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只是手段,学生才是目的。只知“管理”而忽略了学生本身,就是本末倒置了
近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偏低,福建、浙江等地的教育部门陆续下发通知或工作提醒,称保暖最重要,不要强制学生穿校服。
作为一名家长,看到这样的通知,第一反应就是心里一暖:太好了,终于可以给孩子穿上厚厚的羽绒服了。最近的天气,气温持续徘徊在零度以下,体感非常寒冷。而大多数学校的冬季校服都是冲锋衣搭配抓绒衣,对于天寒地冻的天气来说实在不太够。天冷就该添衣,隆冬时节,怎样让孩子们穿厚穿暖,才是最该考虑的问题。
毫无疑问,提醒“不强制穿校服”,这是一种人性化的举措,值得点赞。但是在暖心过后,却又不免升起一个疑问:一个学校是否要求学生穿校服,还要上级主管部门发通知、出提醒吗?穿不穿校服,委实只是教育中的一个小细节,无关大局。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状态,才是学校应该关注的重点。
穿不穿校服,各个学校规定不同。有的学校要求在固定的日期穿校服,有的学校,比如笔者孩子所在的学校,要求每天穿校服。那么,对于学生来说,穿不穿校服,就是生活中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大事。事关学生冷暖,类似的规定实在没有必要太过执着,大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只要学校、老师对学生多一点关心,就不至于等着上级部门发提醒才开始调整。
很多学校都声称“以学生为中心”,但落到现实中,做法与口号却常常有很大差距。各地教育部门之所以下发类似的通知,必然是看到了一些学校的做法不妥,才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醒。这样的“提醒”固然是针对校服穿着问题,但是,它同时也是提醒,一些学校的管理头脑僵化、胶柱鼓瑟,应该做出改进了。
穿不穿校服只是一件小事,但如何对待这样的小事,却能反映出学校的管理方式甚至教育理念的差异。有的学校抱着既有的规定不放,对于学生冷暖视而不见,就很难说对学生有真正的关心。当然,也有的学校管理者出于“怕出错”的心理,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种“避事”心态也导致了管理僵化,在该变通时未能变通。
类似的案例还有不少。比如,有的学校以“提前到校”不能开门为由,把学生关在大门外;有的学校出于食品安全考虑,不允许学生带食物进入校园,就连带了牛奶,也只能蹲在门口拼命喝掉……这些管理方式都有僵化的嫌疑。其实,管理只是手段,学生才是目的。只知“管理”,而忽略了学生本身,就是本末倒置了。穿不穿校服,本该由气温决定,何需上级部门提醒?学生的冷暖,希望一些学校能真正放在心上。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一起侃大山说的非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