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人生是你的创造力本质,身体是你自己独一无二的活雕像。人生即你最亲密的艺术作品,以及,在你个人经验之中的创造力本质。
第二十一章 肯定、爱、接受与否定
第六七三节 1973年6月27日 星期二 晚上九点三十八分(2)
(在十一点零一分继续。)
现在:爱与恨两者都是建立在你自己经验里的自我认同上。如果你完全没有与一个人认同的话,根本不会费事地去爱或恨他。因为相对而言,他们并没有“触及”到你,也没有引起你很深的情感。
恨永远涉及了一个很痛苦的与爱分离的感觉,而这个爱可能被理想化了。在任何时候,你对他有强烈反感的人,是因为他没有达到你的期望,你的期望愈高,似乎他们就差得愈远。如果你恨父亲或母亲,那就正因为你期望这样的爱。一个你对他没有任何期望的人,你永远不会恨他。
那么,以一种很奇怪的方式,恨是一个回到爱的方法;未受干扰地表达了的话,恨的作用是要传达存在与所期待之间的一个分离。
因此,爱可以轻而易举地包含了恨,恨也可以包含爱,而且被爱所驱动,尤其是被一个理想化了的爱(停顿)。你“恨”把你与一个你爱的对象分开的东西。正因为你爱一个对象,如果它没有满足你的期望,你才会如此的不喜欢它。你可能爱你父亲或母亲,但如果他(她)好像没有回报你的爱,并且否定了你的期望,那么你可能“恨”他(她),因为你的爱使得你期待更多。这个恨的意思是要把你的爱再得回来,它的本意是要使你传出一个讯息,而声明你的感觉——可以说澄清误会,而把你与所爱的对象带得更近。那么,恨不是对爱的否定,却是想得回爱的企图,以及对将你与爱分离境况的痛苦的认知。
如果你了解爱的本质,也就能接受恨的感觉。“肯定”能包括这种强烈情感的表达。
等我们一会儿。
(停顿。我打了个哈欠,被赛斯抓到了。)
(觉得好玩地:)我想这些资料该不至于那么无趣吧?
(“它真的很有趣。”)
那些告诉你要超越到你的情感之上的教条或思想系统,会误导,甚至以你们的说法是有点危险。这种理论建立在认为人的情感本质里,有些东西天生会造成不安、低贱或谬误,同时灵魂永远被描写为镇定的、完美的、被动的与无情的基础上的。只有最崇高喜乐的觉察才是被容许的。然而,灵魂最主要的是一个能量、创造与行动的泉源,也就是要通过永远变化的情感来显示它的特性。
(十一点二十二分。)
你信赖它的话,你的情感就把你领到镇定宁静的神秘了解之心理与心灵状态。你跟随它的话,你的情绪会引你到一个很深的了解,但你不可能有一个肉身的自己而没有情绪,正如你不能有一日却没有天气一样。
在个人的接触里,你可能十分觉察对另一个人的一份持久的爱,而仍然能认出偶然对他会有恨意;当有一种分离存在的时候,由于涉及你知道的那份爱,你恨那个分离。
(缓慢地:)以同样的方式,是可能对人类有博爱的心,同时,有时候却恨他们,正因为他们似乎常常不值得那种爱。当你对人类发怒时,就是因为你爱他们。否定恨的存在就是否定爱。那些情感并不是相反的,而是不同的面向被不同地体验到。到某个程度,你想与那些你对他们感情很深的人认同。你不会只因为你以部分的你与他结交而爱一个人;你常常爱一个人,因为这个人在你之内,唤起你对“理想化的”自己看到几眼。
(在十一点三十四分停顿。)
你爱的人把你内在最好的部分唤醒,在他的眼中,你看到了你可能成为的样子。在别人的爱里,你感觉到自己的潜能,这并不是指在你爱的人内心,你只对“理想的”自己反应,因为你也可以见到,在你爱的人内心潜在的理想自己。这是一个奇特的“远景”,由那些涉及的人共享——不论是妻子与丈夫或父母与孩子。从这个远景十分可能看出实际与理想之间的不同,因此,在爱的上升期间,实际行为里的差距被忽略,而且被认为相对的不重要。
当然,爱是永远在变化的。没有一种永恒的很深的相互吸引状况,而两个人在其中是永远投入的。作为一种情感,爱是活动的,而能十分轻易地变成愤怒或憎恨,又再回来。
在经验的结构里,虽然爱不是稳定的,却可以是主流的;倘若如此,那么永远会有朝向理想的远景,以及从那些自然发生在实景与远景之间的不同,而产生的一些懊恼。有一些大人,当他们的孩子对他们说“我恨你”时,就会很沮丧,而小孩常常很快就学会不要这么诚实,但小孩真正在说的是:“我这么爱你,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坏? ”或者:“是什么站在我们和我对你的爱之间?”
