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同位素抗癌,射线检测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等研究领域……核能技术看似遥远,其实已经逐渐进入普通人的生活。12月22日,由四川省委人才办指导,成都市委人才办主办,武侯区委人才办联合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和物理学院承办的2024“蓉漂杯”武侯区核能技术科技成果转化路演赛在四川大学举行。比赛聚焦科技产业融合培育成果转化优势,有力有效推动人才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现场
此次路演赛采用“路演+问答”形式,参赛团队向评审专家展现了项目的核心概念、技术优势及团队实力等内容。同时,参赛团队与评委专家进行深入问答互动,从项目创新及技术优势、团队实力及研究基础、社会影响及市场空间、成长周期及转化价值等多个维度展开思维碰撞。
路演赛现场,副研究员李飞泽指导的团队推介了“医用同位素,抗癌好帮手”项目,推介人将医用同位素治疗比作“机关枪”,可以对癌细胞进行精准高效地打击。
此外,硼中子俘获治疗、四足机器人协同定向探测器的辐射源搜寻装备等一个个全新的核技术科技成果在现场呈现,让大家看到了这些技术广阔的应用空间,对未来的成果转化充满期待。
大赛评审组由专家人才、创投机构、技术经理人组成,优秀参赛项目现场进行精彩对决,经过激烈角逐,产生了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4个。
现场
本次路演赛还邀请了四川大学科研院、四川大学人才办,武侯区投促局、区新经济局、团区委、国投集团、各产业功能区、各街道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搭台进行充分洽谈交流,寻找未来合作的契机。
“虽然一些技术目前还在研究阶段,要实际应用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我们此次和四川大学院所合作,就是希望从最初一公里搭建好平台,链接好资源,推动科技成果在我区实现转化。”武侯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武侯区建强科技创新平台,聚焦环川大知识经济圈建设,建设运营交叉转化中心,加快推进与四川大学共建先进材料综合研究装置,持续做强生物治疗、高分子材料工程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获评2023年四川省军民融合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获奖项目速览>>
一等奖项目:医用同位素,抗癌好帮手—223Ra/224Ra的制备及应用
氯化镭[223Ra]是全球第一个且是唯一一个获得美国食品药监局批准的a放射性药物,用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同时,多菲戈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减轻痛苦、提升生存质量。然而,223Ra/224Ra的核素制备及药物研发在国内接近空白,属于“卡脖子”难题。团队开展了223Ra/224Ra反应堆辐照及分离、核素发生器制备以及放射性新药研发等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是在国际上首次系统报道了224Ra的反应堆制备路线,并制备了国内首个钍-镭发生器,相关成果有望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二等奖项目:基于高灵敏降噪成像技术的伽马源编码孔相机
伴随着我国“玲珑一号”“华龙一号”五代核电技术的诞生,以及放射源的保有量达到十万余枚,核能装置运行时关键回路的辐射监控、放射源常态化监管与核应急安全监控日益重要。其中编码孔伽马源成像技术以高成像分辨优势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实际辐射成像应用场景中,存在辐射源位置变化快、辐射背景强等诸多考验。团队采用了自动化正反编码孔成像技术,有效抑制背景辐射;采用兼具高密度、不潮解等优点的GAGG晶体,自研高信噪比信号读出电路,提升成像灵敏度;针对市场化需求,集成多模通信的人机交互,实现了一款高灵敏降噪成像、高集成度便携式编码孔相机。
经过实战验证,该相机针对核安保辐射源快速移动场景,成像灵敏度高,能够动态追踪辐射源;针对核能装置强背景辐射场景,该相机所采用的自动化正反编码孔成像技术,显著抑制背景噪声;应对市场化需求,集成稳定快捷的人机交互功能和完善的开发配套,便于快速部署。
二等奖项目:四足机器人协同定向探测器的辐射源搜寻装备
随着辐射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军事等多种领域,在其生产、服役、退役过程中的辐射安全监控日益重要。然而在目前的辐射源遗失和巡检等场景中,使用剂量仪地毯式探测仍是主流方法,因此降低工作人员的受辐照风险,快速精准地搜寻射线源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研制了一款由四足机器人与定向探测器协同的辐射源搜寻装备,以更高效、准确和安全地开展辐射源搜寻工作。该装备具备高灵敏度的辐射源全空间定向能力和优越的越障能力,集成5G和WIFI双模通信,开发了功能完备的辐射源搜寻上位机软件,最终实现了在全地形空间中的人机友好交互式快速寻源。
该装备已在实验室环境下和重庆市辐射事故应急演习中进行了实战演练,能够快速指出辐射源的空间方位,然后引导四足机器人的搜寻方向,最终成功在光学图像上标记出辐射源位置。作为核技术领域的科技成果,该装备可应用于核安保、日常辐射巡检、辐射源遗失被盗等核事故救援与搜索中,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