画面始终以门内视角拍摄的《它们在门外》讲述导演在回家参加堂哥婚礼时的“遭遇”,这是一场关于神的婚礼和葬礼,导演通过极简的手法刻画了闽南地区的宗族与神明。

刘广隶《坐在我脸上》/李宗桦《它们在门外》海报

绘画与所陈列的空间并置——《历历如画》对14幅画作进行了田野调查,从而探索艺术,商品,和社会现实之间层层缠绕的交互作用,这是一场日常生活的展览,也是一场幽默的行为表演艺术。

导演用别具一格的表现手法呈现出中国各地区真实又带一丝荒诞的生存现实,两个画框,两种表现形式画作和现实有趣反差,形成对艺术体制、艺术市场、艺术家等多角度的深刻反思。本片此前也入围了圣丹斯、阿姆斯特丹、FIRST青年电影展等多个国内外电影节展,值得一提的是《历历如画》在「NOWNESS」现场的放映结束之后还获得了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陈东楠《历历如画》海报及剧照

用视觉影像展现的非视觉世界的纪录片《另一面镜子里的梦中之梦》讲述了盲人知觉中的“爱丽丝仙境”;实验风格的《间歇》则在公交车内完成了一场现代都市人的“异化仪式”;纪录影像《神禄》以细腻的质感展现了旧金山唐人街,人和机器、神灵之间的神秘关系。

朱云逸《另一面镜子里的梦中之梦》/雷蕾《间歇》/

何雨萌《神禄》海报

「亲密提喻法」是当下社交网络中关系解剖的修辞,无论是个体情爱的撕扯,还是群体意识的压抑,都不同程度地映射时代与个人的互动轨迹,入围的几部短片从不同类型诠释对“亲密”的理解。

科幻爱情《钉装巧合》是一则科幻爱情的现代寓言,通过照片和活动影像的互动,呈现出"日系摄影的清新浪漫",情节轻巧地叙说着社会网络中人与人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语言的爱》在真实的文本基础上讲述一对尝试开放式关系的男女,探索亲密关系与爱的边界,风格上带有偏洪尚秀+滨口龙介式的静观与大段独白,颇具巧思的台词下是暗流涌动的情绪;

崔书铭《窗台上的女孩》/马骜《语言的爱》海报

《自由永》在声音表现上有独到的想法,加上“寓言感”讲述与的处理,以丰富的意象讲述压抑、失语的困顿历史,某种程度上呼应着现实的讲述,让人想到那些沉默的公共时刻。其中大量的写意镜头,白雪茫茫中的红箱子、类似囚笼的教室、四面羽毛的逃遁之地……导演用影像写了一首离经叛道的诗;而《窗台上的女孩》则疯狂而具有生命力,深入人物内心,塑造了一个又飒又疯狂的“失恋女战士”,导演把失恋拍成一场战争,女主角何晴晴有着不被道德和规范所束缚的莽撞,也有敏感不被认同的脆弱,当失恋与生命危险并置,你才会走出你给自己设置的迷障。片中女演员的对角色多层次的演绎,令现场的女性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陈晓蒙《钉装巧合》/曹一诺《自由永》海报

「离岸的群岛」从的地理和地缘层面来看,是一群有着海外留学/创作背景的创作者,他们用异地经验弹奏“命运的和弦”,在故乡与异国中谱写强烈的个体情感乐章。《中场休息》讲述经济下滑的日本社会,底层中国劳工的现实困境,镜头冷静克制而不乏温情。

该片获得的2023「NOWNESS天才计划」最佳影片颁奖词这样写道——“《中场休息》是一个关于底层劳工的故事,它让我们聚焦一个近年来值得持续讨论的议题和环境。自觉的导演意识、对非职业演员的合理使用,以及一种对阶层互戗现状的关怀,都足以让它再次站到世界现场。”

张曜元《中场休息》海报及剧照

《从莲花山游向月亮》用残酷的笔法写捕鱼为生的胥家女孩上岸的过程,广州的湿热与现实的残酷交织,长满雀斑的瘦弱女孩在海洋馆成为美人鱼的一瞬间,是美的极致与幻灭;《知了》以孩童的视角重新回溯导演的记忆深处——关于那个夏天的秘密。大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鲜明对照,让知了来诉说情感的缝隙与生命的死亡;《夏日副本》是留守儿童的心灵梦境,水与火,村庄与城市,神明与死亡,导演在情节叙事的表面开启了一个文本与大众记忆沟通的内心副本;

