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连任三届中央委员,1978年被停职调查,后来回乡下务农

他曾连任三届中央委员,1978年被停职调查,后来回乡下务农

00:00
06:57

1956年,周总理亲自接待了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默罕默德•谢胡,无意间提起中国有“三条腿的驴”,谢胡来了兴致,顾不上吃饭,想要一睹为快。就在此时,总理找来了王国藩,当他为谢胡讲了自己当年成立合作社的故事后,这位领袖才明白了所谓“三条腿的驴”实则是中国推进农村发展进程的一个缩影。至于王国藩这个人,他曾在西四十里铺创办的合作社,还被主席称赞为“整个国家的形象”,从农民到中央委员,从身居要职到免职务农,王国藩的一生有着不寻常的大起大落。在笔者看来,他的人生历程浓缩了一个时代,虽已离我们远去,却值得借鉴与反思。身为河北遵化人,1919年出生的王国藩,同样经受过战火年代的洗礼,这也让他对新中国的到来感到无比庆幸,靠双手勤劳致富一直是他朴实的信条。1950年,全国土改工作基本完成,贫苦百姓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党中央也因此认为,假以时日,全民致富的时代就会到来,可偏偏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不到一年时间,不少村子又开始出现土地买卖的情况,很多农民再一次沦为雇农、佃农,此时的中央领导们意识到,农民之间也是存在生产力差异的,如若没有更好的帮扶机制,劳动力不强的人依旧会在无形中成为被剥削的群体。由此,借鉴苏联以往的成功经验,人民合作社这一经济形式应运而生,而这一次的改革也成为了王国藩人生逆袭的开始。当时的他集合了23户农民成立了一个小型合作社,起名“穷棒子社”,前文提到的“三条腿的驴”就是这时发生的事情。起先有4户人家合资买了一头驴用来做农活,后来,有3户加入了王国藩创办的合作社,另一户则选择单干,人们因此戏称:“三条驴腿在集体,一条驴腿在个人”。要说当年的王国藩真的是实干派,合作社成立时没有起步资金,整整一个冬天,他带着大家伙上山砍柴,赚来的500多元用来购买骡子、牛、两轮大车等生产工具,第二年开春便带着大家一起积极投入农业生产中。有了这些生产工具,合作社每家每户的粮食产量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当年秋季大丰收后,每家分到了将近1500斤粮食、200多元,公社还结余了2300多元,算是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如此一来,穷棒子社摇身一变成为当地人眼中发家致富的好去处,通过之后的两次增补成员后,公社规模也变得可观起来,趁热打铁的王国藩又创办了粉条、冶铁等小作坊,这些都成为了成员们增加收入的好途径。直到1953年,穷棒子合作社帮全体成员脱贫致富,在向国家上缴大量收成后,每户分到了2100斤粮食以及240多元钱。一时间,王国藩成了全国争相报道的名人,全国各地派来考察团到当地学习,后来的王国藩还被邀请到北京和领袖们见面,甚至在1959年国庆典礼上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此后的几年时间里,他不再是新中国农民典范那样简单,三次当选中央委员,还在全国人大任职,1968年随代表团出访多国,1971年,王国藩又被当选为唐山革委会副主任。如果没有意外发生,或许王国藩早已实现了社会阶层跨越,可动荡时期的到来,还是在最后将他“打回原形”。原来,当年的他没能坚守住原则,在有心之人的怂恿下做了不少不理智的事情,甚至对社会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由此也遭到了多方质疑。1976年,动荡时期结束后,王国藩遭到了暂停职务的处理,随后接受党组织的重新审查,2年后,组织认定他当初的行为存在一些“左”的过错,好在王国藩及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悔改态度诚恳,念在他主观没有恶意,最终对他做出了免职处理。变回农民身份的王国藩回到老家继续务农,可此时的国内经济形势也有了全新的改变,当初红红火火的农民合作社如今已经不再适用,在邓公看来,合作社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也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变迁,索性提出“分家单干”的方针,穷棒子社也在此时被解散。这样的变化让王国藩彻底变为一位贫苦农民,要知道,此时的他年近六旬,一把老骨头想要追赶时代浪潮谈何容易,守着一亩三分地平淡终老也就成了他自然而然的归宿。晚年的他过得很是辛苦,种地所得越发难以满足日常开销,可组织并没有忘记他当年在推进农村发展进程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当地政府为他安排了遵化县水利局顾问的工作,还为他定期发放特别津贴,日子总算能维持下去。2005年,王国藩因病离世,享年86岁。在很多人看来,他的一生是幸运的,毕竟,那几年风光的日子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动荡时期的错误选择多半也是无可奈何,可笔者想说的是,在任何时代都要坚守最基本的原则,跟上时代的步伐,才不会在崛起和淘汰并存的浪潮中惨淡收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