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52团离奇失踪,中央调查多次无果,70年后村里老人道出真相

红军52团离奇失踪,中央调查多次无果,70年后村里老人道出真相

00:00
12:11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编者按:本文为头条原创独家首发,请勿抄袭转载】

«——【·前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在长征途中的一句诗句,从这首诗句中就能看出来,当年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磅礴气势。

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行动失败之后,做出了长征的伟大决策。萧克带领的红六军团承担了这次的先锋任务,当做先锋部队为大部队做情报收集,开辟道路的工作。

在这期间,红六军团遭到了蒋介石部队的重创,损失惨重,主力军团之一的52团的800人在作战之后竟然神秘失踪,并且没有任何的伤亡痕迹。

在此之后,国家曾经派出多个调查小队做调查,结果都是无果而归,那么这支神秘的部队到底去哪了呢?他们是突破了重围之后解甲归田了还是去往了别处?

«——【·70载后,真相大白·】——»

2004年,红52团失踪的真相被调查清楚,国家把这支部队的每位战士都评为了烈士,为了纪念这支部队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当地政府修建了纪念碑,用来以后传承红军精神,担当强军重任的活动。

52团事迹的水落石出,来自于一个叫杨又铸的人,2001年杨又铸被派到石阡县负责当地的党史研究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他发现本地的村民都会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清明节的时候都会到一个叫“困牛山”的地方去祭奠,本来以为是祭祀自己的祖先,但是在经过了解之后才知道,而是去祭祀牺牲在当地的红军战士。

细心的杨又铸想到中央多次想要调查的红52团的消息,他想了一下,会不会和自己本地村民祭奠的牺牲的红军有关系呢?

出于对工作的负责,他带着好奇和疑惑来到了村里面,和前几个调查组不一样的是,这次杨又铸并没有找年纪比较小的中年人去了解当地的历史,而是着重的去向村里面的老人去了解,但是提起这件事情,村里的老人全都面露难色,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

后来杨又铸听说村里面有一位当年的老红军战士,但是不幸的是,这名老红军在2000年的时候就去世了,执着的杨又铸又找人将他带到了这名红军战士生前的家里面,村里人从他家里面找出了当年红军的军用品。

杨又铸看到这些军用品之后,立马来了兴趣,经过仔细的对比,确定了就是中央一直要找的红52团,这一消息的确定,瞬间给杨又铸带来了无穷的力量。在通过走访老人,历史对比之后,终于弄明白了当年的红52军凭空消失的原因。

«——【·“困牛山之战”·】——»

1934年7月份,组织上决定进行长征,作为战斗力异常强悍的红六军团里的52团,接到了为大部队开路的任务。

作为先头部队,地形不熟悉成为了最大的困难,再加上敌军的围追堵截,这无疑让本来武器装备和粮食稀缺的红军部队雪上加霜。

后来接到情报,敌军已经撤出了石阡地区,目前是安全的,就在红军将士们准备休息吃饭的时候,敌军发动了攻击,原来,这是一个假情报,目的就是为了将红军将士们全部歼灭掉。

这次战斗敌军动用了4万多的兵力,而我军因为资源匮乏,加上长途跋涉,将士们疲惫不堪,在人数上也有着天大的差距,不足敌人的十分之一,经过激烈的战斗之后,红六军团的人数只剩下了3000多人。

经过组织商议之后,红军决定突围,并且将原来的前卫军52团变成了后卫军团,用来保护大部队的突围,并且让18师的师长龙云担任指挥任务。

时间非常紧迫,敌人的紧追不舍使得我军没有这么多的时间进行休息,于是,龙云命令部队抓紧时间进行防御工事的修建,敌军通过情报知道了我军要进行撤退的消息,进攻发起的比较迅速,龙云也率领52团的将士们英勇顽强的抵抗,才给大部队留出足够的撤退时间。

但是经过几次战斗之后,红52团的人数从原先的1000多人,缩减到400余人,在撤退的过程中没想到遇见了敌军的三面夹击,这让本来就一字排开撤退的红军将士变得首尾不能相顾。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继续硬着头皮沿着大部队的方向撤退,那只能暴露大部队的位置,龙云和红52团团长田海清经过商量之后,命令部队向西撤退,来扰乱敌人的视线。

