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来了谁也挡不住!100年前北洋政府随手签的条约,如今赢麻了

国运来了谁也挡不住!100年前北洋政府随手签的条约,如今赢麻了

00:00
11:03

在冰天雪地的北极圈中,虽然很多地方都荒无人烟,但是有的地方还真不是一个人想去就能去,想呆就能呆的,必须得有这个权限。

例如斯瓦尔巴群岛就是这种地方,这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非常适合各国在这里建立科考站,可是有这个权限的就只有仅仅几个国家。

这几个国家的权限来自于一百年前的一个条约,这就是当年由法国发起的《斯瓦尔巴条约》,在其中签字的几个国家才具有对斯瓦尔巴群岛的使用权。

令人奇怪的是,一百年前的中国处于战乱之中,许多权益被列强瓜分,腐败的北洋政府不得不对外国人的无理要求不断做出妥协。

而在这种情况下,法国为什么会请中国参与十分有利的《斯瓦尔巴》条约?

这一切都源于当初北洋政府和法国政府之间所进行的那场罪恶的利益交换。

法国的无理要求

自从鸦片战争以后,各国列强就不断对中国进行侵略和瓜分,但是这种瓜分不完全都是明目张胆的欺辱和劫掠,有的要披上一层善良的外衣,打着各种幌子明偷暗抢。

例如法国和中国合资开办的“中法实业银行”就是如此。

这家银行于1913年成立,表面上是致力于中国和法国的实业发展,实际上主要是中国北洋政府和法国政府共同攫取民间资本的手段。

他们让中国和法国两国百姓向银行里存钱,然后拿着这些钱向北洋政府或者法国政府提供贷款,例如一战期间就向北洋政府提供了一笔贷款,这笔贷款声称是用于改善百姓生活,实际上被段祺瑞用于军费,并且还借了不打算还。

银行照这种玩法,越来越不受到百姓的信任,里面存款越来越少,稍微多放出去一些贷款就会出现百姓难以取出钱的情况,愈发游离在被挤兑的边缘,于是渐渐开不下去,在12年之后的1925年宣告倒闭。

倒闭之后还有一大堆债务要还,因为在开办银行时法国占资三分之二,所以倒闭时一半以上的债务都落在了法国政府头上,法国政府因此欠债高达7亿多元。

此时法国已经焦头烂额,因为刚刚参加过一战,遭受了大量经济损失,法国货币法郎大幅度贬值,这时候法国政府又要按照已经贬值的法郎偿还7亿多中国法币的贷款,偿还金额成比例扩大,这让法国人感到压力山大。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的政客和金融家们聚在一起,绞尽脑汁想要减少债务压力,或者从哪里搞到一笔额外的钱。

这时候他们盯上了中国的“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之后,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索要的赔款,一共4.5亿两白银,法国索要的赔款也包括在其中。

为了防止我国不赔款,法国还要求以盐税和关税作为抵押,用上了十足的金融手段。

本来这笔赔款是我国的一个巨大压力,清政府时期每年都搜刮各种民脂民膏才能付上这些赔款,而后来的北洋政府在内外交困之下,为了付这些钱更是要用尽九牛二虎之力勒紧裤腰带。

一战后法国货币贬值,而我国按照其贬值后的汇率还款时,只需要拿出比以前更少的钱,经过计算之后,我国可以在赔偿法国的赔款中剩下足足八千万法币,是一笔巨大的数目,对中国来说十分有利。

纵然如此法国也挑不出毛病,因为这不违反任何一款条约。

法国虽然对此无话可说,但心里也着实不是滋味,无论如何都不想就这样便宜了中国,这时候法国人就想,如果能够让中国还按照以前的汇率来赔款,那岂不是就间接减小了中法实业银行因倒闭而带来的债务压力,并且还算是为法国挽回了一点颜面。

于是法国就向中国北洋政府提出,希望中国能够按照法国国内刚刚发行的金法郎来给付以后的赔款,金法郎和中国法币的汇率和一战之前的法郎一样,这样的话法国就能避免掉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

法国提出了这样的无理要求,换做任何一个正常的政府都不会同意,可是当时的北洋政府所统治的中国,还是类似于清末时候的半殖民地,根本就没有直接拒绝列强的底气,因为北洋政府的不少利益都在列强的手里。

北洋政府的段祺瑞虽然不敢直接拒绝法国,但是转念一想,打算趁此机会和法国谈一谈条件,为自身谋求一些利益。

北洋政府和法国的罪恶交易

段祺瑞提出:“按照金法郎的汇率赔款可以,但是作为条件,我希望你们能够把中国抵押给你们的盐税和关税还给中国。”