孩子的敌意建立在对他自己的爱的坚定了解上。而被教导相信“恨是错的”的父母,却不知道如何去处理这样的情形,惩罚只会加深孩子的问题。如果父母表现出恐惧,那么孩子就会有效地被教导去害怕这个愤怒与恨,因为在它们面前,强有力的父母竟然也会畏缩,然后孩子被制约去忘记这种本能的了解,而忽略了恨与爱之间的联系。
你可以休息一下。
(十一点四十九分到十二点零六分。)
现在:你常常被教导不只是去压制恨在语言上的表现,而且被告以怨恨的思想就与怨恨的行为一样坏。
你被制约了,因此感觉愧疚,甚至当你默想恨一个人的时候,也试图把这种想法藏起来而不让自己看到。你也许做得这么成功,以致在意识层而上真的不知道你的感觉为何。那些情感是在那儿,它们却对你隐而不显,因为你害怕去看。到那个程度时,你与自己的真实分开了,而且和你自己爱的感觉失去了联系。那些被否定的情绪状态可能会向外投射到别人身上——一个战争里的敌人或邻居。纵使你发现自己恨这个象征性的敌人,你也将发现一个很深的吸引力。
一个恨的引力将会把你们连在一起,但这个引力最先是建立在爱上的。然而,在这种情形里,你加强并且夸张了那些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而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它们上面。在任何一个特定的例子里,你都可以有意识地得到这些。它只需要一个诚实与坚决的企图,去变得觉察你自己的情感与信念。甚至你充满怨恨的幻想,不去理它的话,也将使你回到和解而释放出爱。
一个打自己父母或小孩、甚至打到死的想象,如果被贯彻始终的话,会引发爱与了解的眼泪。
现在:我将结束我们的课。我对你俩最友善地祝福,并祝你们晚安。
(“谢谢你,赛斯晚安。”十二点十七分。
(稍晚加的一个注:把这一课与赛斯早年的一些课相比较后,珍写了一个声明,附在此处。
(“在上面这些谈到恨的话里,以及这本书的其他地方,赛斯比他以前曾有的更深入于我们情感生活的本质,例如,他较早对恨的评论,是在他必须考虑那些参与那一课的人的了解层面而发。一个这样的例子是在《灵界的讯息》里,当他对我ESP课的一个学生所做的宣告反应时,赛斯把这个学生对于恨的传统意念视为当然,然后他再由之回答出:‘你不能把恨合理化……当你诅咒别人时,你就咒诅了自己,而那咒诅会回到你身上。’这个回答必须参照先前的谈话来考虑,在其中,这个学生试图把暴力合理化,而作为获致和平的一个方法。赛斯主要的考虑是要反驳那种观念。
(“在这本书里,赛斯领着读者越过了传统对善与恶的意念,而到了一个了解的新天地。但甚至在更深的层面,恨也没有被合理化,因为与它诚实面对,会使得这个人回到真正建立于其上的爱。
(“在用到诅咒这个字时,赛斯并不是指骂脏话,而是把恨意导向另外一个人。直到这个人和自己与情感达成协议之前,恨还会再回来,因为它是属于那个发出恨的人,而非别人。赛斯在第十一章较早的指导里,对处理情感的方式提供了一个架构,在其中,恨可以被面对及了解。在这个脉络里也很重要的是,赛斯经常提醒‘正常攻击性’的表达,可以防止愤怒累积成为怨恨。”)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