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体亲心孝在中

善体亲心孝在中

00:00
04:06



天地长养万物,而万物当中最尊贵的是人。因为人能接受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能把天地的无私做出来,进而仁爱万物。


人的德行,以孝为最尊,孝道的落实,莫大于尊重父母,让父母有尊严。周公在祭祀上天的时候,让他的父亲文王配享,把尊重父亲做到了极致,就像尊重天地一样。


《论语》中说:“盖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一般人觉得,照顾父母的衣食住行,就叫奉养。但是家中的小狗,帮忙看家护院;马,驮着主人行走,它们内心对主人并没有恭敬心。人假如不能用恭敬心来侍奉父母,那跟犬马侍奉主人又有什么区别?所以,奉养父母最基本的是要有恭敬心。


如果我们只是表面看起来孝顺,而内心却常常对父母不耐烦,或者心生怨恨,这就没有做到真正的孝。内心恭敬地孝养父母,常常能体恤到父母会担心自己的身体、安危、品德,那么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非常谨慎,不愿让父母操心。


真正的孝子,他的每一个言行举止,都不敢忘记父母。因为“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的延续,因此我们不敢做任何危险的事,避免让父母担心。讲话也会保持分寸,不冒犯他人,也不会让父母和亲人蒙羞。


孝子行事,都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以保住自己的德行和好名声。落实了孝道,悌忠信礼义廉耻就都在其中了。换言之,任何不悌不忠不信、无礼无义无廉无耻的行为都是不孝的表现。因此,孝是一个人德行的根,有了孝心,其他的德行就都能够彰显出来。


通过分享这两篇“绪余”,我们可以体会到,孝顺父母不仅仅是让他们生活不匮乏,更需要在内心怀有恭敬和体恤父母之心。父母关心、喜欢的人和事,我们都要尽心尽力去做好、照顾好,让父母宽心。

——整理自蔡老师《承传千年不衰的家道》

原文:


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故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五孝惟庶人始言养,盖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必也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以保令名,斯可以谓孝。而悌忠信礼义廉耻,皆在其中矣。易言之,则不悌不忠不信,无礼无义无廉无耻,皆为不孝尔。


《八德绪余》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