段祺瑞真的是在为中国百姓要回这些盐税和关税的所有权吗?并不是,这些钱统统会流进北洋政府的腰包,让段祺瑞用于扩充自己的军队,发展自己的势力。

而改赔金法郎所增加的经济压力,则会平均到每一户中国人身上,由百姓为此买单。

说白了就是,段祺瑞政府通过出卖国家利益,而换来自身利益,用换来的这些利益发展自身势力。

段祺瑞满心期待地提出了这样的条件,法国为了避免汇率带来的损失,经过一番犹豫之后答应了这个条件。

两方达成协议之后,段祺瑞又向法国人提出了一个条件:“你们不要对外说你们放弃盐税关税是因为我们改赔金法郎,只说是因为中国政府愿意拿盐税关税的钱发展中法实业。”

法国人点了点头:“当然可以。”

段祺瑞本以为就这样可以瞒天过海,靠出卖国家利益来填充自己的腰包,可是这样的大事情,终究是纸里包不住火,从高层传到了民间,百姓闻之震怒,纷纷上街游行示威,对段祺瑞政府的行为表示强烈抗议,要求段祺瑞下台。

段祺瑞政府因为和法国达成的这笔交易,而遭遇了很大的政治压力,法国因此十分担忧,担忧的不是段祺瑞本人,而是段祺瑞答应给他们的原汇率赔款。

法国人知道,一旦段祺瑞政府倒台,那段祺瑞承诺给法国的原汇率赔款就很难再得到兑现,所以法国并不希望段祺瑞下台。

于是法国政府就想办法拉段祺瑞一把,怎么拉呢?可以帮段祺瑞挽回一点在百姓心中的声誉。

怎么挽回呢?法国政府这时候想到了他们正在发起的《斯瓦尔巴条约》。

无意间种下的金子

法国人突然向中国北洋政府发来照会,邀请北洋政府参与签订《斯瓦尔巴条约》,也就是让中国成为这项条约的缔约国。

起初北洋政府还不相信这是什么好事,猜想这会不会又是法国人挖的什么坑,可是当仔细调查之后发现,这是一件有利无害的事情。

《斯瓦尔巴条约》出自于北极地区的斯瓦尔巴群岛,这一群岛早年因为极度寒冷而荒无人烟,不归属于任何国家和个人所有。

12世纪的时候,挪威人冒险来到了这里,本来可以拥有第一管辖权,可是后来挪威人看这里鸟不拉屎,又毫无留恋地离开了,后来相继又有多个国家的人来到这里,完全说不清谁先谁后,都想争夺这个群岛的所有权,但是谁都不肯相让,多个国家相持不下。

后来法国等国家站出来提议,大家可以签署一个条约,来共同管理和使用这个群岛,于是就有了《斯瓦尔巴条约》。

各国为了争夺这块肉,都争抢着参加条约,法国为了帮助中国的北洋政府挽回些许声誉,就提出让中国加入进来,这样中国的老百姓会把这一好事算在北洋政府的头上,减少对北洋政府的抵触情绪。

于是,我国在1925年加入了这一条约,成为了斯瓦尔巴岛的管理者和使用者之一。

可是就当时中国的国情而言,内忧外患不断,许多人尚且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根本没有什么精力派出什么科考队或探险队到北极去驻扎,所以该条约的签订虽然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根本就相当于一纸空文,没有实质利益可言,渐渐就被大多数人遗忘。

直到几十年以后,这种情况才得到了改变。

1991年的时候,中国一位名叫高登义的极地探险家,在前往北极探险的时候认识了不少国外探险家,在外国朋友的手中看到了一本《北极指南》。

翻开阅读之后令他感到惊讶,书上写着中国竟然是《斯瓦尔巴条约》的缔约国,是斯瓦尔巴群岛的管理者和使用者之一。

这对于外国人来说,只是一个简单的事实,而对于高登义来说则是一个天大的惊喜,他一直都希望中国能够在中国建立科考站,这样的话就能够方便国人在北极探险和考察,有利于国家科学实力的发展,这样的惊人发现让他眼前一亮,仿佛自己的梦想离变成现实又跨了一步。

高登义很快就来到中科院,反映了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我国专家在一番考察之后发现,果然如高登义所说,中国其实从1925年就一直对斯瓦尔巴岛拥有管理和使用权。

于是我国马上着手准备,派人到该岛上考察,经过一番努力之后终于在2002年建立了临时科考站。

然而中国向北极探索的脚步并没有结束,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科考力量前往北极,我国在斯瓦尔巴岛上建立的临时科考站日渐走向成熟,科考实力不断发展,在国家的支持下,科学家们在2004年正式建立了黄河站,一直到今天都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结语

历史就是这样充满跌宕起伏的变数,近百年前北洋政府因为腐败和贪婪与法国政府签订卖国协议,而卖国协议换来了一个看上去有利无害但实际在当时毫无作用的一个条约。

而当时没有人能够想到,这一条约在近百年后会像被擦去灰尘的金子一样突然闪闪发光,为中国的北极科考发挥出了巨大的力量。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