李可心《从莲花山游向月亮》/

钟鸿鍦《知了》/潘越《夏日副本》海报

令人惊喜的是,三位女性导演从自身生命经验出发,在不同的地域载体上写作,拍出了完全不同于男性导演的细腻与观察。《从莲花山游向月亮》冷峻与惊鸿一瞥的美,带有导演的人文关怀;《知了》是从成年人的视角回溯过往记忆的再思考,影像质感上保留着那一份纯粹和温馨;《夏日副本》则更多呈现文化民俗的思索,带有着他者的反思意味,导演对非职业演员的调度把握以及通过人物挖掘心理空间的层次,也显现出年轻创作者的成熟。

《僵尸外公》用“恐怖类型”叙说代际亲情,用心灵幻像凸显情感真理。区别于现实主义的常规叙事,导演开启了一个解读情感的另类范本。

“因为我的外公有点腿脚不便,有一年我回家过年,正在玩打僵尸的游戏,回头看到外公迟缓的动作,觉得特别像僵尸,所以就拍了这个片子”这是导演现场阐述的创作动机,丧尸的元素结合亲情的鸿沟消融,风格会让现场观众眼前一亮。

钱柠《僵尸外公》海报

「神明消失了」,在那些或实质、或意象性出现的情节和隐喻中消失了,此单元在成长、成年、欲说还休的性别麻烦,与衰老、更生、器官和精神力量的交换之间,诞生了一场奇妙的对话和相互关照。

《大象的形状》将成长过程中的性压抑幻化成无处不在又无处可寻的大象;《无二》营造了赛博朋克式的东方武侠世界,探讨科技与个体情感之间的纠葛;《虎的局部》足够极简,展现“静止”在动画电影中所带来的真实力量,挑战对“运动与变化”所产生的装饰性和视觉舒适的过度沉迷;《蘭父》和《新年旧历》从导演的个体经验出发,抒写日常生活中流动的生命观。《蘭父》也不由自主地让人联系起荒木经惟拍的花系列。

桑宇轩《大象的形状》/草虫鸣《无二》海报

沈杰《虎的局部》/陈啟恒《蘭父》/秦海《新年旧历》海报

第二部分:

舞蹈影像策展单元

“身 影Move a Movie”

舞蹈影像策展单元“身 影Move a Movie”是舞蹈和影像的相遇,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表演艺术,身体是舞者们表达思考、想象、情绪的唯一手段和媒介,是舞者外化的精神体。它每分每秒都在进行的改变和衰退,让每一次舞动都密布着当下生命的轨迹,即时性让它一直与时空紧密相连。但舞者在舞蹈时所制造的现场,那个唯一空间,被影像“搅乱”了,也在被影像“重塑”,它们将以何种方式突破彼此的边界呢?本次舞蹈影像策展单元,将11部短片分为「肢体与空间」、「肢体与叙述」两大主题,舞蹈影像在记录肢体之外,也是空间语言、叙事语言的综合表现。

「肢体与空间」:《Return》《Anima Animae Animam 》《Team Spirit 》《Taxi! 》《Shells》《Fibonacci》6部短片聚焦于身体与空间的互动,通过动作赋予肢体人格和灵魂,从而完成有关死亡与激情、压迫与反抗、观看与被观看等多层议题的表达;

「肢体与叙述」:《Timecode 》《 Chiendents 》《Bailaora 》《 Shadow Animals 》《Departures》则更多从叙事出发,探索舞蹈动作帮助影像推动叙事、塑造环境、刻画心理等多重可能性,其中肢体和奇幻情节、当代行为艺术等地有趣结合,拓展了电影表达手段的丰富与想象魅力。

今年的舞蹈影像策展单元“身 影Move a Movie”在去年策展上的进一步升级,「NOWNESS天才计划」新增了舞蹈影像创作实验室。在此基础上“舞蹈影像论坛”集中讨论了肢体舞蹈与影像呈现的多重辩证关系,如何定义舞蹈影像,我们看的是舞蹈还是影像?它的边界在哪里?两位艺术家——舞蹈编导肖泽镧和影像创作导演王子川,分别从自身作品《早餐的培根》、《开心酒馆》出发,谈及肢体语言和镜头语言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在此也特别摘录一些几位嘉宾有趣的分享和观点。

