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到肉、冷兵器搏杀,《怒潮》够生猛!

拳拳到肉、冷兵器搏杀,《怒潮》够生猛!

00:00
06:24

2013年的一部《扫毒》可谓是为香港犯罪类型电影树立了新时代的标杆,这部集结了古天乐、张家辉、刘青云等实力派港星的犯罪类型大片,延续了上世纪九十年代诸多犯罪类型港片的优良传统,跳脱非黑即白的脸谱化设定,通过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角色为观众呈现了一副栩栩如生的世间众生相。

除此之外,作为一部商业类型电影,《扫毒》中爆烈刺激的枪战场景和拳拳到肉的打斗戏份更是让不少观众直呼过瘾。

十年之后,当年在《扫毒》中饰演段坤的马浴柯,历经十年打造的犯罪类型新片《怒潮》也在历经诸多挫折后,得以与观众们见面。

故事从令人惊叹的犯罪流程展现开始讲起,混凝土浇灌而成的棺材、新闻中不断提及的洪泰集团以及等级森严的黑社会场景……在这座阴云笼罩下的都市,统治城市的并非政府,掌握着生杀大权的并非司法机关,而是让人望而生畏的洪泰集团。

由秦沛饰演的洪泰作为“洪泰集团”的掌门人,是这个黑社会组织的创始人,同时也见证了“洪泰集团”从打打杀杀的街头帮派发展为如今横跨黑白两道、只手遮天的犯罪集团。年过半百、已然白发苍苍的洪泰在影片开场决意为自己寻找合适的接班人。

但这场让当地警方颇为紧张的“交接仪式”却因为神秘杀手陈安的出现,演变为一场前所未有的腥风血雨。明面上不断行动的杀手,暗地里密谋不断的各方势力,都让整个故事处于扑朔迷离中,神秘杀手为何对洪泰高层头目不断展开刺杀?洪泰集团是否能够被扳倒?故事的最终真相是什么?一切留给观众自己到影片中寻找答案。

近几年港片低迷不振的态势其实很难让人对《怒潮》有较高的期待,曾经让香港电影人引以为傲的犯罪类型片也早已陷入题材单一、自我重复,甚至是套路公式化的困境。即便是今天所要介绍的这部《怒潮》亦未能完全意义上跳脱出上述这些弊病。

不过好在导演马沐柯自知问题所在,虽然叙事上依旧延续传统,但影片目不暇接、拳拳到肉的动作戏份却能让观众大呼过瘾,甚至忘却《怒潮》在叙事上的短板。

在枪战逐渐成为动作片标配的今天,《怒潮》却反其道而行之,整部影片从头到尾充斥着多场短兵相接的冷兵器对决,近乎原始的格斗搏杀方式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故事背景地的野蛮与疯狂、表露出以“洪泰集团”为首的反派阵营在现实利益面前心狠手辣、冷酷无情。

影片中那段走廊动作戏份更是值得大书特书,这段多人动作戏份巧妙地借助有限空间和灯光氛围为观众展现了多种冷兵器针锋相对的搏杀场面,无论是张家辉的铁榔头、还是王大陆的匕首,亦或是阮经天的甩棍,都突出了一个词,那就是“生猛”。

熟悉冷兵器的观众都知道,相较于枪械而言,冷兵器至今依旧是近身格斗的利器,有着无与伦比的杀伤效果。还记得当年昆汀的那部《杀死比尔》中就有大量冷兵器对决场景,致命的刀剑和喷涌的血液,成就了无与伦比的暴力美学效果。而今天摆在观众面前的《怒潮》其实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精心设计的搏杀戏份亦拥有暴力美学的独特气质。

通过洪泰在“换选”仪式上那番回顾往昔的言语,我们不难猜出以洪泰为首的“洪泰集团”,其组织成员当年其实也是从社会底层一步步摸爬滚打过来的。但讽刺的是,这些曾经身处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在掌握权势之后却成为欺压社会底层的恶棍。

无尽的欲望和滋长的贪婪让他们逐渐异化的同时,也让他们逐渐陷入了相互猜忌的阴影之中难以自拔。影片中有一幕让人感慨不已,由马浴柯饰演的角色乌戈曾经与洪泰亲如骨肉,而后者却因为现实利益最终对乌戈痛下杀手。

不过最让人深思的是,已然将手下组织运作成为强大黑恶势力的洪泰在白发苍苍之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通过权力运作来促成组织内部的洗白。可现实就是,不管洪泰如何拼命洗白,他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如《教父》中的教父柯里昂一样永远无法洗清自己身上的罪恶。因“换选”而产生一切的冲突与矛盾最终仍然要通过暴力的方式来解决。

影片一方面表现出官商勾结、黑白相依的黑暗现实,另一方面却又通过张家辉等几位小角色给电影的故事结局铺上了理想化的面纱。

由张家辉饰演的杀手与自己的神秘团队最终通过不懈努力将黑恶集团绳之以法。但倘若将影片故事前半部分对洪泰集团势力强大的种种渲染放在现实世界中,恐怕就远不是一个神秘小队所能解决的问题。正义必胜的主旋律恰如童年时候常常听到的屠龙少年故事。

不过,理想主义色彩终究无法完全覆盖这部电影的故事结局。

马沐柯并未在故事的结尾给几位与黑恶势力拼死搏斗的小人物留下美好且光明的结局,而是选择回归现实让他们同样承受以暴制暴所需要付出的现实代价。

总的来讲,《怒潮》虽然并没有像预告片所展示的那样,在器官交易、水泥灌尸、权权交易等情节上进行过多描摹,但仍然借由警察与黑恶势力这一传统叙事语言,为观众呈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黑吃黑”剧情,并由此引出最终的复仇大戏,堪称年度动作爽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