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堂 | 李怡:39年“医路”坚守,用真心换真情

名医堂 | 李怡:39年“医路”坚守,用真心换真情

00:00
07:08

“李主任好”、“李主任好”……一袭白大褂,头发整齐地挽起,病人家属不断问好的这位李主任,就是四川蓝生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李怡。

在向路过的每一位病人打招呼后,李主任步履匆匆地回到了办公室。在接受采访时,她自豪地说:“你真心对病人好,病人是能感受得到的。所以,我们和病人的关系都非常好。”

今年是李怡从医的第39个年头,这些年里,她默默奉献、“医路”坚守,对医学事业充满无限的热爱。她说:“我非常喜欢医生这个职业,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会选择学医。”

四川蓝生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李怡

从医路

两次转身,初心不变

39年从医生涯中,李怡经历了两次转身:从中医科到康复医学科,再到四川蓝生脑科医院的康复医学科。但无论怎样选择,她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让需要康复的病人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1984年,李怡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后,加入了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当时,接触到的许多病人都需要有康复治疗需求。”然而,她在行医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仅有中医康复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她开始思考是否可以为病人提供更多的帮助。

2004年,四川省人民医院成立了康复医学科,在经历了一系列培训后,李怡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个新科室。“在这里能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能让更多的病人获益。”

时间一晃而过,从四川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出来后,李怡又义无反顾地加入四川蓝生脑科医院,完成了她的第二次转身。“我热爱康复医学这门学科,希望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能够继续为需要康复的病人做更多的事情。”

李怡深知作为康复医学科医生的责任重大。“许多病人,比如脊髓损伤、车祸伤、脑外伤、脑卒中等,尽管在早期治疗后病情稳定,但却留下了功能障碍。像脑卒中病人,可能会出现偏瘫、走路困难、说话不清楚甚至认知障碍等系列问题。”

“虽然保住了生命,但失去了功能,对他们而言,可能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李怡表示,通过康复医学干预和治疗,这些病人将有机会尽量恢复回到原有的生活状态,重新融入社会和家庭。“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医者情

在康复医学科,让生命重新绽放

无论是两岁的脑瘫患儿,还是80、90岁功能受损的老人,还是出现功能障碍的中年人,对于每一名病人,李怡都倾注了自己的热情,用心对待。

有一名脑外伤病人,经过在院外神经外科手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却仍处于昏迷状态。李怡带领康复医学科团队早期介入,通过康复治疗,病人逐渐清醒,再逐渐可以说话、能表达自己的意愿。“看到病人转危为安,我会觉得大家的辛苦没有白费。特别是当看见家属高兴的表情时,作为一个医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很多脑外伤的病人都是中年人,基本上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醒不来,那么将对家庭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李怡说,只要是自己能做的,自己就会拼尽全力做到。

像这样逐渐恢复的病人还有很多。有一名30多岁脑出血的病人,转到康复医学科时,已经出现严重偏瘫,无法走路,也无法坐稳,更无法站立及行走。李怡回忆,经过综合康复治疗后,不到半年4个月的时间,现在这名病人不仅能够行走,还能上下楼。“他每天还在院子里慢步跑跑步,有时从他旁边经过,完全没觉得他就是我们的病人。”她深切感受到康复医学的力量,也越发坚信“这门学科不可或缺”。

医者心

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康复医学科医生?在李怡看来,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同时掌握康复医学的基本常识。除了专业技术水平外,她认为,康复医学科的医生还应该具备爱心、耐心和同理心,尽量站在病人和家属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她解释说,由于疾病本身、心理因素等多种原因,一些病人可能不会配合医生治疗。而病人的主动参与,能够加快康复进程,“只要病人的意识是清醒的,我们都希望病人能主动参与。所以,尽量调动病人康复的积极性,也是我们的工作。

李怡说:“好在我们医院有这么好的条件,一是有强大的多学科团队,比如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内外科等,可以针对某一疾病进行多学科会诊,二是康复设备齐全、先进,三是康复手段、方法多,能够实现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我们康复医学科团队要做的,就是从病人的角度出发,确定哪些治疗对他们来说是最优选择。”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人们对康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对康复医学专业的要求也会提高。李怡鼓励年轻医生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医生是一个很有成就感的职业,但是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医生,确实要付出很多努力,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只要一天在从医,就永远不能放弃学习。”您最想对年轻医生们说的话是什么呢?“敬业、坚持!”

推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