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李劼人先生逝世61周年:他们对谈“阅读李劼人的经验”

纪念李劼人先生逝世61周年:他们对谈“阅读李劼人的经验”

00:00
02:47

24日,第22期菱窠读书会纪念李劼人先生逝世61周年暨“阅读李劼人的经验”作家与专家面面谈活动举行。作家林文询,李劼人研究学会会长王嘉陵作为嘉宾应邀分享,菱窠读书会书友、李劼人研究爱好者、在校大学生等60余人参加了活动。

在活动现场,林文询回忆起父亲林如稷与李劼人交往的点点滴滴。“李伯伯和我父亲有着共同的文学志向与相似的留学经历,对传统文化很有研究,也很有兴趣。1962年夏,李伯伯坐着吉普车,到川大接我的父亲,去春熙路的‘三益公’去看川剧,我也跟随去的。李伯伯坐在副驾,我坐在他的后面。他话不多,偶尔和我父亲有交谈,显得很沉郁。他们老一辈知识分子,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感。”林老师讲道。1962年12月30日,李劼人去世六天之后,成都市人民委员会在旧皇城致公堂为李劼人举行公祭,公祭大会的第六项程序为林如稷介绍李劼人生平事迹。沙汀日记记载:“如稷没有激动,但读完介绍却哭了。”

王嘉陵分享了阅读李劼人作品的经验。他说,李劼人的小说读起来令人上瘾,他的作品规模宏大,呈现了甲午战争后到辛亥革命近20年间历史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百态,既有文学之美,又呈现了历史,这得益于他深厚的国学根基以及对法国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文学的精湛研究。李劼人了解川西,他也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所以他的“大河小说三部曲”才写得如此真实,如此丰富。李劼人写作的魅力在于他多视角地书写人物,以及对妇女心理的深刻把握与描绘。

在林文询看来,李劼人塑造的人物形象十分活跃生动,其作品真实地记录了时代,恰如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写出了时代风云;李劼人还是四川“龙门阵”的大师。从目前来看,李劼人研究才刚刚开始,做得还很不够,李劼人的文学作品应得到更高的评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