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他在青台遗址拉开郑州地区考古发掘大幕……

90年前,他在青台遗址拉开郑州地区考古发掘大幕……

00:00
07:34

12月24日,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郑州市文物局主办,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荥阳市文物保护中心协办的“纪念荥阳青台遗址发掘90年暨郭宝钧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市举行。

青台遗址开启郑州地区考古发掘历史

荥阳青台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丰富的遗迹、遗物,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了新的资料,对延续中华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但不为人所熟知的是,90年前,正是郭宝钧先生等中国考古界先驱在青台遗址进行了发掘调查,从而开启了郑州地区考古发掘的历史。

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派助手到河阴县调查,揭开了郑州地区考古事业的序幕。1934年10月,赵青芳、韩世哲在广武县青台峨眉岭发现青台遗址;10月15日至11月13日,郭宝钧等在青台遗址进行首次发掘。可以说,1934年,以青台等几处遗址的发掘调查为起点,开启了郑州地区考古发掘研究的历史。1963年6月20日,青台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青台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郭宝钧先生是中国考古学的开创者之一,商周考古的奠基人。自1928年从事考古工作以来,郭宝钧先生陆续参加或主持了对安阳殷墟、历城城子崖、浚县辛村、荥阳青台、汲县山彪镇、辉县琉璃阁等一批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宝钧先生又带队进行了多年的田野发掘。郭宝钧先生在考古发掘及考古学研究中,成果丰硕,参加殷墟遗址发掘,首识夯土;发掘安阳、洛阳、浚县辛村、辉县琉璃阁、汲县山彪镇的商周墓葬,首论列鼎制度;研究青铜器,首倡“铜器群”概念。1971年11月,郭先生病逝于北京。

用实际行动纪念中国考古开创者

“青台遗址出土的浅绛色的罗,是迄今为止中国史前考古发现中发现时代最早、唯一带有颜色的丝织物,为研究史前文明起源阶段的织造、染炼工艺提供了极为难得的科学资料。”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顾万发介绍,2015年以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丝绸博物馆,在国家“寻找中国丝绸之源”考古项目中,对青台遗址进行系统调查勘探和重点发掘,取得重大成果。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期的3重环壕、北斗九星天文遗迹、3处近400座展现文化融合的公共墓地、与丝绸起源有重要关联的瓮棺葬、中原地区史前最早的土坯房屋等,并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了新的资料。

如今,中国丝绸博物馆郑州工作站在青台遗址揭牌成立,“青台遗址保护房新建及改造工程”、青台遗址2号大棚等项目均已建成投入使用,展示大厅、“考古工地开放日”等设施和活动,使青台遗址逐渐被社会公众认识,郭宝钧先生曾经挥洒汗水、贡献心血的考古工地,已经成为世人认识郑州乃至中国历史的生动教科书。

大咖云集再论青台遗址

研讨会上,郑光、牛世山、张新斌、蔡运章、张立东等学者就郭宝钧先生的学术贡献做了专题发言;张松林、魏青利、宋国定、苗波等就郑州地区新石器、荥阳青台遗址的考古发掘历程及考古学研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魏兴涛主持的自由交流环节,张天恩、王占奎、赫玉建、乔保同、张昌平等学者重点回顾了郭宝钧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并就荥阳青台遗址的考古学研究各抒己见。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文物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河南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及郭宝钧先生亲属代表参加活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刘国祥,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张慧明,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顾万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光,郭宝钧先生家属代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考古工作室郭鹏分别致辞。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郑州市文物局原局长阎铁成,以及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李昌韬、张松林等受邀参会。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赵辉对会议总结发言时表示,将以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契机,牢记中国考古学的“来时路”,铭记前辈学者的殷殷嘱托,不断推动中国考古学事业向前发展。

著名考古学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会长李伯谦先生因故不能亲临现场参会,但他获悉后特意委托会议主持人、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向大会转达他对郭先生的敬意:“今天是我们纪念敬爱的郭宝均先生诞辰130周年的日子,郭先生是河南南阳人,是最早参与殷墟发掘者之一,是我走上夏商考古的引路人邹衡先生的老师,我的同学做郭先生的学生时,我也一起得到过郭先生的指导,获益良多。我们要永远记住郭先生为安阳殷墟、为中国考古作出的贡献,并永远感谢他!”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