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一一“北京市韧性城市建设”专场发布会举办。记者获悉,北京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8年回升,密云水库蓄水超过29亿立方米。北京累计完成河道治理1000余公里、消除阻点超500个,河道行洪能力大幅提升。
北京城镇日供水能力提升至708万立方米
北京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伊锋介绍,目前,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8年回升,累计回升10.64米,密云水库蓄水超过29亿立方米。
北京连续实施农村集约化供水及村级供水设施巩固提升,持续推进自备井置换和老旧小区内部供水管网改造,近年来先后建成郭公庄、第十、亦庄等大型水厂并投入运行,北京市城镇日供水能力由2012年的411万立方米提升至708万立方米,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到1.2至1.3。
此外,城区供水管网采取环状、支状设计,重点用户采取双路或多路供水形式,并设置抢修站点14处、配备应急水车155辆,可全力保障突发情况应对和应急供水。
累计完成河道治理1000余公里
近年来,北京累计完成河道治理1000余公里、消除阻点超500个,河道行洪能力大幅提升。加强排水设施更新改造,全市排水管线由2012年的1.3万公里增加到2.9万公里。
“为了让‘城市不再看海’,我们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连续五年实施‘清管行动’,清掏排水管道淤积物,滚动推进积水点治理。目前,北京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占建成区的31.13%,在减少城市内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伊锋说。
此外,北京建成宋庄蓄滞洪区二期,完成温榆河通州段、北运河综合治理,城市副中心“通州堰”防洪工程体系日趋完善,中心城“西蓄、东排、南北分洪”防洪排涝格局基本形成。
今年汛期,北京降雨持续83小时,110余条河流发生超标准洪水,永定河、拒马河、大石河等河流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对水务设施运行安全带来严峻考验。
“面对险情灾情,我们充分发挥水库、蓄滞洪工程、河道堤防、闸坝等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主力军作用,采取预报预泄、调蓄错峰、拦蓄控泄、分泄滞蓄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洪涝灾害损失,成功实现了永定河大洪水‘不溃堤、不进城’的防御目标。”伊锋说。
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提高骨干河道防洪保障能力
在推进“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面,伊锋介绍,北京致力于完善以堤防为基础、水库为骨干、蓄滞洪区为依托的防洪体系,增强流域整体防洪保障能力。系统提高永定河、大清河、潮白河、北运河等骨干河道防洪保障能力,打通中小河道行洪堵点,积极推进水库、蓄滞洪区规划建设和山洪沟道整体治理。
同时,加快构建由气象卫星与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共同组成的雨情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以及水文水动力学模型组成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智慧化防洪指挥调度体系。推进数字孪生流域、水网、工程试点建设,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提升首都防洪管理能力和水平。
结合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后续规划和北京水网规划,完善区域多元互济水资源保障体系。加快城镇、农村地区供水及污水处理厂站、配套管网建设,同时适度提高供排水设施洪涝防御标准。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治理下凹式立交桥等易积水点位,减少和避免城市内涝。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优化各项工作,切实增强水务韧性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能力水平,全力保障首都水安全。”伊锋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