郭容非、Kristina Daurova、王子川、尹昉、吴孟珂

在舞蹈影像论坛现场

CINEDANS策展人,独立电影人和视觉艺术家Kristina提到:“舞蹈影像它并不需要成为一个电影,它可以是一个空间中的身体,可以是一种叙事,可以是其他的文字。”

王子川导演认为:“舞蹈是一种自由意志,它是一种身体勇气、幸福感的释放,和一种自尊心的呈现。一般也只有酒后才敢去释放这种自尊心”。

演员尹昉提及:“导演在使用舞蹈的时候,他们都是去使用一个成型的舞蹈来当做电影里面的片段、或者是当做一个剧情的需要,就是把他当做一个材料放在他的叙事里面。”

导演王子川/CINEDANS策展人,独立电影人和视觉艺术家Kristina

郭容非导演和Kristina谈到舞蹈影像是一个非常好的元素,一个媒介,甚至隐喻去呈现很多创作者的甚至某种政治主张,或者比较深入的思想的表达,比如说气候变化、女性主义、战争、痛苦、幸福、还有世界大同这种概念等。

舞蹈影像和功夫片、春节联欢晚会、抖音舞曲的区别在哪里?这些边界问题的提出将更进一步让我们思考对肢体艺术的定义以及艺术体制的反思。

吴孟珂/尹昉

第三部分:

未来影像探索单元

「未来影像探索单元」,试图探索AI技术和影像创作之间的关系。力图捕捉科技对影像创作带来的影响与新的创作趋势,呈现 AI 对自然物候的模拟、学习和生成。

今年,NOWNESS联合策展人龙星如在PSA5楼策划了“硅晶的眼神”这⼀展览。硅晶是科技产品中最常⽤的⾦属元素,我们⽤的⼿机、电脑的制作都离不开它。从硅晶之眼中,可以感知算法与影像的交融和共⽣。

“硅晶的眼神”展览现场

来自国内外数字影像艺术家/团队的五部作品: Michael Saup《尘埃》、Lisa Chang li《林之曲》、施政《泪光》、Sophia Crespo《极度濒危》、 Black Void《大气炼金术》从不同层面探讨人工智能与人类情感的辩证关系,从看见与被看见,学习与被学习,从感知认知, 到自我意识,以及终极的智慧与爱……人工智能正经历着范式上的转变,人们更倾向于习惯它的既定存在和合理性,融合进日常生活的种种场景和背景中。

“科幻写作工作坊现场”与“硅晶的眼神”展览现场

策展人龙星如表示在当下,“人工智能”这种新技术和自然之间的公众舆论张力仍然是极其明显的,这也是一个展开讨论的好时机。而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的热度退潮之后,它会作为一个一项技术融入到某种生活的背景之中不过即使当它们不再处在“自然/技术”张力的前线,它对于自然的纠缠也依然不会就此消失。

策展人龙星如导览“硅晶的眼神”现场

第四部分:

风景档案Landscape Image

「风景档案Landscape lmage」,尝试用不同的媒介去探求关于“景观”的坐标系。当我们直面世界时,无论身处的地理环境,还是文化环境,都无一例外地成为了我们的观察对象。甚至当观察的主体改变时,我们自身也会成为景观的一部分。景观的意涵以及构成是复杂的,流变的文脉混杂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刘雨佳《手的沉默》剧照

此策展单元收录的四部影片:Ana Vaz《The Age of Stone》将“人造建筑与自然景色的相遇”论证传统与文明,工人与鸟、被镜头仰视的高耸纪念碑墙垣,都呈现出人致力于接近“神”的劳碌与大自然鬼斧神工之间的反差;刘雨佳《手的沉默》将镜头对准纺织厂里的维族女工,织毯上歌颂式的图纹、一件被上锁的普通工具,尴尬的边缘就在她们的日常中,当“日常”变成了景观,新的意义就诞生了;

Ana Vaz《The Age of Stone》剧照

高元《夹江公园》融合了电影、装置、短视频、几何图像等多重表达媒介,探讨迁徙者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其中不乏诗意与黑色幽默,那些对生活的有趣洞察形成当代从农村过度到城市特有的风景景观;《夹江公园》也不由得让人联想起《春江水暖》《永安镇故事》中关于城乡关系的思考。

刘博濠《同一个,另一个》借用了瑞士国家广播电台的历史档案,用AI识别影片中出现的人事物,将人工智能的“所见”与我们对它的所见交织出多重视角,为历史素材赋予新的意义,形成对数字景观的新的理解。