这一命令的下达,就意味着这场战斗必将是一场破釜沉舟的战斗,每个红军将士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去执行了这次命令。

困牛山是52团撤退路上必须经过的一个山,为什么叫做困牛山呢?顾名思义,就是把一群牛放到山谷里面,只需要看好一个出口,这些牛就出不去,山体的形状类似于一个葫芦,整个山上只有一个出口,旁边就是悬崖峭壁,红52军的将士们,因为没有村民们给带路,吃了个哑巴亏,走进了山谷里面。

原来,敌军早就制造出假的言论,利用当地村民对红军的不熟悉这一情况,散播谣言,说红军下山会来进行“抢劫”,这也就是为什么红军将士来到当地之后,没有一个村民给提供当地地形情况的原因。

经过摸索之后,也基本弄清楚了困牛山的地形,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在经过两天两夜的战斗之后,龙云决定兵分两路进行突围。

第一梯队,由龙云带领200名战士从悬崖峭壁上面顺下去,从湍急的河流上击退敌军,突围成功,但是突围成功的他们,并不能走大路,只能走一些林间小路,因为当时的整个贵州都是敌军的地盘。

不幸的是,在突围之后的第七天,又遭到了敌军的伏击,这次伏击是有蓄谋,有组织的,看来是敌军提前知道了他们的踪迹。

原来,第一梯队在休息的过程中,路过的商贩看见了他们,商贩觉得这是国民党的地盘,作为商人,以后少不了和他们打交道,索性就将第一梯队的踪迹告诉国民党政府,说不定自己还能够立个大功,后面自己的生意也会好做很多。

经过好几场战斗,第一梯队损失惨重,后来只剩下龙云一个人,后面受伤之后不幸被俘,被敌人关进了当时的感化院,其实就是用来审讯,言行逼供的地方,但是任凭对方的手段再残忍,龙云也没有说出我军的撤退踪迹,国民党拿他没办法,只能放弃,在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龙云因病去世。

«——【·舍生取义子弟兵·】——»

第二梯队则由红52团团长田海清带领为第一梯队撤退作掩护,困牛山地形比较特殊,只有一个路口,第一梯队凭借着地形上的优势使得敌军一时半会进攻不上来。

国民党看到这种情况之后,想出一个坏主意,他们在当地抓了一些村民,用他们当做人质进行抵挡我军将士的攻击。

爱民如子是我们军队的优良传统,将士们不想因为战斗而伤害到老百姓,只能是边打边退,最后被逼到了悬崖边上,走投无路。

这种情况之下,第一梯队有两种选择,第一;不顾一切的冲杀,或许有突围的希望,但是损失比较惨重,而且与我军爱护百姓的宗旨背道而驰,第二;选择向国民党投降。

团长田海清回头看了看自己手下的这些兄弟们,一个个的都身受重伤,最小的还不过18岁,但是稚嫩的脸上透着对国民党的仇恨,想到这里田海清将自己手中的枪支拆卸掉,向石头上砸去。

前面是手无寸铁被国民党威胁的老百姓,后面是万丈深渊,在一声:宁死不当俘虏,也绝对不向群众开枪之后,田海清转身跳下了悬崖。

剩下的红军将士也纷纷英勇跳崖,一个个的将手中的武器拆解开,砸向身边的石头,没有给敌人留下一颗子弹和一把能用的枪支,转身跳下了悬崖...

第一梯队的这一壮举,彻底的把老百姓感动了,他们真的后悔当时轻信国名党的话,现在他们才知道,原来红军才是真正的人民部队。

回到家之后的老百姓,自发的去给红军将士收尸,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中央调查好几次没有发现踪迹的原因,并且救下了唯一的幸存者,就是后来村里的那位老红军战士。

«——【·尾声·】——»

长征之路我们从初中就开始学习,他们击溃敌军一次又一次的穷追猛打,战士们出生入死,随时有可能被呼啸而来的子弹夺走生命,随时要面临着敌军飞机的狂轰乱炸,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将士们用自己的双手和双腿,完成了这一历史奇迹。

他们不谋财,不谋富,只为了全国百姓的幸福生活而战斗,是一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支撑他们取得胜利的是心里的意志力,是亿万百姓对于好日子的追求。

战乱年代已经结束,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给我们换来了幸福生活,作为后辈,我们应该用吾辈之青春,护盛世之华夏.....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