高元《夹江公园》/刘博濠《同一个,另一个》海报

“比空间更像时间的地方”邀请了风景档案的几位创作者,集中探讨了作者对于“景观”的理解以及不同创作媒介对于景观的表达方式,通过畅聊各位导演的创作经验,展开了文学、电影创作中关于偶然与即兴、虚构与真实的对话。

刘雨佳导演谈到艺术创作中偶然带来的的惊喜与挑战,高元导演则认为偶然背后有一个必然的逻辑框架,刘博濠导演通过chatgpt重新创作历史素材,通过媒介的发展来辩证偶然与即兴的关系。作家淡豹从作家经验出发,谈到文学里的非虚构,和电影里的记录比起来非常大的区别就是非虚构也没有即兴。她认为:非虚构,也是在打破,不是打破,而是承认虚构和记录之间本来就是被建构起来的那一条线。

“比空间更像时间的地方”对谈现场

闭幕论坛

“与世界复联”

“闭幕论坛”邀请了陈翠梅导演、张律导演、剪辑师刘新竹三位创作者,在天才计划策展顾问段炼的主持下,论坛从近三年大家的日常和工作现实聊起,扩张并发散至“世界现场”的主题。这个现场可能是创作层面的参与、日常生活层面的参与,也可能是某种政治层面的参与。

从疫情期间的拍摄限制、科技对现实的介入、公共事件对个体的影响、越来越年轻化的创作者在影片中谈论更深刻的议题……等方面来谈及当下与现场,其中涉及了三位创作者丰富的创作经验与独到的生命巧思。

陈翠梅导演表示疫情这几年很多的映后谈都变成了线上进行,很多时候都不再是身体到场与观众进行交流,包括电影制作流程也在发生变化,后期工作通过硬盘传递和在线交流完成,很多这种“不在场”的瞬间会让她失神,但是又回过来让自己更加坚定人的身心其实是不能分开的,要紧紧抓住自己的身体。

张律导演回应关于“身体的话题——“你在一个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你的身体是会变的,创作需要抓住身体对自己的真实反馈”。同事他还分享了与团队在疫情期间在拍片制作上的灵活应对,在特殊情况下怎么继续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拍电影的人不能停,拍电影不能停,就是这样”。

剪辑师刘新竹谈到疫情肆虐之时她受困欧洲,从未如此像当时一般关注这个世界的新闻,关注这个世界与她自身的关联——“疫情这件事情让我非常深刻的感受到了一件事情,即身体就是政治的这件事情,疫情过后也需要靠心理咨询的方式重新建立起与世界的联系”。

“在世界现场”是创作者不断地尝试与反思,是一种熵减的积极观念。

影像本身就是一种提问的机制,在这些光影之下,创作者向我们、向世界,也向自己诘问——世界正发生什么?我们的生活还有多种可能性?以及思考世界、生活、个体的角度有哪些?我想这是影像的魅力,也是「NOWNESS天才计划」一直“在场”和积极回应反馈的。

第5届NOWNESS天才计划

完整荣誉名单

最佳影片荣誉:《中场休息》 张曜元

图为发行刘丽华及颁奖嘉宾:

导演贾樟柯、导演陈翠梅

最佳导演荣誉:

《另一面镜子里的梦中之梦》 朱云逸

图为导演朱云逸、担任该片3D设计之一的刘广隶

颁奖嘉宾:导演张律、导演/演员曾国祥

评委会特别推荐:

《虎的局部》

图为《虎的局部》导演沈杰及颁奖嘉宾:

音乐人丁可、制片人耐安

评委会特别推荐:

《自由永》

图为《自由永》,导演曹一诺,

颁奖嘉宾:音乐人丁可、制片人耐安

最佳创意叙事荣誉:《坐在我脸上》 刘广隶

图为《坐在我脸上》导演刘广隶,

颁奖嘉宾:导演孔大山、艺术家张培力

生态关注荣誉:《间歇》 雷蕾

图为《间歇》导演雷蕾,

颁奖嘉宾:演员周依然、演员张宥浩

观众选择荣誉:《知了》 钟鸿鍦

图为《知了》导演钟鸿鍦,

颁奖嘉宾:演员屈楚萧、演员孙千

编辑/排版:兰巧莉

第5届NOWNESS天才计划闭幕 | 与世界复联

第5届NOWNESS天才计划荣誉揭晓

推广/合作/活动加微信号:directubeee

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